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饮茶摘要:寸阴尺璧,生命如金。
在匆忙劳碌的现代社会,行之有效的养生之道,对于现代人,特别对大多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现代人,就显得非常重要。
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茶道养生”便是实现这一追求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键词:健康、饮茶、养生正文:茶的起源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的历史是很久远的。
早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许多植物或来自动物、矿物的治疗性能,可以说,医药学的最初胚芽是孕生于原始人类饮食生活中的。
事实上,茶事的最初萌芽就是孕生于野生采集活动中的。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积温多雨,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多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
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们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茶叶的营养化学成分我国古代医学家、养生家对茶的医疗保健价值只是经验之谈,而现代医学对茶的营养化学成分早已做出精确的分析。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指出:“据现代医学、生物学、营养学对茶的研究,凡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的许多有益成分,茶叶中大多数都具备。
现代科学不但对茶叶的几乎所有的成分都分析清楚了,而且把它抗癌、防衰老以及提高人体生理活性的机理均已基本了解清楚了。
”目前已分析出茶叶中的化学物质多达600多种,可归纳为十大类。
一、生物碱类生物碱亦成为植物碱,是一种碱性含氮的有机化合物。
茶叶中含有的生物碱包括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腺碱等。
其中咖啡碱的含量最高,占茶叶干重2.0%-5.0%。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有以下功能:1、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可使人精神振奋、睡意消失、疲乏减轻,增强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确度。
2、可强化血管壁弹性,松弛平滑肌,有极好的强心作用。
3、利尿。
这个作用是由咖啡碱和茶碱共同完成的,茶碱可扩张肾微细血管,加速尿液的分泌,咖啡碱可刺激膀胱,加速排尿。
另外,茶中的生物碱还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并能保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二、茶多酚类茶多酚是茶叶中酚类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是茶叶中最主要的有效物质。
其中主要有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
茶多酚主要由以下功能:1、调节生理功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增强人体免疫力,减轻烟草对人体的毒害,美容养颜。
2、抗癌变、抗衰老。
最近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杨贤强教授的研究报告指出:“茶多酚可以阻止、抑制人体内由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清除“体内垃圾”,保护脏器健康,延缓衰老。
三、矿物质类现代医学把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元素称为“生命元素”,“生命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人类每天需要量100毫克以上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它包括钙、磷、钾、钠、氯、硫、镁这七种元素。
常量元素主要从谷物、肉、蛋、鱼、奶和各种蔬菜、水果等食物中摄取,饮茶只能作为一点微不足道的补充。
在茶叶中还含有一些普通蔬菜、水果中无法检出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钒、镍、钴、氟等。
中医认为“药补不如食补”,常喝茶是对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的最佳补充方法。
四、维生素维生素也称为“维他命”,它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目前确定的维生素共有13种:维生素A、维生素B族(B1、B2、B6、烟酸、泛酸、叶酸、生物素、B1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多喝茶有利于补充人体所缺乏的维生素,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
五、芳香类物质芳香类物质虽然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人人喜爱茶的香气。
茶香可以让人心旷神怡、心情愉悦,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不同的芳香类物质相组合,使茶构成了清香、花香、果香、乳香、甜香、嫩香、毫香、鲜爽气等不同的香型。
不同的芳香类物质在不同的温度下挥发,使得茶香变化无穷,魅力无限。
现代医学有香气疗法,闻茶香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精神享受,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
六、蛋白质与氨基酸类蛋白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基本物质,生命的构成离不开蛋白质,生命的根本现象如繁殖、遗传、运动也都离不开蛋白质。
茶叶中蛋白质的量虽然占15%-30%,但是溶于水的不到2%。
以每日饮茶10克计算,摄入的蛋白质仅0.2克,而人体对蛋白质额日需求量为70%-90%克,可见饮茶对补充蛋白质可忽略不计。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原料,茶叶中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独特功效的氨基酸称为茶氨酸,茶氨酸的含量占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一半左右。
茶氨酸可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并能调节脂肪代谢,有减肥功效。
七、糖类糖类是生物界分布最广泛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茶中糖类总物质占干重的20%-25%,但泡茶时能浸出的只有它的5%,所以茶是低热量的饮料,无论健康的人还是糖尿病患者均可放心饮用。
日本的蓑和、田益两位博士的研究报告认为,喝茶对医治糖尿病有帮助。
八、脂多糖类脂多糖类是构成茶叶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脂多糖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有防治辐射损伤的作用,同时也有改善造血功能、增强白细胞数量、保护正常血象等功效,所以吃冲泡后的嫩茶对人体有益。
九、脂类茶叶中脂类的含量占干重的2%-3%,平时用开水冲茶,浮在水面的泡沫和水表面的油性物质中即含有热水溶解的脂类。
相对人体对脂类的日常需要量而言,茶叶中的脂类含量微不足道,但它有助于人体对茶叶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十、茶色素茶色素是茶叶中无色的儿茶素经过氧化脱氢聚合转化而生成的物质,其主要分为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
茶色素是比茶多酚更具药用和保健价值的生物活性物。
茶养生的十大保健功效一、提神益思茶叶中的茶碱、咖啡碱可使中枢神经兴奋并增进肌肉收缩力,增进新陈代谢作用;茶汤中的茶氨酸能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茶汤中的铁盐在血液循环中也起着良好作用;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可醒脑提神,使人精神愉快,令人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二、利尿通便茶的利尿功能主要是茶中生物碱的作用。
茶碱一方面通过扩张肾微细血管使肾脏血流量增加、肾小球过滤速度增快,促进尿液形成;一方面刺激膀胱,有利于尿的排出。
茶的通便功能主要是茶多酚可增强大肠的收缩和蠕动的作用。
茶皂素具有促进小肠蠕动的作用。
三、固齿防龋龋齿是人类的多发病,茶树是一种能从土壤中富集氟元素的植物,氟有固齿防龋作用。
茶多酚类化合物可杀死齿缝中能引起龋齿的病原菌,不仅对牙齿有保护作用,而且可以除口臭。
四、消炎灭菌茶叶中的儿茶素、茶黄素及酚对肠炎病菌有显著抗菌作用。
茶多酚对百日咳菌、霍乱菌、白癣菌等病原菌有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肠胃炎病等有抗病毒作用。
五、解毒醒酒茶的解毒作用是多方面的。
对于细菌性中毒,茶多酚等物质能与细菌的蛋白质结合,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细菌死亡。
对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汞、铅、镉等重金属中毒,茶可使这些金属沉淀并加速排出体外。
对于轻度醉酒者而言,茶能醒酒,实质上也是一种解毒。
六、降脂降压茶叶中的儿茶素能与脂类结合,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茶叶中的茶皂素可减少肠道对食物中的脂肪的吸收。
茶叶中的咖啡碱、儿茶素能使血管壁松弛并保持弹性,从而扩展血管的有效直径,使血压降低。
茶叶中还含有少量芦丁,芦丁也具有维持毛细血管韧性及降血压的功效。
七、美容养颜茶能通过清洗涤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人的皮肤更加光泽有弹性。
喝茶同时能控制饮食达到减肥的目的,使人形体健美。
八、保肝明目茶能保肝主要是因为茶中的儿茶素可防止血液中的胆固醇在肝脏沉淀。
九、防辐射抗癌变茶中抗癌的有机物主要是茶多酚、茶色素、茶碱和多种维生素,抗癌的有机物主要是硒、锌、钼、锰等。
十、抗衰老延年益寿茶中所含草酸的抗老化功效是维生素E的18倍,儿茶素也有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
科学饮茶常识饮茶八忌:1、忌空腹大量饮茶,以防冲淡胃液,伤了脾胃。
2、忌饮太烫的茶,以防长期反复地刺激咽喉、食道和胃黏膜,导致这些器官黏膜病变。
茶水的温度宜在50℃以下。
3、忌饮太浓的茶。
过浓的茶中含咖啡碱、茶碱太多,刺激性太强,易引起失眠、茶醉。
4、忌饮闷泡时间太久的茶。
茶闷在杯中太久,苦涩味必重,饮之无法心旷神怡。
5、忌饭前大量饮茶,这样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且因茶中含有草酸,草酸会与食物中的铁质和蛋白质结合,影响人体对铁和蛋白质的吸收。
6、忌用茶水服药,因为茶水中含有的草酸、生物碱等会与许多药物中的有效化学成分结合,降低药效。
7、忌睡前大量饮茶,茶除了可提神,易导致失眠外,还利尿,夜间尿频也会影响睡眠。
8、忌饮劣质茶或变质茶。
劣质茶或变质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和病菌,千万不可饮用。
优质茶泡好后如果放置太久,茶汤也会因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变质,这样的茶亦不可饮用。
参考文献:《茶道养生》(林治/著)《中国饮食文化史》(赵荣光/著)食品营养学——健康饮茶21006020006产造2班范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