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沂方言常用词辑考(一)

临沂方言常用词辑考(一)

临沂方言常用词辑考(一)摘要:临沂方言中有许多常用词我们只知其音,却不知其确定的书写形式,为彰显该地区的地域方言文化,追溯人文沿革及方志编纂的需要,有必要对这些常用词进行辑录整理。

关键词:临沂方言常用词考释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显示地域身份的重要名片。

近几年,临沂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建设也搞得如火如荼。

可以想见,随着各地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城乡一体化等进程迅猛发展,临沂的开放必将进一步加强,而作为临沂文化载体的各区县方言土语也必将受到人们的进一步重视。

整理辑录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临沂方言地域差异非常大,就整个官话方言来讲,临沂方言地处胶辽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地带。

若单就山东方言分区而言,它横跨东潍、西鲁两区,全市12县区之东部沂水、沂南、莒县等属于东潍片(胶辽官话),西部区县属于西鲁片(中原官话);临沂北部又与西齐片(冀鲁官话)相接,因此北部部分县市的方言还带有冀鲁官话的特征。

鉴于此,若要如实记录临沂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词,除了综合考虑词语内部纵向的语音、语义的发展演变之外,还要兼顾横向地域之间语言的接触给方言的语音、语义带来的影响。

笔者近些年来一直致力于临沂方言词语的辑录工作,兹拣数条移录如下(凡文中所举临沂方言用例皆出自笔者日常口语,其他地区方言用例多摘自《方言大词典》等辞书),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伴】此字方音有两读:一近读“办”,一近读去声“波”,读前者的多一些。

相比、相攀之义。

如:这次考试我~你强不了哪里去(意思是我比你强不了多少)。

《醒世姻缘传》第三回:“谁教你前生不去磨砖,今生又不肯积福?那前边伺候珍姨的人们,他都是前生修的,咱拿甚麽~他?”明冯惟敏《般涉调耍孩儿·财神诉冤》:“俺本是寻常百姓家,怎伴的威严九棘臣。

”江淮官话读为后者,如淮阴话读“波”:你不能~我,我一个人,你还有家哩。

此种意义吴方言写作“傍”,如:格爿店东西傍别爿店便宜。

伴、傍音近义通,均有相伴、相并之义,如《广韵·缓韵》:“伴,依也。

”《楚辞·九章·悲回风》:“伴张弛之信期”,王逸注曰:“伴,俱也。

”《汉书·武帝纪》:“遂北至琅琊,并海。

”颜师古注:“并读为傍,傍,依也。

”《说文·人部》段注:“傍,古多假并为之。

”由相伴、相并之义,二字相因引申为相比之义。

【的脸子】:的近读“抵”,的脸子指演员脸部化妆。

的,《集韵》:“丁历切,入锡,端。

”《释名·释首饰》:“以丹注面曰旳。

旳,灼也。

今人谓缋画五采曰施旳。

”(旳是“的”的古字)毕沅疏证:“今本作勺。

”王先谦疏证补:“旳,本妇人饰容之具。

”汉王粲《神女赋》:“税衣裳兮免簪笄,施华~兮结羽钗。

”晋傅咸《镜赋》:“珥明珰之迢迢,点双~以发姿。

”今吴语称呼着色为“旳色”,中原官话称呼涂胭脂为“旳燕脂”,李恭《陇右方言发微·释训》:“陇南各县谓妇女润面以胭脂曰‘旳燕脂’。

”【扚】:近读“底”,有拉引之义。

如:~蒜薹(把蒜薹从蒜苗中抽出来)《说文·手部》段玉裁注:“史记天官书:~云。

索引曰:许慎注淮南云:~,引也。

”《字汇·手部》:“丁历切,音的,引也;又,手掐。

”明冯梦龙《挂枝儿·散伙》:“耳朵儿~住在床前跪。

”【吊草子】:特指犬交配。

“吊”有勾起之义,如:吊胃口。

进而引申为勾搭,勾引、调情之义,如“吊膀子”、“吊骚”等。

草,李实《蜀语校注》:“畜之雌者于产子前有藉草为蓐之本能,故雌畜多于通名前冠以‘草’字;因而又谓雌发情曰‘起草’或‘走草’。

”吊草或谓之“跳草”,亦不仅限于畜类,如《醒世姻缘传》:“正在踌躇不下,恰好侯、张两个道婆,引诱了一班没家法,降汉子,草上跳的婆娘,也还有一班佛口蛇心,假慈悲,杀人不迷眼的男子,结了社,攒了银钱,要朝普陀,上武当,登峨嵋,游遍天下。

”晋语称狗交配为“走草”,1931年《太古县志》:“犬相交曰走草。

”【窎远】窎读若“吊”。

窎远,格外远的意思。

如:他在山上的桃园里住着,响(很,非常)~。

窎,《广韵·啸韵》:“多啸切,去啸,端。

”《说文·穴部》:“窎,窎窅,深也。

从穴,鸟声。

”《集韵·筱韵》:“窎,窎窅,深貌。

”窎、远同义连用,复合成词,表示遥远。

宋李纲《再乞招抚曹成奏状》:“虽已具奏道依近降圣旨,踏逐军马,道路~,见今阻隔,卒难办集。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李克让﹞本是西粤人氏,只为与京师~,十分孤贫,不便赴试。

”《闻过楼》第三回:“起先还说相公住得~,一时不进城来,这主银子没有对会处,落得隐瞒下来。

”《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你夹着屁股~子去墩着。

”叶圣陶《苦菜》:“那些~而僭越的忧虑,一霎时在我心里风轮似地环转。

”【跢达】跢音近上声“多”,达读“得”。

跢,《广韵》:“丁佐切,去箇,端。

”形容幼儿走路的样子。

刚会走路的孩子,腿是直的,不会打弯儿,所以走起路来,一顿一顿的。

如:这孩子才八个月就~~的会走了。

《玉篇·足部》、《集韵·箇韵》:“跢,小儿行貌。

”【搠个子】搠读为佛(fó)。

临沂方言中凡声母sh与u、ua、uo、uan、uang等韵母相拼时sh一律变读为f,如“书”、“刷”、“说”、“拴”、“双”等一系列字均读声母f开头的音。

搠个子就是摔跤、拔骨碌子。

如:他俩不对眼(互相看着不顺眼),又搠开个子了。

搠,摔、用力推。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自埋怨,自失笑,自解叹,自敦搠。

”凌景埏校注:“搠,抛掼。

敦搠……有时也写作敦摔。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那妇人将盘一搠,且不收拾,怒目道:‘适间老死魅曾对贵人说些甚话麽?’”搠还可以用来引申指吃东西,突出其有力气,能吃。

如:他一顿能搠一个锅饼个子。

【发、一发子】发近读“罚”。

一发、一发子,用于反复出现或可能反复出现的事情。

如:这是一发子感冒,孩子得好好管藉(照顾,顾惜)着点。

发,量词。

起;次。

《后汉书·鲜卑传》:“鲜卑寇边,自春以来,三十余发。

”《南史·萧思话传》:“时都下多劫掠,二旬中十七发。

”杨苏《没有织完的筒裙》:“大青树都换了一发叶子了,你的筒裙才织了半条。

”【佮伙】音近“嘎伙”,有合作、相约一起之义。

如:~的买卖要多长个心眼。

∣他来~我到村头大口井里去澡洗(洗澡,游泳)。

佮,《广韵》:“古沓切,入合,见。

”《说文·人部》:“佮,合也。

从人,合声。

”徐锴系传:“佮,人相合也。

”朱骏声通训定声:“配耦之义为佮。

”《广韵·合韵》:“佮,倂佮,聚。

”该词也被用来借指非夫妻关系的人而同居或发生性关系等。

如:全村的人都知道了他们两个人~的事儿,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跍蹲】跍,方音近读“股”,蹲貌。

《广韵·模韵》:“跍,蹲貌;苦胡切。

”由其切音来看,跍当读为“枯”,但由于跍与蹲连读,受后一音节中不送气声母d的影响,跍读成了“股”。

吴语亦称呼蹲为跍,且其声母恰读为d,应钟《甬言稽诂·释动作》:“《广韵·十一模》:‘跍,蹲貌。

’音枯……音变共胡切。

甬语称蹲踞为共胡音。

”黄侃《蕲春语》:“《廣韻》上平聲十一模:跍,蹲兒;苦胡切。

今吾乡谓蹲曰跍,亦曰蹲。

”川剧《五台会兄》:“远望桥头高垒垒,涧下溪水吼如雷。

手扒栏杆过桥嘴,但见乌鸦跍几堆。

”蹲,音变读为“堆”或“得”(děi),《聊斋俚曲集·寒森曲》第八回:“大将军没奈何,常在旁估堆着,夜儿也在旁里卧。

”【尽】尽近读“计”,鼻音韵尾脱落(如今天读成“吉们儿”)。

如:你去啊还是不去,~你。

∣酒~喝,管你个够。

尽,任凭、听任之义。

唐白居易《题山石榴花》诗:“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人看。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六回:“他娘说道:‘你看么!我没说叫奶奶合你商议么?我也没曾逼住叫你嫁。

这是做娘老子来~你的话。

你自己愿意守志,没的倒不是好?从此说定,往后就再不消提了。

’”《西游记》第八四回:“﹝贼﹞冲开门进来,諕得那赵寡妇娘女们战战兢兢的关了房门,~他外边收拾。

”《人民文学》1978年第1期:“各式各样的肉,~你吃。

”冀鲁官话读为“均”,意义相同,如山东聊城:俺均着他要了,俺再要。

∣我不管什么都是均着他吃够。

【醮天】醮近读“浇”。

醮天,撒酒、茶或面汤于地等以祭神、祭祖。

如:~完了,大家麻利着(赶快)给祖宗磕几个头。

醮,本是古代冠礼、婚礼中的一种简单仪节。

谓尊者对卑者酌酒,卑者接受敬酒后饮尽,不需回敬。

《说文·酉部》:“醮,冠娶礼祭。

从酉,焦声。

”《仪礼·士冠礼》:“若不醴,则醮,用酒。

”郑玄注:“酌而无酬酢曰醮。

”后多用于祭神,祭天。

王琦于李贺《绿章封事为吾道士夜醮作》一诗注引《隋书》:“夜中于星辰之下陈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一,祭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式以奏之,名之为醮。

”《竹书纪年》卷上:“﹝黄帝﹞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

”《文选·宋玉〈高唐赋〉》:“醮诸神,礼太一。

”李善注:“醮,祭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觋祷请,絶于言议;符书章醮,亦无祈焉。

”王利器《集解》引卢文弨曰:“道士设坛伏章祈祷曰醮。

”《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精勤斋醮,供奉青词,由此骤致贵显。

”【紧仔】紧读若“己”,本来,原本之义。

如:我这两天~乔(很)难受,你别来烦我!《醒世姻缘传》第七四回:“相于廷道:‘就只你有嘴,别人没嘴么?狄大哥,你听不听在你,你~胳膊疼哩,你这监生前程遮不的风,蔽不得雨,别要再惹的官打顿板子,胳膊合腿一齐疼,你才难受哩!’素姐骂道:‘小砍头的!没的家臭声!他~怕见去哩,你又唬虎他!’”或写作“紧子”,《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周嫂儿道:‘是了,舍着俺两个的皮脸替狄大爷做去,~冬里愁着没有棉裤袄合煤烧哩。

’狄希陈道:‘你放心,做成了,情管叫你二位暖和。

’”亦有径写“极仔”的,如《聊斋俚曲集·翻魇殃》:“~想你不得见,又说你去的不光滑,痛恓恓把我心摘下。

”【朗】近读“涝”,方音中ang和ao多有相混,如:好好学习读若“杭杭学习”,宽敞读若“宽超”。

朗,稀疏之义。

如:这把笊篱响~~个。

∣这块布响~~个,不夹密。

中原官话以及吴语多说稀为朗。

陕西商县张家塬:这包谷苗儿留得太~啦。

∣浙江嘉兴:秧插得忒~。

关于朗的读法,浙江镇海亦近读朗为劳,表稀疏之义。

【麻缠约】:比喻纠缠不休。

如:这事你麻利着跟他啰哩(说,解释)好,省得他天天来打~。

约,读如要。

《说文·糸部》:“约,缠束也。

从糸,勺声。

”《廣韻》:“於略切,入药,影。

”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人》:“约,今昭人言以绳束物,音如要。

”缠约,缠绕扎束。

《诗·小雅·采芑》:“方叔率止,约軝错衡,八鸾玱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