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看其发展战略

从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看其发展战略

从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面临的问题看其发展战略发布日期: 2013-09-28 发布: 摘要: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储量丰富,探明煤炭储量1496亿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6、内蒙古自治区的1/2,远景储量约为10000亿吨。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实现了煤炭产量的稳定增长,在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同时,其自身内部阻碍该产业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也在迅速的显现出来,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解决势必会影响煤炭产业的发展前景,这些影响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的种种因素迫使该市尽快制定出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战略来为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中国论文网/3/view-4378074.htm关键词:煤炭产业;问题;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一、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概况1.原煤产能情况。

随着一批批大型煤炭企业的进入,鄂尔多斯全市现有煤矿600多座,“十一五”期间,全市抓住了全国煤电油运紧张,能源需求旺盛的机遇。

煤炭产量从2005年的1.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4.5亿吨,年均增长约6200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5%。

2.煤炭加工转化情况。

鄂尔多斯市原煤绝大部分外运销售,2010年,外销原煤3.1亿吨,占原煤产量的71%;洗精煤2359.2万吨,按1.5:1的洗出比例,消化原煤3538.8万吨,入洗率为6.5%;生产焦炭1025万吨,按3:1的比例折算,消化原煤3075万吨,占原煤产量的17%,发电用煤3600万吨,占原煤产量的7.95%,其它工业用煤1282.5万吨,占原煤产量的2.85%,民用煤540万吨,占原煤产量的1.2%。

二、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已经形成的优势条件1.煤炭产量稳定增长。

经过近几十年时间的发展,鄂尔多斯市已经摆脱了之前贫穷落后的面貌,形成了以“羊、煤、土、气”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都市,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业也已经初成规模,境内的煤炭总产量在近几年实现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成了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2.煤炭企业集中度高。

2011年3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方案》,根据文件精神,鄂尔多斯市对辖区内的煤炭企业进行大幅度的兼并、重组,三年之间,在原有煤炭企业数量下降近二分之一的情况下,全市的煤炭总产能提高到了原来的三倍。

而且新建的煤矿产能均在煤炭行业的平均水平之上。

3.科技装备水平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市煤炭产业升级和新建煤矿全部达到了机械化开采,一批煤炭企业的生产和安全水平达到国家乃至世界先进水平。

4.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鄂尔多斯市有8个煤矸石电厂项目投产发电,新增装机321万千瓦,煤矸石、中煤、煤泥等劣质煤综合利用能力达到900万吨。

5.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在国家煤矿安全政策的指导下,市旗人民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了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安全生产形势得到进一步的好转。

“十一五”期间,煤炭年均增长6200万吨的情况下,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2以下。

三、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发展存在的战略性问题1.煤炭开发主体较为分散。

全市现有煤炭企业200多家,其中,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重点煤炭企业8家,2010年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71%以上;其余190多家企业,2010年产量占全市总产量不足29%。

开发主体所处位置不集中,这种分布状态与鄂尔多斯所存有的煤炭资源分布状态和能源战略地位很不相称,这就需要对境内煤炭开发主体进行进一步整合。

2.煤炭综合利用效率较低。

“十一五”全市煤炭就地转化量不断提高,由2005年的860万吨提高到2010年的4900万吨,但与总量相比仍然悬殊,2010年煤炭就地转化率仅11%,煤炭洗选率仅35%,煤矸石利用率不足25%,高铝粉煤灰低值化利用,浪费严重,煤层气勘探程度过低,资源底数不清,开发尚未起步,严重影响到煤炭产业的整体效益。

3.国家资源管理体制还尚待完善。

在煤炭资源输出后进入能源市场和产品市场竞争过程中,由于行业内各企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不遵守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采取各种不合理手段进行竞争,通过走政策边缘区、倒买倒卖赚钱资源差价以赚钱巨额利润。

4.煤炭外运通道能力不足影响周边及全国煤炭供应。

目前,鄂尔多斯市煤炭外运的铁路方式主要有神朔铁路、大准铁路、京包铁路,还有一部分煤炭通过公路运力转运到京包铁路包头与呼市之间的几个大的集煤站往外运送。

近几年来,鄂尔多斯市的铁路基建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在加快在该方面的投资,但是现有的规模总量以及增长速度仍未能够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煤炭外运的需求。

5.火区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紧迫。

截至2010年底,由于煤矿采集,已导致该市形成老采空区面积307平方公里、沉陷区面积741平方公里,排放煤矸石约5000万吨,占压沟、谷等土地面积约3.5平方公里。

种种原因导致的环境污染使得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环境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6.保障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积累不足。

“十一五”前几年由于煤炭行业的高风险低回报,使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地方煤矿的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矿不到1人,成为鄂尔多斯市实施地方煤矿提高资源回采率三年攻坚战和打造鄂尔多斯市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制约瓶颈。

作为全国最大产煤地市、在自治区产量过半,目前尚无专业门类齐全、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的煤炭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

同时煤炭产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缺位。

四、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战略定位1.煤炭产能产量。

据预测,2015年全国煤炭需求量38亿吨。

自治区拟将2015年煤炭产量调控在10亿吨左右,综合考虑蒙东、蒙西煤炭发展布局,2015年鄂尔多斯市煤炭产量应控制在6.5亿吨、产能控制在7亿吨以内。

2.煤炭就地转化及洗选。

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到30%,洗选率提高到80%。

3.煤矿建设。

“十二五”煤矿建设总规模29520万吨,其中“十一五”结转规模4880万吨,“十二五”新开规模24640万吨;“十二五”投产规模15280万吨。

4.产业集中度。

整合年产量300万吨以下的煤炭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1户亿吨级、1户8000万吨级、3户5000万吨级、7户1000万吨级地方大型煤炭企业,原地方煤矿(非新建煤矿)开发主体减少至40家。

5.技术进步。

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特大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

6.安全生产。

煤矿生产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02,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7.职工素质。

煤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职工受教育的平均年限达到13年。

五、鄂尔多斯煤炭产业发展战略选择及实现途径1.煤炭洗、选、配、运发展战略。

(1)要根据现有各煤矿已核定产量确定其洗选加工比例,在2015前,境内直属大型煤矿洗选率达到95%以上,中型煤矿洗选率达到75%以上。

(2)大力支持现有大型煤炭企业建立完整的集洗、选、配、运等于一体的全套运营体系,降低各道程序之间的运营成本,压缩时间,提高效率。

(3)基于目前鄂尔多斯市煤矿呈现的中小煤矿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政府及行业相关部门牵线拉桥,支持各煤矿之间联合建立区域群矿选煤厂以及重点集装动力配煤厂,将煤炭的选配、发运形成规模,体现规模效应,降低选煤成本,提高选煤效率与选煤质量。

2.煤电一体化发展战略。

电力企业的发电能源有很多种,但是从技术经济手段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球上现存能源保证情况来看,以煤为主的发电能源结构将一直是社会经济安全和发展的最优选择。

3.煤炭重化工发展战略。

从战略角度来看,要想提高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业层次,将行业内的产业链延伸至更宽广的领域,将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提升,发展煤化工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方式。

4.循环煤炭工业发展战略。

循环经济通过对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这种传统增长模式进行根本的改变。

而将循环经济运用于煤炭行业的发展就形成了循环煤炭工业发展战略。

六、结束语随着国家改革进一步的深化,鄂尔多斯市境内的煤炭产业如果不相应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必会阻碍该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向西部能源倾斜的政策以及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地方性政策都是为了能够是煤炭行业得到持久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该市必须抓住机遇,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核心竞争力,迎接新的挑战,使鄂尔多斯市的煤炭产业为鄂尔多斯市经济、自治区经济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伊金霍洛旗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R].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2011[2]鄂尔多斯市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布局总体规划[R].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国土资源局,2003.[3]鄂尔多斯市建设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发展战略研究[R].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研究部,2004作者简介:周黎,女,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俊昌,男,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原文地址:/3/view-4378074.htm新政利好内蒙古新能源2016-01-13 09:43:42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本报记者赵杰■张鹰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发改委《关于完善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执行。

该政策适当降低了新建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

根据《通知》,2016年1月1日以后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执行2016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

2016年以前备案并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但于2016年6月30日以前仍未全部投运的,执行2016年上网标杆电价。

1月5日,国家电投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刘部长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相关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对行业的影响还没有体现,相较于传统电力的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现在电力需求低迷,一旦市场开始转好,清洁能源依旧是未来发展重点。

本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也是绿色能源发展的新阵地,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内蒙古煤炭、风能资源丰富,全区煤炭查明储量8080亿吨,风力可开发资源3.8亿千瓦,均位居全国首位。

2014年内蒙古统调发电装机9235万千瓦,装机规模全国第一,其中火电装机6700万千瓦,水电147万千瓦,风电2000万千瓦,光伏285万千瓦,风电装机居全国首位,光伏装机位居全国第五。

作为全国新能源基地的内蒙古,新能源企业该如何面对新政?鄂尔多斯(600295,股吧)巴拉贡50MWp光伏发电项目负责人马树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新政对新上网的清洁发电项目是有影响的,对于已经开始运营的清洁能源项目影响则较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