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题一、溶液的导电性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1.在一定温度下,无水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I随加入水的体积V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1)“O”点导电能力为O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2)a、b、c三点处,溶液的c(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3)a、b、c三点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2016北京)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①代表滴加H2SO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3.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常温下,将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溶液的电导率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表示Na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电导率的变化B.a、b、c三点溶液的pH:b>c>aC.将a、b两点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H3COO-)>c(OH-)>c(H+)D.a点水电离出的n(H+)大于c点水电离出的n(H+)二、强、弱电解质溶液的稀释等浓度弱酸碱的PH更靠近7;等PH弱酸碱的浓度更大;越弱稀释时PH变化越小;无论酸碱溶液稀释时PH不过7;每稀释10倍PH变化1为强电解质;酸碱盐反应的量不分强弱。
4.能表示人体大量喝水时,胃液的pH变化的是()7 7 7O)2222A B C D5.0.1 mol·L -1的醋酸与0.1 mol·L -1的盐酸,分别稀释相同的倍数,随着水的加入,溶液中c (H +)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正确的是( )6.某温度下,相同pH 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 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 .Ⅱ为盐酸稀释时的pH 值变化曲线B .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 点溶液的导电性强C .a 点K W 的数值比c 点K W 的数值大D .b 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 点酸的总浓度7.pH =2的A 、B 两种酸溶液各1 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 000 mL ,其溶液的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种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强C .a =7时,A 是强酸,B 是弱酸D .若A 、B 都是弱酸,则5>a >2 8(2015新课标Ⅰ)浓度均为0.10mol/L 、体积均为V 0的MOH 和ROH 溶液,分别加水稀释至体积V ,pH 随0lgV V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MOH 的碱性强于ROH 的碱性B .ROH 的电离程度:b 点大于a 点C .若两溶液无限稀释,则它们的c(OH -)相等D .当0lg V V=2时,若两溶液同时升高温度,则 )()(++R c M c 增大 9.(2015海南)下列曲线中,可以描述乙酸(甲,K a =1.8×10-5)和一氯乙酸(乙,K a =1.4×10-3)在水中的电离度与浓度关系的是( )※10.已知下表为25℃时某些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下图表示常温时,稀释CH 3COOH 、HC1O 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 随加水量的变化。
(1)图像中,曲线Ⅰ表示的酸是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起始时,c(CH3COOH)_______c(HClO)(填“>”、“<”、“=”)。
(2)a、b、c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编号表示)。
(3)25℃时,NaClO溶液的水解平衡常数K h=_______________。
(4)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K w仅受温度影响。
11.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H+)=10x mol·L-1,c(OH-)=10y mol·L-1,x和y的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多少?(2)该温度下,0.01 mol·L-1的NaOH溶液的pH为多少?12.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 ℃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纯水中25 ℃时的c(H+)比100℃时的c(H+)大B. 100 ℃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11或3C. 将等体积的pH=10的Ba(OH)2溶液与pH=4的稀盐酸混合,混合溶液的pH=7D. 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42-)=5×10-4mol·L-1,则溶液中c(Na+)∶c(OH-)为104∶113.(2013大纲卷)右图表示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两条曲线间任意点均有c(H+)×c(OH-)=KwB.M区域内任意点均有c(H+)<c(OH-)C.图中T1<T2D.XZ线上任意点均有pH=7四、酸碱中和滴定1.“有序思维”破解弱(强)酸与强(弱)碱混合的若干问题上图一目了然,可以很清楚地得出不同情况下溶液中的pH、离子浓度的关系。
抓“五点”巧析酸碱混合或滴定图像题(1)抓反应“起”点,判断酸碱的强弱。
(2)抓反应“一半”点,判断是什么溶质的等量混合。
(3)抓“恰好”反应点,生成什么溶质,溶液呈什么性,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4)抓溶液“中性”点,生成什么溶质,哪种反应物过量或不足。
(5)抓反应“倍量”点,溶质是什么,判断谁多、谁少还是等量。
思维模式:是否反应?谁过量?→①定溶质;②找平衡:弱酸弱碱存在电离平衡,含弱离子的盐存在水解平衡,溶液中永远有水的电离平衡,并受到溶质的抑制或促进,根据溶液酸碱性判断以谁为主,以谁为主则只考虑谁。
③看影响,排大小,注意H+和OH-的叠加效应。
14.(2017届珠海模拟)如图曲线a和b是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B.P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C.曲线a是盐酸滴定氢氧化钠的滴定曲线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15.室温下,用0.10 mol·L-1盐酸分别滴定20.00 mL 0.1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滴定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V(HCl)]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Ⅱ表示的是滴定氨水的曲线,当V(HCl)=20 mL时,有:c(Cl-)>c(NH+4)>c(H+)>c(OH-)B.当pH=7时,滴定氨水消耗的V(HCl)=20 mL,且c(NH+4)=c(Cl-)C.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时,若V(HCl)>20 mL,则可能有:c(Cl-)>c(H+)>c(Na+)>c(OH-)D.当滴定氨水消耗V(HCl)=10 mL时,有:2[c(OH-)-c(H+)]=c(NH+4)-c(NH3·H2O)16.【2011年安徽卷】室温下,将1.000 mol·L-1盐酸滴入20.00 mL 1.000 mol·L-1氨水中,溶液pH 和温度随加入盐酸体积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点由水电离出的c(H+)=1.0×10-14 mol·L-1B.b点:c(NH4+)+c(NH3·H2O)=c(Cl-)C.c点:c(Cl-)=c(NH4+)D.d点后,溶液温度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NH3·H2O电离吸热17.【2014年高考海南卷】室温下,用0.l00mo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 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II表示的是滴定醋酸的曲线B.pH=7时,滴定醋酸消耗的V(NaOH)小于20 mLC.V(NaOH)= 20.00 mL时,两份溶液中c(Cl-)= C(CH3COO-)D.V(NaOH) =10.00 mL时,醋酸溶液中c(Na+)> C(CH3COO-)> c(H+)> c(OH-)18.常温下,用0.10 mo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浓度均为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HCN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B.点③和点④所示溶液中:c(Na+)>c(OH-) >c(CH3COO-)>c(H+)C.点①和点②所示溶液中:c(CH3COO-)-c(CN-)=c(HCN)-c(CH3COOH)D.点②和点③所示溶液中都有:c(CH3COO-)+c(OH-)=c(CH3COOH)+c(H+)※19.【2013年高考浙江卷第12题】25℃时,用浓度为0.100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浓度均为0.1000 mol·L-1的三种酸HX、HY、HZ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Z<HY<HXB.根据滴定曲线,可得K a(HY)≈10-5C.将上述HX、HY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用NaOH溶液滴定至HX恰好完全反应时:c(X-)>c(Y-)>c(OH-)>c(H+)D.HY与HZ混合,达到平衡时:c(H+)=(HY)(HY)(Y)aK cc+c(Z-)+c(OH-)※20.【2013年高考山东卷第13题】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 醋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NaOH溶液,溶液中pOH (pOH = -lg[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A.M点所示溶液导电能力强于Q点B.N点所示溶液中c(CH3COO-)﹥c(Na+)C.M点和N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Q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等于醋酸溶液的体积※21.【2015浙江理综化学】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pH=9.0时,c(NH4+)>c(HCOˉ3)>c(NH2COOˉ)>c(CO32-)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C .随着CO 2的通入,c(OHˉ)c(NH 3·H 2O)不断增大D .在溶液中pH 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 2COO ˉ的中间产物生成 22. 25 ℃时,将0.1 mol·L -1 NaOH 溶液加入20 mL 0.1 mol·L -1 HA 溶液中,所加入溶液的体积(V )和混合液的pH 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