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君子之风

君子之风


(7.19)本章孔子自述为学求知的勤奋。 )本章孔子自述为学求知的勤奋。
孔子从三层次解剖自己的为人,重点则在于“ 孔子从三层次解剖自己的为人,重点则在于“好 学”: 一、在未得知识以前,好学不厌,几至废寝忘食的地 在未得知识以前,好学不厌, 可见其学习之刻苦 学习之刻苦。 步,可见其学习之刻苦。 在已得知识以后,快乐得忘记忧愁,可见其乐道 二、在已得知识以后,快乐得忘记忧愁,可见其乐道 而不忧贫,为人之旷达。 而不忧贫,为人之旷达。 三、努力求学而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其自强不息、专 努力求学而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其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志追求的精神境界 的精神境界。 志追求的精神境界。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 重义轻利, 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 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 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 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 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义利观。 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4.16)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 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 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 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 凡是饭因久放,味道变了,鱼烂了,肉腐 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 败了,都不要吃。颜色变坏了不吃,味道 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 变臭了不吃。煮的不熟太生,或过熟太烂 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 了都不要吃。不是吃饭的正餐时间不吃, 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 不照正规方法割肉不吃。放的调味品不适 合不吃。 合不吃。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 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 之,无所不至矣。” (17•15)
朱熹说:“鄙夫,庸恶陋劣之称。小则吮 痈舐痔,大则弑父与君。皆生于患失而已。” (《论语集注》卷九)
清梁章钜《论语集注旁证》说:“志于道德, 圣贤之徒也。志于功名,豪杰之士也。志于富贵, 即鄙夫也。圣贤非不事功名也,可为则为,不可为 则不为,不害于道德也。豪杰非恶富贵也,视功名 为重,则富贵为轻也。鄙夫则富贵而外,他无所志, 故其得失之患至于如此也。”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读解: 读解: 仁者足以爱人, 胸怀天下, 仁者足以爱人,故胸怀天下,故不以一己私 爱人 利而忧愁; 利而忧愁; 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 智者足以明礼,故能克己复礼,故不为一己 明礼 克己复礼 私利而迷惑; 私利而迷惑; 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 勇者出自礼仁,大义凛然,杀生成仁,故不 礼仁 因一己私利而畏惧。 因一己私利而畏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7•16) 云。”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 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 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 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 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 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 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读解】 读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动而又 深刻。 深刻。 四书集注》里面的评论: 朱熹在 《四书集注》里面的评论:没 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 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 出这样的形容。 出这样的形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文天祥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谭嗣同 鞠躬尽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诸葛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范宁说: 弃货利而晓仁义, 晋 ·范宁说 : “ 弃货利而晓仁义 , 则为 范宁说 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 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8•7)
(8.7)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 )本章曾子论述士求仁的要求。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要“弘”,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宏大 一是要“ 就是要有宽广的胸襟, 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的气度,目光远大而包容一切。 一是要“ 一是要“毅”,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不拔 就是要有坚强的意志, 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的毅力,果敢的决断,目光犀利而处事利索。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 有了这两个条件再持之以恒,死而后已, 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或许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而称为君子了。
钱穆《论语新解》 钱穆《论语新解》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 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 子自道也。” (14•28) (14.28)本章孔子从仁、智、勇三者严格要 )本章孔子从仁、 求自己,以成仁道。 求自己,以成仁道。 孔了提出仁 孔了提出仁、知、勇三者作为衡量君子的道 德标准,他自谦说尚未做到。其目的在于勉励 德标准 , 他自谦说尚未做到 。 其目的在于 勉励 学生, 勇三个方面去培养仁德, 学生 , 从 仁 、 知 、 勇三个方面去培养仁德 , 成 为仁人。 为仁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对“浮云”比喻义的理解: 浮云”比喻义的理解:
1、聚散无常,喻富贵短暂,犹今之“过眼 云烟”。 2、云在天上,高不可及,喻富贵与己无关。 3、浮云至轻至淡,喻富贵无足轻重。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 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 老之将至云尔。”(7•19)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15•18 )
【译文】 译文】 孔子说: 君子把义作为根本,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 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来谈论它, 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来谈论它,靠诚 信来成全它。这才是君子啊! 信来成全它。这才是君子啊!”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 仁,有杀身以成仁。” (15•9)
《论语》选读之五 论语》
君子之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語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6】 追求(名作动) (1)志:追求(名作动) ) 旧注云:德者,得也。 (2)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 ) 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 依据。 (3)依:依据。 )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 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 发展。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6•11)
安贫乐道的美德 (6.11)本章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 )本章孔子赞扬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 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 颜回 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 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 尊重师长、德行 德行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 德行 “七十二贤”之首 七十二贤” 复圣”。 七十二贤 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 复圣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 也就是仁厚的人 安于义理 仁慈宽容而 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 仁慈宽容而不易 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 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 智者也就是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通晓 也就是有智慧的人。 智者也就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通晓 而又思想活跃 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 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 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朱熹: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 朱熹:“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 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 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 似于山,故乐山。 似于山,故乐山。”
完全的功利主义,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 完全的功利主义,崇尚竞争,崇尚实力, 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 它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 它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但它把人们追求 势力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 势力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毒害 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 了人们的思想,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 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父母之於子也,产男则相贺 产女则杀之 父母之於子也 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 此俱出父母之 产男则相贺 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 怀衽,然男子受贺 女子杀之者, 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 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 计之长利也.故 怀衽 然男子受贺 女子杀之者 虑其后便 计之长利也 故 父母之於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而况无父子之泽 父母之於子也 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也 而况无父子之泽 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 君臣之交,计也 害身而利国, 乎!君以计畜臣 臣以计事君 君臣之交 计也 害身而利国 君以计畜臣 臣以计事君,君臣之交 计也.害身而利国 臣弗为也;富国而利臣 君不行也.臣之情 害身无利;君之 富国而利臣,君不行也 臣之情,害身无利 臣弗为也 富国而利臣 君不行也 臣之情 害身无利 君之 害国无亲.君臣也者 以计合者也. 情,害国无亲 君臣也者 以计合者也 害国无亲 君臣也者,以计合者也 ——韩非子 韩非子
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 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学,而其好学之笃有 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 如此。学有未得,愤而忘食。学有所得,乐 以忘忧。学无止境, 以忘忧。学无止境,斯孔子之愤与乐亦无止 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 境。如是,惟日不足,而不知年岁之已往, 斯诚一片化境。 斯诚一片化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