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 年10 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万案起早方案审核方案实施日期: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4)3. 风险评估 (5)4. 验证标准 (7)5. 验证范围 (7)6. 验证周期 (7)7. 验证职责 (7)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8)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8)10.验证时间安排 (8)11. 验证 (9)11.1 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 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9)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 (9)11.4 具体试验方法 (9)11.5 可接受标准: (10)11.6 检验方法 (11)11.7 验证次数 (11)11.8 验证实施 (11)12. 偏差处理 (11)13 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1)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1)15. ................................................................................................................................................................... 方案修改记录.. (12)16. ................................................................................................................................................................... 附件1341. 验证概述1.1生产人员在运输一种物料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将污染物带到第二个区域,再或者是浮游粒子通过设施传到生产区域。
故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 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传递的方式不应对物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物料出入时,应用正压气流控制保护并监测压差。
1.2粉针剂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设施和文件情况:粉针剂车间一般区和2. 验证目的2.1物料传入时,先对物料内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通过传递窗照射处理传入,并通过物料 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及环境的监测,确认传入操作不会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欢迎下载C 级区之间有2.2为了不因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的变更而在执行中产生显著的偏差,根据GMP勺要求,应对变更后注射剂瓶的传递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可行性。
考察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后,是否能符合《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中对物品表面菌和环境的要求。
表2.3物料从传递窗传出时,我们通过对环境的监测,来确认在传出操作过程中和结束后气流仍能得到控制,不会对洁净室造成影响。
3. 风险评估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并从物品进入洁净区的综合因素出发,发现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确定风险识别。
3.1经验证小组人员共同对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表3):评估人:根据风险评估,我们拟定了如下验证内容。
3.2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如下:321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制定情况、对进入车间所有人员的培训情况、计量器具校验情况、相关的设备仪器验证情况,相关试验用仪器、培养基、试液的准备情况,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3.2.2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按本验证方案进行,并验证3次。
3.3因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故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品种有如下(见下表4):本验证选用数量较大的生产用原辅料包材进行外清试验。
并选择传递时间长,传递数量多的存在风险大的物料传递窗、瓶塞传递窗、原料传递窗、中间产品传递窗作为验证涉及的设施。
3.4本验证实施之前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满足检验要求。
3.5本验证共进行3次,每次验证的所有验证项目均需符合可接受标准的要求。
4. 验证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2中国药典2010版4.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5. 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评价。
6. 验证周期出现下列情况须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进行再验证:6.1外清方法、传递程序发生了改变。
6.2消毒剂发生了变化。
6.3按照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进行再验证。
6.4传递窗主机更换或者消毒剂更换时需进行再验证。
7. 验证职责7.1 验证委员会7.1.1 负责验证文件格式、内容的审核;7.1.2 负责对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评价,决定再验证周期;7.1.3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7.1.4 审批验证报告。
7.1.5 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验证证书的签字批准。
7.2 验证小组7.2.1 参与拟订验证方案。
7.2.2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7.2.3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7.3 设备部7.3.1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7.3.2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7.4 质量管理部7.4.1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7.4.2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7.4.3负责验证证书发放,验证的文档管理。
7.5 粉针剂车间7.5.1参与本验证过程的生产人员都必须依照本方案进行生产操作。
7.5.2负责根据验证试验结果,修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
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8.1验证中使用的文件是最新版本并已生效。
见附件18.2参与验证实施人员都已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本方案的培训。
见附件28.3粉针车间洁净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公用系统及粉针车间相关设备已通过校验或验证,已具备工作能力。
见附件39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本次验证方案由验证小组起草,验证委员会进行审阅会签,质量副总进行批准。
10•验证时间安排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3批( ________ 批、_______ 批、_______ 批),此次验证与生产同步。
验证取样时间如下表5:11. 验证11.1试验及检测项目(表6):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表7):11.4具体试验方法11.4.1执行《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SOP-02-SC-029/01),配制8000ml左右的75比醇溶液。
进入A/B级区的75%乙醇溶液采用除菌过滤后使用。
11.4.2物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11.4.2.1传递时对物料外清操作的外观效果检查确认试验方法: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 )内容进行确认(见附件5)。
可接受标准:外清程序准确,步骤完整,完全符合外清程序。
11.4.2.2 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0P-0203-PS-001/01 )中规定的方法处理物10欢迎下载11料后,在物料暂存间对刚传入洁净区的物料用接触碟取样,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8 )。
1142.3在物料进入洁净区前,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在物料传入洁净区,并在物料暂存间内放置时,再次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具体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
11.4.3瓶塞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 )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瓶塞清洗灭菌间使用的不锈钢托盘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个,每个取盘底正反两面各1个点),并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由于传递频繁,我们分别在传递开始时、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分三次对传入的物料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在传递之前、传递中、传递完毕后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3原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 ,按照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传入分装间的原料桶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监测传入前后分装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4中间产品传递窗传出操作的试验方法按照《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9/01 )中规定的方法传递中间产品,因为此次为正常批量的生产,传递中间产品的数量及频次较多,风险较大,我们将整个传递过程分为三次监测,分别在传递开始前、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监测灯检暂存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11.5可接受标准:11.6检验方法11.6.1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采用接触碟法进行物料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0 )。
11.6.2环境监测监测环境中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操作见《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 ),《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 )、《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O1O2-T-O47/OO )。
11.7验证次数检测对象所对应的产品连续生产3批,每批备料后,均应按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11.8验证实施按试验方法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验证应连续进行3次。
12. 偏差处理将验证过程发现的所有偏差记录在“偏差调查表”(附件10),并由验证小组提出解决方案,由验证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偏差解决方案及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