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河东2018届高三文综模拟历史试题一1. 王夫之说:“封建之天下分而简,简可治之以密;郡县之天下合而繁,繁必御之以简。
”其意在说明A. 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C. 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必然【答案】B2. 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
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A. 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B. 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 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D. 仅以儒学为据选拔【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积极作用。
根据“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可知材料重在强调儒学发挥着对社会发展有利的作用,不是重在阐发义理,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以儒学为依据选拔人才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3. 下表是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的统计数据(单位:斤),这一数据说明中国古代农业显现出A. 脆弱性B. 渐进性C. 落后性D. 封闭性【答案】C【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自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年农业亩产量没有大幅度的提高变化,说明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与材料数据无关。
点睛:解题关键是正确分析比较漫长的时间里亩产量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数据,然后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作答即可。
4. 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
……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 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B. 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 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 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答案】C【解析】A项是西方基督教的思想,不选;B项不选,题干与道家思想无关;由“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这些神话故事影响了中国人的性格,故选C项;D项中的“延续性”材料无法体现。
点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主要体现了中国人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
5. 晚清御史周德润上书,认为“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而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主张“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
这反映了A. 顽固势力抵制洋务运动B. 发展工业文明成为社会主流C. 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深远D. 西方侵略导致传统社会瓦解【答案】C【解析】A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对洋务运动的抵制;B项错误,题干所述人文发展工业会造成失业等问题;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传统社会的瓦解;由“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可以分析出深受儒家思想中民本思想的影响,故本题答案选C项。
点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留此余地以役吾民而养吾民”结合儒家思想的民本思想即可选出答案。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洋纱大量进入直鲁地区,农民们购洋纱织布提供给市场,这种布比土布更结实、价格更便宜、销售流通更广,排挤了传统土布,也抵制了洋布。
这反映出当时A. 手工生产战胜机器生产B. 传统手工业具有一定竞争力C. 农民商战意识大为提高D. 小农经济依然居于主导地位【答案】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农民们购洋纱织布提供给市场排挤了传统土布,也抵制了洋布”,农民们购洋纱织布属于手工业的性质,学生再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变化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7. 1969年,《人民日报》对联合国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占当年该报纸关于联合国政治类文章的71.43%,1970年为17.24%,1971年为3.13%。
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第三世界国家控制了联合国B. 尼克松访华改善了中美关系C. 中国国内“左”倾思想影响D. 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答案】D【解析】据材料数据可知,中国对联合国的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的数量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在外交方面对美国的政策逐渐改变,中美关系逐渐走向缓和,故D项正确;当时第三世界国家没有控制联合国,故A项错误;尼克松访华在1972年,故C项错误;中国国内“左”倾思想不应该导致对联合国的不满、批评和谴责的文章的数量大幅下降,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时间“1969到1971年”,再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对美政策做出调整的角度分析选项,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
《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A. 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 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 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结合所学,主要是限制城市人口扩展,有利于工业化建设的实现,故C项正确;当时经济结果不合理,故A项错误;B是1956年;D丛林中没有体现。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建设探索·大跃进运动【名师点睛】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
(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9. 古罗马的法律谚语:“所谓正义,主要的不是关于实际规则的对或错。
人类的正义,是要求同样的事情,按同样的规则来处理,而且这种规则应能适用于一切人,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这一法律谚语主要体现了古代罗马法律遵循A. 证据法则B. 民主法则C. 程序法则D. 自然法则【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适合于一切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可知,这讲的是人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这就是自然原则,所以答案选D。
证据法则讲究的是证据,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B材料没有涉及,排除;程序法则讲究的是各种程序,而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自然法则10. 《罗斯福传记》的作者弗雷德尔评论道:“尽管他希望通过国际经济合作以克服萧条,他仍然步其他业强国的后尘,走向一种经济民族主义的政策。
”罗斯福新政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A. 计划指导,国家干预B. 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C. 以工代賑,刺激消费D. 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指国家采用的对外贸易保护主义,结合史实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实行的美元贬值具有此项特征,故B项正确;A C D三项不具有题意要求中的特征。
11. 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
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
”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 存在就人论事的局限性B. 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 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 不能正确评价前人的功过得失【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这实际上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B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排除;C项从属于B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2. 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指出,苏联不会直接向发达的西方世界扩张,而是要向不属于西方世界的国家和战前的广大殖民地地区,即介于西方世界和苏联之间的广大的中间地带进行扩张。
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作者的这段言论A. 为“遏制理论"造势B. 推进马歇尔计划实施C. 促成北约成立D. 引发古巴导弹危机【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因此必须下决心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反映出遏制苏联势力扩张的倾向,故答案为C项。
北约成立的时间是在1949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1962年,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1947年6月,从时间上可以排除ABD项。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1钟表的演变——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答案参考】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
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
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伽利略”、“原子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如答案参考)。
也可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如材料反映的“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等信息说明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