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晓晖:文本解读与教学

罗晓晖:文本解读与教学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 许。” …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 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 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 使。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王世贞说‚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后 来秦国表面上满足了蔺相如的条件,但他却‚使舍人 怀而逃之‛,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思考蔺相如的言 行。
文本框架:理解的可能性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一个事实,但只是局部真理。 文本本身所提供的信息,规定了哈姆 雷特的基本属性,即“公共认知”。 在任何读者的正常理解中,哈姆雷特 绝不可能是贾宝玉或大堰河。 Eg.《雨巷》研讨与练习(‚多元解读‛):有人认为 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你有什么看法? (1)姑娘真实地出现了吗?作为本诗的主要对象,姑 娘存在的合理性在哪儿? (2)结合文本,这几种说法各有什么致命的错误?
蔺相如表现出的这种‚大勇‛,是明智的吗?他基 于什么理由,显得如此无畏?秦王最后一番话暗含着怎 样的信息?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宣 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 会,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蔺相如固止 之,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 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 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 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 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文本解读的注意事项
不得使用未经定义的术语
在古典诗歌的解读和教学中尤其混乱。例如,铺 垫、伏笔、衬托、烘托等,应精确定义再加宣说。 不得把感想当做解读 教参-尹在勤:‚更是他在革命低潮时躲进‘雨 巷’的忧郁和苦痛的复杂心绪的抒写。‛ 不得脱离文本贴标签 《沁园春长沙》: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VS.意志 的力量 陆游:忠君爱国;杜甫:忧国忧民
新课程背景下的
文本解读
罗晓晖

大纲





文本解读与教学 自主阅读:“裸读” 提要钩玄:观大意与求甚解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以意逆志:文心或文本动机 文本框架:理解的可能性
文本解读
文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具有完整 的含义,它是具有逻辑结构的、相对封闭 自足的系统。 扩而言之,具有完整含义和结构的认识 对象,皆可称为文本。如‚地域文化文 本‛、‚城市文本‛等。 狭义的文本,即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组成的语句系 统(作品)。 文本:一个客体-独立于作者和读者 作者:文本的创造者-设定文本 读者:文本意义的发现者-个体经验与文本互动 解读:发现文本意义的过程-读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提要钩玄:观大意与求甚解
提要,就是“观大意”;钩玄,就是 “求甚解”。 “观大意”,就是整体 把握; “求甚解”,就是辨析精微。 诸葛亮独观大略,陶渊明不求甚解。叶 圣陶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要会概括,‚一言以蔽之‛。Eg.《大堰河》,一言 以蔽之,它在说什么?《小狗包弟》,一言以蔽之, 它想说什么? 要会追问,‚刨根究底‛。Eg.《逍遥游》:大鹏不 是逍遥的吗?它若不是绝对自由的,那么你能举出一 个绝对自由的例子吗?‚小大之辩‛是为了说明什么?
让我们更加重视文本解读
• 课堂教学,分成“教”与“学”两部分。“学”
是立足点,但课堂的“学”必须置于“教”的 引导与管控之下。因此真正的重点是“教”。
• 研究“教”的主要环节,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要求教师对文本的体察,亲切 而深邃。亲切的体验能引导学生真实地进入文 本;深邃的体察能使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走向深入。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谓秦王曰:“…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 柱矣!”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 破璧,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 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 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而绝秦赵之欢。不如 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 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文本解读与教学
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
教学准备(教师解读与学生自读)—教学预案 (教案与学案)—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考试与 评价 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但其质量多半决定于备课 时形成的预案;而预案的质量,则取决于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结果,决定一位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 王荣生先生说,教学内容决定组织形式,据此,文 本解读间接地决定了课堂教学时的引导路径与引导 方法。
文本框架:理解的可能性
文本的意义边界 文本存在多项意义元素,这些元素 的组合关系,就是“结构”;元素叠 加而形成的整体意义,就是“中心”。
庄生晓梦迷蝴蝶,(适)望帝春心托杜鹃。(怨) 沧海月明珠有泪,(清)蓝田日暖玉生烟。(和) 苏轼以为《锦瑟》乃音乐描写。但未能与“思华年”、 当时已“惘然”之“此情”形成有机的意义组合,故为 一己之见。 华年之思、惘然之情,首尾围住,使得主体部分必须 落在此一范围之内。中间四句,应是华年之各种情肠, 当时已惘然,而今唯有追忆,不胜唏嘘。
以意逆志:文心或文本动机
正确理解知人论世的方法 《孟子· 万章下》:“颂其诗,读其 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文学不是历史,不是考据学,更不是政治学。一切依 据文本本身,任何延展皆不得脱离文本。《荷塘月色》与 4.12反革命政变有关吗?与朱自清夫妻关系有关吗?《三 吏三别》都是老杜亲身经历的吗?安史之乱期间老杜的诗 都是忧国忧民的吗? Eg.学生问:《再别康桥》与林徽因有关吗?
自主阅读:裸读
脱离一切参考资料,获得自然的阅读 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 “裸读”是衡量语文教师专业水准的 核心手段。教师的学科功底在此被检视 出来。
要形成裸读的习惯,摆脱对教参的依赖,达 到阅读教学的自在之境。Eg.《荷塘月色》最主要
的特点究竟是什么?这一特点足以使它成为名篇吗? 它的教学价值究竟在哪里?
谢谢您的耐心……
文本框架:理解的可能性
文本的意义边界 文本的意义是有边界的。任何合理 的解读,都必须落在这个边界之内。 越全面、准确的解读,越能填满边界 之内的空间。错误的解读,就是溢出 了这个边界。
由此,我们应该了解到:1,必须严格约束解读活动, 不得肢解文意,不能依据局部信息而胡乱联想。2,解 读只能依据文本本身,引入时代背景等外部元素来解读, 必须慎之又慎。
文本解读与教学
重要性:一是阅读教学乃是日常教学 的主要工作;二是写作教学以阅读教学 为基础;三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探究可 能衍生出意外问题。
严格地说,文本解读是超越课改的。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自主解读文本的能力,尤其 重要。因为第一,课程的空间更大,教师有时不得不 独自面对复杂问题。 Eg.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就是要细心斟酌品味,一字 一句皆不放过,读出文本细节中蕴藏的 信息,乃至字面背后的东西。 对文本的发现,常常有赖于细读。细读 的要点,是精细,多思。 Eg.《咬文嚼字》:“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 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Eg.《大堰河》: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 叙乐‛的匾
自主阅读:裸读读什么?
裸读,读些什么? 《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这就是自主阅读时的基本取向。
1.学科角度:文本中涉及的语文的知识与能力; 2.学生角度:文本中学生的未知以及可能存在的疑惑; 3.教学角度:文本教学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4.教育角度:文本中涉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Hale Waihona Puke 以意逆志:文心或文本动机任何文本,必有作者希望传达出去的意 思(表达动机)。以意逆志,就是用读 者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是一种与心理学关系密切的解读方法。 阅读时应善于发现高度一致的与彼此矛 盾的信息,并善加整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 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自主阅读:裸读
裸读,是指教师不依赖任何参考资料, 对课文(或别的文本)展开的阅读。这种 阅读是为了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这种阅 读既是体验,也是探究。 1.裸读所获得的最核心的判断,所捕获的最重要的 特征,构成教学的重点; 2.裸读所遇到的疑惑和障碍,就是教学的难点,是 教师备课时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3.裸读是最真实的阅读。裸读时教师所获得的体验, 是引导学生体验文本的关键。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1.8)
文本解读与教学
第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 决定了他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判断; 教师解读的结果,直接决定了他对 教学内容的取舍。
优秀的阅读教学设计,首先取决于教师对文 本的解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的质量, 也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认识。文本解读能力较 高的教师,能够避免低水平的提问,从而提升 教学活动的价值。
提要钩玄:观大意与求甚解
叶圣陶:“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 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 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 境,入境始与亲。一字未宜忽,语 语悟其神。”
《琵琶行》,一句话说到底,它在说什么? 《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何人不 起‛改为‚低头忽起‛可以吗?
“廉颇闻之‛,有什么额外信息?廉颇如果不负荆请 罪,会产生怎样的政治后果?由此反推,蔺相如的手段 是什么?
洞幽察微:文本细读
于细微处见匠心。文本细读,有助于 我们把握有价值的文本细节,从而引导学 生品味文本,提升理解力和鉴赏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