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指导手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
2013—2015
主要内容
1.实践教学的性质、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2. 实践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要求
3. 六种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实施要点
4. 实践教学学时
5. 实践教学考核
1.实践教学的性质、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央16号文件(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和四川省教育厅相关的配套文件要求为具体指导原则,以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各门课的教学大纲为具体教学依据,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和形成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去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的特点、形式和要求
2.1 学生主导,教师指导,强化提高学生理论认识和分析能力。
根据理论教学的需要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2.2 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实践教学既可以在课堂内也可以在课堂外来进行,只要是学生亲历亲为的活动都可以列入实践活动。
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谈、撰写论文、讨论演讲、辩论答疑、制作展览、举办宣传活动、公益劳动等。
2.3 实践教学活动要求教师精心准备,拟定活动方案;在方案的实施中要科学组织;对实践活动的结果教师要认真评阅,及时反馈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2.4 与高职办学特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实践形式
利用学生到企业专业实习或实训,思政课给学生布置实践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和了解中,进一步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和意义。
2.5 社会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代表,到企业、农村和红色革命根据地参观,回学校后向学生汇报。
3.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实施要点
3.1 分组辩论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3.2 主题讨论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3.3 观点演讲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3.4 社会调查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3.5 宣传展示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3.6 工学结合实践法设计和实施的基本要求
4.实践教学的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约54学时,实践教学约16学时。
学生在授课学期参与社会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得少于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
每次实践活动的学时视具体实践活动的方式和内容而定。
5、实践教学的考核
实践教学活动的考核依据每一次实践教学方案中的具体要求来进行。
考核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平时成绩,除此之外,对实践活动参与积极分子和实践活动成果可以给予奖励和展示。
实践教学成绩在学生本课程的总成绩中所占比重为:第一学期60%,第二学期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