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针织物及其服用性能
1、定义:由相互串套的线圈组成的织物。
纬编织物
经编织物
2、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
纬编针织物:每一横列由一根(或几根)纱线组成。
经编针织物:每一横列由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 纱线组成,一根纱线在一个横列只形成一个(或 两个)线圈。
3、工艺正面和反面
工艺正面:线圈的圈柱覆盖在圈弧之上,外观呈纵 条纹状。
工艺流程短 原料适应性强、产品应用范围广 机器噪音小、占地小、能源消耗少 可以进行成形产品的生产
3、针织生产工艺流程
• 原料进厂----络纱(或直接上机加工)
或整经----织造----染整----成衣
4、针织工业的现状
针织是纺织工业的后起之秀。特别是近20年来 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全世界针织纤维耗用量占纤维总耗用量的1/3。 在服用领域已超过一半。 我国针织品出口量已居世界首位,占纺织品出 口创汇的份额逐年增加。
(b)单针筒舌针针织机
单面针织圆机 Circular single jersey machine 罗纹机Rib machine 棉毛机Interlock machine 毛圈机Terry machine 提花纬编针织机Jacquard weft knitting machine 袜机Hosiery machine
第三节 常见纬编针织物及其服用性能
一、纬平针组织及其性质
(一)纬平针组织的结构
1.定义:纬平针组织(plain stitch, jersey stitch) 又称平针组织,由连续的单元线圈向一个方向 串套而成,是单面纬编针织物中的基本组织。
正面
反面
2. 结构特点:织物的一面为正面线圈,另一面 为反面线圈。正面光洁,反面暗淡粗糙。
3.影响因素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纱线的弹性和摩擦系数
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
(十)断裂强力、顶破强力和断裂伸长
断裂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时 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顶破强力: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被顶破 时针织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 断裂伸长率:在连续增加的负荷作用下,至断裂 时针织物所伸长的长度与织物原长的百分比。
五、 针织物机的分类
纬编针织机 (1) 圆纬机Circular weft knitting machine 钩针圆型针织机 Bearded needle machine 多三角针织机 sinker wheel knitting machine 台车 loop wheel knitting machine
(十一)缩率
定义:针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尺寸变化的 百分率。 计算公式 Y=(H1-H2)/H1╳100%
Y-缩率 H1-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前的尺寸 H2-织物在加工或使用后的尺寸
主要分类
下机缩率(织缩) 染整缩率(染缩)
影响因素
织物结构
未充满系数
密度和密度对比系数 加工条件 放置条件
测量:用圆剪刀剪出一定大小的圆形试样,在烘 箱中烘干后称重
(五)厚度
取决于它的组织结构、线圈长度和纱线细度等 因素,一般可用纱线直径的倍数来表示。
(六)脱散性
脱散性:针织物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串套联系 后,线圈与线圈分离的现象。
影响因素: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纱线的摩擦系数和抗弯刚度
织物的稀密程度
影响因素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纱线的延伸性和摩擦系数
线圈长度和未充满系数
(九)弹性
定义:当引起针织物变形的外力去除以后,针织 物形状恢复的能力 2.计算公式 E=(L-L1)/(L-L0) ×100%
L0-试样原长(mm)
E-弹性恢复率(%)
L-试样拉伸后长(mm)L1-试样恢复后长(mm)
纱线松紧 调节装置
纱线
机头
刻度盘
推动把手 计数器 导轨 织针 针床
机身
针梳
双针床提花手动横机示意图
计数器
引发器
压脚 纹 板 架
花 样 卡
推 针 片 选 择 器
机 头
针床
机架
经编针织机 Warp Knitting Machine
(1) Raschel warp knitting machine
(2) Tricot warp knitting machine
具有脱散性与卷边现象:尤其是纬平组织。
二、针织的起源与发展
1.针织的起源
手 工 编 织 : 迄 今 发 现 最 早 的 手 工 针 织 品 距 今 约 2200多年 机器针织:起源于1589年,英国人威廉.李发明 了第一台针织机
中国针织工业起源:1896年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
针织厂
2.针织加工的优点
Ú ª Ò Ô
1000 500 0
ê Ä
ê Ä
ê Ä
ê Ä
ê Ä 04 20 20
00
01
02
03
20
20
20
20
05
ê Ä
2000年—2005年 规模以上针织企业利润总额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Ú ª Ò Ô
û ó Ü î À È ×¶
ê Ä
ê Ä
ê Ä
ê Ä
ê Ä 04 20 20
近6年我国规模以上针织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
2000年 工业总 610.29 产 值 (亿元) 销售收 入(亿 元) 利润总 额(亿 元) 561.91 2001年 671.19 2002年 855.27 2003年 1039.38 2004年 1403.22 2005年 2094.73
614.82
792.55
(七)卷边性
卷边性: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布边发生包卷的 现象,由线圈中弯曲的纱线段在内应力作用下 力图伸直所引起的。
影响因素
针织物的组织结构 纱线抗弯刚度、线密度、捻度 线圈长度
(八)延伸性
定义:针织物在受外力拉伸时的伸长特性。
计算公式:X=(L-L0)/L0×100%
X-延伸率(%) L0-试样原长(mm) L -试样拉伸后长(mm)
(三)未充满系数和编织密度系数
未充满系数δ: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粗细 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用线圈长度与纱 线直径的比值来表示。
δ=l/f
式中:δ-未充满系数 l-线圈长度(mm) f-纱线直径(mm)
编织密度系数CF: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纱线线 密度对针织物稀密程度的影响。用线圈长度与 纱线线密度(Tt)平方根的比值来表示。 CF=√Tt/l 式中:CF-编织密度系数 l-线圈长度(mm) Tt-纱线线密度(tex)
干和沉降弧组成。圈干包括针编弧和圈柱。
2、 线圈横列和线圈纵行
线圈横列(C):线圈沿织物横向组成的行列
线圈纵行(W):线圈沿线圈纵向相互串套所形 成的行列.
3、圈距和圈高
圈距A:沿线圈横列方向,两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 的距离。
圈高B:沿线圈纵行方向,两相邻线圈对应点之间 的距离。
三、针织用纱要求
00
01
02
03
20
20
20
20
05
ê Ä
三、针织产品及其发展趋势
服用类
装饰类 产业类
1、服用针织产品
内衣:功能、保健、无害化 外衣:运动、休闲、时装化 羊毛衫:高档、多样化 袜子:保健、美体 手套:防护
袜子
服用产品开发的手段
采用新原料
天然纤维:如:彩棉、罗布麻等
再生纤维:如:竹纤维、牛奶纤维 合成纤维:如异性截面纤维、超细纤维、莱卡
控制
采用积极送纱 实时监控
(二)密度
横密PA :沿线圈横列方向,规定长度(如 50mm)内的线圈纵行数
PA=规定长度/圈距
纵密PB :沿线圈纵行方向,规定长度(如 50mm)内的线圈横列数 PB=规定长度/圈高 密度对比系数C:纵密和横密的比值,反映 了线圈在织物中的形态 • C=PA/PB=B/A
(四)单位面积干燥重量
单位面积干燥重量(Q)用每平方米干燥针织物 的重量克(g)来表示,又称平方米克重。
计算公式
Q=0.0004PAPBlTt(1-y%) /(1+W)
Q-单位面积干燥重量(g/m2) PA-横密(纵行数/50mm) PB-纵密(横列数/50mm) L-线圈长度(mm) Tt-纱线线密度(tex) y-织物加工时的纱线损耗 W-针织物的回潮率(%)
工艺反面:线圈的圈弧覆盖在圈柱之上,外观呈圈 弧状。
正面线圈
反面线圈
4、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
单面针织物:由一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 其线圈的圈弧或圈柱集中分布在织物的一面。
双面针织物:由二个针床编织而成的针织物。 织物的两面均有正面线圈。
二、线圈 (stitch)
1、定义:形成针织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由圈
洗涤缩率(洗缩)
(十二)钩丝与起毛起球
钩丝:织物中的纤维或纱线被外界物体钩出在 表面形成丝环。
起毛:当织物在穿着、洗涤过程中,不断经受 摩擦而使织物的纤维端露出在织物表面。 起球:起毛后的纤维端不能及时脱落而相互纠 缠在一起形成球状小粒。 影响起毛起球的因素
使用原料的性质 纱线与织物结构 染整加工 服用条件
Circular weft knitting machine
Loop wheel knitting machine
Rib machine
Interlockitting machine
Computerized flat machine
横
机
横机结构示意图
意义
决定织物的密度 影响针织物的性能,如脱散性、延伸性、耐磨 性、弹性、强力、抗起毛起球性和钩丝等。是 一项重要指标
测量
机上测量:采用手持式或固定式测量仪器,测 量喂入的纱线长度 机 下 测 量 : 通 过 拆 散 法 , 测 量 一 定 个 数 线 圈 (如:100个线圈)所用的纱线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