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 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解析】B即使。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解析】A均为阻断、隔绝。
B中间;参与。
C当……时;方圆。
D白色;平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都是逆流而上。
B白色;平时。
C极;消失。
D连接;同“嘱”,嘱托。
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解析】例句是到,往。
A代词,它。
B主谓之间。
C动词,到,往。
D助词,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解析】B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②或.王命急宣:古今异义,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今异义,古义: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古今异义,古义:甚,很。
今义:好。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⑥回清.倒影: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⑦空谷..传响: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⑧晴初霜.旦: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
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清:①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当做④徐喷以烟:用属:①属引凄异:(动词)连接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绝:①哀转久绝:消失②佛印绝类弥勒:极③沿溯阻绝:隔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答:先总写地形地貌,再写三峡的不同景物,符合地理著作的一般要求,同时为下段写江水的大、急作了铺垫。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萧瑟凄凉。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答: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