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

08毕业设计计算说明书范本本科生毕业设计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两阶段初步设计系部名称:土木工程系专业班级:土木工程(道桥方向)09-*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哈尔滨石油学院二O一三年五月AbstractThe design for the IKA highway Tangwanghe to castle building two preliminary design section of highway,the highway is full-length6985.963m,bidirectional double driveway,design speed of 60km/h,The wide of roadbed is 10 meters,the maximum longitudinal slope of6%。

All set up a total of four corners,ten grade change point。

In this design,the main design of the project include:road grade determination、route planning and selection,graphic design,longitudinal design,cross-sectional design,roadbed and pavement drainage design,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tructure layer design,culvert design and with some of the content of the tables and drawings。

The design is a combination of topographic map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ccording to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design standard,code for design of highway routeon the road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design。

And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with the help of the design inadequacies,revise and perfect。

Key words:the two stage highway;longitudinal section;cross-sectional;pavement目录第1章绪论 (1)1.1设计任务及内容 (1)1.2可行性说明 (1)1.3设计原始资料 (1)1.4路线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5方案论证与比较 (3)1.6本章小结 (4)第2章路线线形设计 (5)2.1纸上定线和路线方案的确定 (5)2.2路线平面设计 (6)2.3路线纵断面设计 (10)第3章路基路面的设计 (14)3.1一般规定 (14)3.2路基横断面设计 (14)3.3材料的要求 (14)3.4特殊地基的处理 (14)3.5排水设计 (15)3.6横断面的绘出 (15)3.7水泥砼路面设计 (16)3.8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各项指标 (26)第4章小桥涵设计 (30)4.1概述 (30)4.2小桥涵位置的选择 (30)4.3涵洞的设计原则 (30)4.4涵洞的设计要求 (30)4.5洞口型式选择 (31)4.6正交涵洞长度的计算 (31)4.7基底坡度的选择 (31)4.8本章小结 (32)第5章路线交叉 (32)5.1交叉概述 (32)5.2交叉口设计 (32)第6章环保设计 (34)6.1环保设计规范 (34)6.2本章小结 (34)结论 (35)参考文献 (36)致谢 (37)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及内容依据给定的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完成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共6.9km内业详细设计。

(1)路线设计:纸上定线,进行路线平面、纵断面设计(2)路基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计算、路基排水设计(3)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4)小桥涵设计(5)平面交叉设计(6)环保保护1.2 可行性说明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为二级公路,是全省公路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段公路的建设与开通,将会对山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意义。

1.3 设计原始资料(1)沿线自然情况路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地区,属于山岭重丘区,地表植被为人工林和次生林,地势起伏较大。

公路自然区划为I2区,属湿润气候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气候炎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3.6℃,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4.5℃,最大冻深2.0m,最大风力8级,多年平均降水量619.6mm,无霜期为129天,全年日照时间为2528.6小时。

整个路段位于山岭重丘区,地表排水畅通,不会形成长期地表积水。

地下水位也较低,大多路段的路基不受地下水影响。

(2)路线设计起终点及设计高程起点桩号:K69+000 地面高程:346.0528终点桩号:K75+985.963 地面高程:400.起点坐标:N-5367600 E-22545000终点坐标:N-5373100 E-22547700(3)路线资料1:10000地形图1张。

沿线为第四纪冲积和洪积层, 平原及底山区0~10m 表层土壤为粉质中液限粘土, 中层10~15m 为冲积形成的砂砾、圆粒, 底层15~30m 为白垩系的砂岩。

高山区土层厚为0~5m,5~15m 为砂砾、圆粒,土壤渗透性较好, 地层比较稳定。

工程名称: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沿线所处自然区划为Ⅱ2 区。

①年平均气温为 3.0ºC ②降雨量400mm ~600mm 。

③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 ④年平均风速3.5m/s ⑤多年平均最大冻深 2.4m 。

水文情况:地表排水良好,地下水位埋深小于2.5m 。

公路主要病害:冻胀﹑翻浆﹑延流水。

1.4 路线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依据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1)根据交通资料:近期(起使年)交通组成及数量如下:小客车:4760辆/日) 中型车:790(辆/日)大型车:430(辆/日)车型换算:折算成小汽车交通量折算系数小汽车:1.0 中型车:1.5 大型车:2.0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7.0%,初定设计使用年限15年(2)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d N =0N ()11r n -+=9469辆/日 (1-1)式中:0N —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r —年平均增长率n —远景设计年限根据远景设计年限的交通量,确定公路等级为双车道二级公路。

由于路线处山岭重丘区,因此设计行车速度采用60km/h ,路基全宽10m 。

其主要技术标准采用情况如表1-1:表1-1 技术标准情况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1 公路里程Km 5.52 计算行车速度Km/h 603 路基宽度m 10.04 行车道宽度m 2×3.5指标名称单位5 硬路肩宽度(全幅)m 2×0.756 土路肩宽度(全幅)m 2×0.757 不设超高最小平曲m 15008 最大纵坡% 69 最小坡长m 15010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200011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150012 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13 设计洪水频率1/50本段路路拱横坡为1.5%,路肩为2.0%,边坡坡度为1:1。

路面类型分为干燥和中湿两种。

干燥路段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24 cm基层: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 cm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15 cm中湿路段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水泥混凝土路面24 cm基层:6%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底基层: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底基层15cm垫层:天然砂砾20 cm1.5 方案论证与比较如有路线局部方案,应分别进行定线设计,经论证比较定出推荐方案,路线方案比较选择主要考虑下列因素:(1)路线长度;(2)平.纵面线形指标的高低及配合情况;(3)占地面积;(4)工程数量(路基土石工程数量,桥梁涵洞,工程数量)等。

路线的一般原则:(1)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方案。

本段路起讫点已定,经分析比较,确定两个方案,即方案一,方案二。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

方案一为新线。

方案二也为新线,全线共4个交点,线形较好,通过比较选用方案二。

1.6 本章小结本章综合概述了伊嘉公路汤旺河至青山段的主要资料和路线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分析和比较路线方案的选择,为后续章节提供原始资料。

第2章路线线形设计2.1 纸上定线和路线方案的确定2.1.1 了解资料首先要熟悉地形图和所给的原始资料,分析其地貌、高差、河渠、耕地、建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2.1.2 定线根据给定的起终点,分析其航空(直线)距离和所需的展线长度,选择合适的中间控制点。

在路线各种可能的走向中,初步拟定可行的路线方案,(如果有可行的局部路线方案,应进行比较确定),然后进行纸上定线。

(1)一般规则在1:10000的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在起,终控制点间研究路线的总体布局,找出中间控制点。

根据相邻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貌、地质、农田等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的地带,拟定路线各种可行方案。

对于山岭重丘地形,定线时应以纵坡度为主导;对于平原微丘区域(即地形平坦)地面自然坡度较小,纵坡度不受控制的地带,选线以路线平面线形为主导。

最终合理确定出公路中线的位置(定出交点)。

(2)山岭区地形的选线步骤:a试坡:均坡线。

在山岭重丘地带,根据等高线间距和所选定的平均纵坡(视路线高差大小,一般选4.5%~5%之间,按计算得等高线间平均长度a(a=等高距/平均纵坡)进行试坡(用分规卡等高线),将各点连成折线,即均坡线。

b定导向线:分析这条均坡线对地形、地物等艰苦工程和不良地质的避让情况。

如有不合理之处,应选择出须避让的中间控制点,调整平均纵坡,重新试坡。

经过调整后得出的折线,称为导向线。

c平面试线:穿直线:按照“照顾多数,保证重点”的原则综合考虑平面线形设计的要求,穿线交点,初定路线导线(初定出交点)。

敷设曲线:按照路中线计划通过部位选取且注明各弯道的圆曲线的长度。

平面试线中要考虑平﹑纵﹑横配合,满足线形设计和《标准》的规定和要求,综合分析地形.地物等情况,穿出直线并选定曲线半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