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原实践教学方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学期实践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经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与现实更具体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帮助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的素质和能力。

时间安排: 3月——4月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课时为52,理论教学课时40,实践教学12课时
实施原则: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交替进行;由于学生人数多、经费、时间、安全等问题,坚持就近就便、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原则;学生发挥个性与团队共同努力的原则。

实践内容:《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采取1+X的形式。

其中:
1为必选实践形式。

主题为“寻找生活中的哲学”,即学生围绕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等等,以哲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解说,以严密的逻辑和透彻的说理,展示“原理”的魅力。

在书面报告的基础上,以课前一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堂5分钟的口头汇报。

X为任选形式。

包括:
一是读经典悟经典。

任课教师指定学生课外必读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让学生撰写读书笔记。

字数2500左右。

二是调查参观。

教师根据“原理”课程内容提供若干主题模块,(学生也能够根据情况自行选题,但须任课老师同意。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写调研报告,字数2500左右。

三是哲学典故微电影制作评比活动。

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某一哲学典故制作视频进行评比。

四是辩论活动。

学生选择课程内容中的某一主题、论点等,进行正反观点论战。

团队组合:6-10人一组,不能跨班组合。

每位小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例如,文章书写者、课件制作和演讲者、素材收集者、影像拍摄者等等。

组织形式:
1、社会调查;(能够利用节假日时间进行)
2、主题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3、微电影播映;
作业形式:
1、调查报告;
2、课堂讨论或辩论;
3、制作课件;
4、微电影制作;
5、发表观后感;等等。

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践教学考核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5%、期末成绩占40%、实践教学占15%。

实践教学成绩根据学生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表现进行评定。

成绩由任课老师评定。

实施计划:
要求:
1、全班同学人人参与;
2、必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
3、自选题目要小、要具体,分析要有一定的深度;
4、运用所学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有创造性的提出建议;
5、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并附调查问卷;
6、撰写调查报告必须做到明确主题、内容详实,字数不低于2500
字;
7、调查报告必须按照正式论文的格式写作;
8、课件主要内容不得少于10页;图文并茂、具体生动;
9、严禁抄袭下载,一经发现成绩记零分;
10、课堂讨论或辩论,须先上交提纲;
11、微电影制作,须先交上来;
12、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附件:社会调查参考选题:
1、调查家乡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民职业的变化情况,联系唯物史观的交往理论,写一篇关于农民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2、调查家乡所在地(农村、城市、部队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进步的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完成调查报告。

3、深入社会区、乡村,调查人们的业余生活时间的支配情况,联系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理论,撰写一篇关于人们闲生活情况及问题的调研报告。

4、调查一个村庄、社区,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状况(如村民委员会的建设、居民委员会作用的发挥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基层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地位、途径等问题,完成调研报告。

5、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分配情况,根据唯物史观的所有制理论写一篇正确认识当前人们收入构成状况及原因的报告。

6、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城
乡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查城乡人们在操办婚丧红白喜事过程中的消费和费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对策,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分析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措施及建议,完成调查报告。

7、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国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调查不同职业群体、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人们的对“幸福”的认识,包括“幸福是什么、怎样获得幸福、幸福的标准是什么”等,运用价值观有关理论加以分析,完成研究报告。

8、实地调查一个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了解该单位文化建
设的突出做法和经验,写一篇社会主义先进文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

9、就近深入乡村、企业、社区等基层,调查当前干群关系状况,联系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发现先进典型,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视角,提出改进干群关系的对策建议,完成调研报告。

10、调查你所在居住地人们的文化生活现状,总结提炼经验,分析不良文化的表现、危害,分析现实生活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地位、作用,完成调查报告。

11、经过调查所在地区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写一篇有关当前社会生活中人们理想、信仰、信念建设的调查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