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说课稿
一部政史地教研组 许冬玲
教学
内容
《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材
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叙述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三单元主要学习我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和一个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我国的宗教政策。与第一、二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的特点有所不同,本单元内容深入到我国制度层面,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课是本单元的开端,因此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其他内容有重要示范和奠基作用。
通过图片让学生整体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推进新课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国家性质不同,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也不同。给学生讲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然后自然过渡到我国的政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含义具体表现
首先,让学生自主看书找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关注热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展示图片)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即:这项制度主要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活动来体现的。
观看图片,引发思考 ,发表见解。
用刚刚发生的热点大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本课最后设计的探究活动,试图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同感,初步树立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努力实践的观念。
板 书 设 计
5.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组织和活动原则
(2)基本内容
(3)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教学
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教学
难点
民主集中制原则
教学
方法
1 讲解法
本框内容比较抽象,清楚明白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2 讨论法
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让学生相互讨论,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对学生的看书活动进行讲评,通过展示图片概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先引导学生理解在人民代表制度下,我国人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机制。再从这一机制中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让学生思考如何理解教材第61页最后一个小方框所列举的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并引导学生对这些结论做出说明;
新颖的材料,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其求知欲。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到底应该如何处理?故意设பைடு நூலகம்,引入探究。
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教师适时设问并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并能增进师生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可故意设计一些话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真正理清知识。
教学
反思
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本框的教学总体的意图是通过学生关注的两会话题导入课堂,并整体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课在内容的处理上还力求做到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归纳与演绎相统一。如: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这一知识点的处理上采用了学生结合板书归纳的方法。试图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学生
分析
通过第一、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学习《政治生活》的基础;加之对三月份召开的“两会”的关注,学生对本框的知识应该有一定兴趣。但是,本框作为高中学生学习我国政治制度的第一框,内容抽象可能使学生学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政治视角分析政治现象,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
为学生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存在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树立公民要为完善和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努力的观念。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探究:学生自主看书,然后小组讨论总结
倾听相关介绍,进行分析与思考。
由学生自由发言,自主表明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究、归纳,进行阶段性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