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饮茶与健康

科学饮茶与健康


色素
芳香物质 维生素 矿物质
1
0.005~0.03
叶绿素、胡萝卜素、叶黄素等
醇类、醛类、酸类、酮类、脂类、内酯类等 维生素C、A、E、D、B等 钾、磷、钙、镁、铁、锰、硒、铝、铜、硫、氟等
0.6~1.0 3.5~7.0
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六大食品营养素、五类(44种)必需营养素): 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 等。 茶叶功效成分: 茶多酚、生物碱(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茶多糖、 茶氨酸等。 在这些化学成分中,有许多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营 养成分,还有一些具有保健和医疗作用,它们是茶的营 养保健功能的物质基础。
3.乌龙茶 半发酵茶
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主要类型:闽北乌龙、 滋味甘醇、香气馥郁, 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 讲究“韵味”。 台湾乌龙。 加工工序:鲜叶~晒 代表名优茶:武夷岩茶、 青~做青~杀青~揉 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 捻~干燥。 冻顶乌龙等。
4.黑茶 后发酵茶
品质特征:叶粗、梗多,干茶黑褐, 汤色棕红,叶底暗棕。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捻~渥 堆~干燥 。 主要类型: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 四川边茶、滇桂黑茶。 代表名优茶:安化黑茶、 蒲沂老青茶、云南普洱茶 、广西六堡茶等。
2.看人喝茶
平和质: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 气虚质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 阳虚质: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 阴虚质: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 痰湿质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 湿热质 :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 血瘀质: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 气郁质: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 特禀质: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燥热体质的人,应喝凉性茶;虚寒体质者,应喝温性茶。 体质类型是动态的,随季节、生活规律等发生变化。 每种茶淡一些可以喝 任何人:喝茶总比不喝茶好
三、科学饮茶
(一)合理选茶
关注质量:质量安全、有机产品、绿色 食品、 无公害产品等认证标志 包装标示:日期、产地、厂家等 茶叶品质:成分关系、环境因子 茶叶特征:色、香、味、形、叶底
1.外形 看干茶外形,观察干茶的条 索、嫩度、整碎和净度等。 一般,干茶以松紧、重实, 芽毫多、叶质嫩,匀整、无 杂为好;外形松散、轻飘, 粗糙、叶质老,多断碎、杂 片为次。
一字至七字茶诗
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二)茶的起源
《桐君录》:“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 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 眠。” 《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 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 合抱者。” 云贵高原发现大量野生大茶树和茶籽化石。
“茶为万病之药”

现代科学证明了茶的药用价值
延缓衰老 抑制心血管疾病 预防和抗癌 预防和治疗辐射伤害 抑制和抵抗病毒菌 美容护肤 醒脑提神 利尿解乏 降脂助消化 护齿明目 除口臭
(二)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 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 茶多酚 生物碱 氨基酸 含量(%) 20~30 20~25 8 24~36 3~5 1~4 主要组成 谷蛋白、精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等 纤维素、果胶、淀粉、蔗糖、葡萄糖、茶多糖等 磷脂、硫脂和糖脂、茶皂素等 儿茶素、黄酮(醇)、花青(白)素、(缩)酚酸 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 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
科学饮茶与健康
一 、茶为何物 二 、为啥喝茶 三 、科学饮茶
一、茶是什么
(一)茶是什么植物
“茶”字出于《尔雅‧释 木》:“槚,苦荼(即后来 的“茶”字)也。”。属被 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山茶目,山茶科。 茶树是多年生常绿植物, 有灌木、乔木和大乔木三类。 叶的特征:叶缘有锯齿、明 显主脉、叶脉成网状。 花白色,秋冬节开花。蒴果。
1.看茶喝茶
绿茶 性寒,适合体质偏热、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饮用,绿茶 有很好的防辐射效果,非常适合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 白茶 性凉,适用人群和绿茶相似,但"绿茶的陈茶是草,白茶 的陈茶是宝",陈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黄茶 性寒,功效也跟绿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绿茶清爽、 黄茶醇厚。 青茶(乌龙茶)性平,适宜人群最广。 红茶 性温,适合胃寒、手脚发凉、体弱、年龄偏大者饮用,加 牛奶、蜂蜜口味更好。 黑茶(普洱茶)性温,能去油腻、解肉毒、降血脂,适当存放 后再喝,口感和疗效更佳。
《神农食经》记载: “荼名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食论》记载:“苦荼久食,益思意” 《广雅》: “荆巴间采茶作饼……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 人.....。
《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 明目、益思、除烦、去腻。固人不可一日无茶”
1.绿茶 不发酵茶 品质特征:香高味醇,清汤 绿叶。 加工工序:鲜叶~杀青~揉 捻~干燥。 主要类型:蒸青绿茶、晒青 绿茶、烘青绿茶和炒青绿茶。 代表名优茶:西湖龙井、信 阳毛尖、洞庭碧螺春、黄山 毛峰、庐山云雾、日照雪青 等。
2.红茶 全发酵茶
品质特征:干茶黑色,汤色红艳, 叶底红亮。 加工工序:鲜叶~萎凋~揉捻~ 发酵~干燥。 主要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 和红碎茶。 代表名优茶:正山小种、坦洋工 夫、祁门红茶、滇红、川红等。
(三)茶叶的主要成分及保健作用
1.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 多酚类物质是茶叶的特征生 化成分之一,也是茶叶医疗 价值的最主要物质基础。 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的生理 功效:清除自由基、抗衰老、 抗肿瘤、抗突变、杀菌、抗 病毒、降血糖、降血脂、抗 过敏、增强免疫等。
2.咖啡碱 咖啡碱:是一种甲基黄嘌呤, 其最基本的生理功能就是对 腺嘌呤受体的竞争性颉抗作 用。 咖啡碱有多种生理作用,可 作为药品使用,很多止痛药、 感冒药、强心剂、抗过敏药 中含有咖啡碱。
3.看时喝茶
春季:宜饮用花茶,可以散发一冬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 能促进人体阳气发生。 夏季:宜饮用绿茶为佳。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消暑、解毒、止 温、强心。 秋季:饮用青茶为最好。此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人体内的余热,恢复 津液,一举两得。 冬季:饮用红茶最为理想。红茶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助 消化,补益身体,使人更加强壮
3.氨基酸 茶氨酸:茶叶的特征性氨基 酸,化学名称为N-乙基-L-谷 氨酰胺;占所有游离氨基酸 含量的一半,与茶叶品质和 生理功效关系最大。 茶氨酸的生理功效:促进神 经生长和提高大脑功能,降 压安神,增强免疫,延缓衰 老。
4.茶多糖
茶多糖:茶叶多糖复合物, 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并结合 有大量的矿物质;其含量随 茶叶原料的老化而增多。 茶多糖的药理功效:降血糖、 降血脂、防辐射、抗凝血及 血栓、增强免疫等。
2.汤色 看茶汤的色泽,看茶汤的浓度、深浅、明暗、清浊程度等。 一般,茶汤色以黄绿明亮为好;若汤色浅薄、暗浊、沉淀物多, 则表明茶质较差。
3.香气 闻茶水的香气,可先热闻, 后冷闻。 闻时,将杯盖半掀开,接近 鼻子,以辨别香气高低、强 弱、持久程度、纯正还是有 异味等。 一般,以高锐、鲜爽、浓烈、 持久、纯正、无异味为好; 如香气淡薄,低沉而带有粗 异气味者为次。
学术界认定:茶树原产于中国 的云贵高原。
(三)茶的发现与利用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 饮,发乎神农”。“神农尝百草,日遇 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三皇之一的炎帝
神农—水晶肚的神仙
神农—古代先民的典型化身 西汉《四川通志》记载了吴理真(植茶 始祖)在蒙山种茶的事迹; 吴觉农,我国现代茶业的奠基人。所著《茶经述评》是 当今研究陆羽《茶经》最权威的著作,被誉为当代“茶 圣”。
一天如何喝茶? 清晨:高级绿茶,醒脑清心; 上午:茉莉花茶,芬芳怡人,可提高工作效率; 午后:红茶,解困提神; 下午:红茶或高级绿茶,加点点心、果品,补充营养; 晚上:泡上一壶乌龙茶,边谈心边喝茶, 别有一番情趣。
4.饮茶贴士
忌饮烫茶(刺激食道和胃,致食道癌) 忌饮冷茶(滞寒,聚痰) 忌饭前大量饮茶(冲淡唾液,使饮食无味,还能暂时使消化 器官吸收蛋白质的功能下降) 忌饭后立即饮茶(含有鞣酸,能与食物中的蛋白质,铁质发 生凝固作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质的消化吸收。) 忌饮冲泡时间过久或次数过多的茶(营养价值降低、微生物 污染、 农药残留及铅、镉等重金属元素 ) 忌空腹饮茶(冷脾胃,自古“不饮空心茶”之说) 忌饮浓茶(咖啡因,刺激性强) 忌茶水服药(服用补铁剂、胃蛋白酶片、肠胰酶片等药物时)
劳动者----茉莉花茶/绿茶。 体力劳动量较大的人----适合喝乌龙茶及红茶。 经常开车,或常受脏空气荼毒的人-----可以多喝绿茶。 整天坐着不动,平时也不做运动的人----------绿茶、花茶。 烟酒不离手的人----多喝绿茶。 食肉多者----喝喝乌龙茶、砖茶、饼茶。 每次上厕所都觉得是一件苦差事,经常便秘的人----蜂蜜茶. 胆固醇过高、血脂数高的人----乌龙茶、黑茶、绿茶 每天和计算机〝搏斗〞的现代人----多喝茶 长时间用嗓工作的人----多饮绿茶
(四)六大茶类及特征
根据加工方式(多酚氧化酶 的氧化程度)不同分为六大 茶类:绿茶(green tea)、 红茶(black tea)、乌龙茶 (oolong tea)、白茶 (white tea)、黄茶(yellow tea)、黑茶(dark tea)。 它们的发酵程度不同:全发 酵茶,红茶;不发酵茶,绿 茶;半发酵茶,乌龙茶;轻微 发酵茶,白茶、黄茶;后发 酵茶,黑茶。
(二)茶叶贮藏
茶叶贮藏的目的:是要保持茶叶 固有的色香味形。 茶叶贮藏的原理:设法使茶叶充 分保持干燥,尽量减少外界温度、 湿度、氧气和阳光的影响,避免 与带有异味的物品物接触,还要 使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 其原形、本色、真味。 贮藏要点:密封、闭光、防异味、 防潮、低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