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式婚礼礼仪
传统的中式婚礼的特点就是古朴,礼节周全,气氛热烈,满目皆红,传统的婚礼也有一种独特的美,但是也特别讲“礼”,以下是出guo为大家搜集的传统中式婚礼礼仪,欢迎阅读!
伴郎送上斟满的酒杯,新人喝合卺酒,从此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新人进行最后一道仪式———“送神”
两人从供桌上取下一套纸钱,放进炭火盆焚烧。
之后,婚礼仪式结束。
新人退场,换礼服,后入席用餐,整备敬酒。
花轿成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嫁衣是最讲究的,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入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
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需要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福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多放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秤,称“六证”。
意为“六证”可知家里粮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貌怎样、账目清否、东西轻重等。
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中国传统历法有一个名为立春的气节,若那一年的西历里于年头及年尾均有立春,这一年便是双春了。
春天在中国传统观念上都是一个好兆头,既是恋爱的季节,也有添丁的含义,而双春更有好生养的意味。
而春天为一年之始,也象征了一对新人步入人生的新阶段,一起开创新生活,故此特别适宜结婚。
有时候,中国传统历法一年会比一般年份多出一个月,即有13个月,称为润月。
「闰」有滋润、饱满、丰收之意,故此在闰月结婚,则象征爱情甜甜蜜蜜,夫妇幸福快乐
出门时,新娘会有两把红纸扇,分别代表她的好与坏。
当新娘坐上花车后,会把其中一把丢弃,代表丢掉从前的坏处,而另一把则会带到男家,象征会把自己的好带到夫家,当个好新娘。
从前女子外嫁后,可能一辈子也不能回娘家;为了令女儿不会太想家,所以花车开动时,新娘妈妈会向花车泼一碗水,以免女儿太伤心。
所谓「哭发哭发,不哭不发」,新娘哭得愈凶,财源自然滚滚来。
就是在婚前一晚,让一位祖父母与父母俱健的全福男童和准新郎一起睡在床上,目的是希望婚后早生贵子。
代表即使新娘嫁作他人妇也不会忘记娘家。
出门时在露天的地方撑伞,有连生贵子、开枝散叶之意。
相传会有「三刹」袭击新娘,所以大妗姐或伴娘会分别向天、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目的是希望「三刹」忙于啄食地上的米而忘记攻击新娘。
比兄长早结婚的,要穿过未婚兄长的裤裆底表示谢罪。
当新娘爬过姐姐的头时,一对新人便需要送一条裙子给姐姐,称为「大姨裙」。
因为中国人认为,穿过女性的裙或裤都会「一世无发达」。
因床「空」与「凶」是谐音,所以若有一位未婚姊妹睡在床上,床则不「凶」,也可祈求新娘健健康康。
哭,或因一时的离愁别绪、或因喜极而泣,而水向来与财有关,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有助女家财运。
手巾主要用来拭泪,而把手巾抛掉,代表把所有悲伤弃绝,从此幸福快乐、不再流泪。
因为红色有喜庆、吉祥之意,也有辟邪作用;而且披上红布后,新娘看不到路,也就不能于出嫁当天偷偷回娘家了。
女家会在过大礼后派礼饼给亲友,表示女儿行将出阁,与亲友分享喜悦。
红色一般为喜庆颜色,也有「鸿」运当头之意。
过大礼专用的莲藕称为莲藕船,必须有头有尾、多节多芽,寓意有始有终、多子多孙,且有吉祥对联包装,非一般街市可以买到的。
正统过大礼用的姜是整棵植物,有枝、叶、芽、茎及泥,寓意落叶归根、萌芽结果。
应于婚前一晚粘贴,回门之后就可以除下,但一般会待满月。
伞一定不可用旧的,也不可以在家中开伞。
另外,一定要自己买,因为「伞」与「散」同音,有分手、分散的意思,所以不可送给朋友。
婚礼并非一定要有伴娘伴郎,如没有合适人选,可以删去。
是的,已婚的亲友只可作兄弟姊妹。
「串门」即探访他人,新娘于蜜月时不宜串门,因为古人认为她们初夜流血的血污是不祥的,对他人不吉利,而这禁忌将于一个月后自动解除。
因为上头的同时,也需要祈求当天赐福。
「囍」字有双喜临门之意,是一个吉祥的图案,而贴囍字则以祝贺新人白头到老、幸福美满。
把一粒分成两份即「开边」,有分开之意,所以应避免用裂开的莲子,拣选完好无缺的,取其圆满之意。
新娘出嫁前的一段短时间需要留在家中一角,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由一班闺中姊妹、密友陪伴,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为新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新娘「上阁」后,必须留至大婚当天才可步出阁楼,所以出嫁又称为「出阁」。
相传王安石在成亲当天,同时接到金榜题名的喜讯,喜上加喜,于是便写了一个大红双喜字贴在门上。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