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全国“创新杯”说课大赛语文类优秀作品:《致橡树》说课课件教学设计

2013“创新杯”教学设计大赛
致橡树
教学设计
课题内容致橡树授课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类型诗歌鉴赏课专业班级2013园林4班课时2课时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木棉、橡树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现代诗歌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独立平等、互相尊重、同甘共苦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分析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关键对于诗中意象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环节时长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5分钟
【布置任务明确路径】
3分钟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结合
日常生活实际,说说视频
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1、划分学习小组,任命
组长。

2、向学生布置任务:分
析作者的爱情观。

3、下发考核评价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视
频中反映的爱情类型?
明确视频中是举案齐眉
型爱情。

1、学生分组。

2、理解任务、提出问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参
与热情。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增强学习暗示,引出
爱情的话题。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科学合理分组,使各小组
同学都具有完成学习任务的
能力。

2、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目
标,知道如何去学习。

【实施任务合作探究】
70分钟实践活动一:(12分钟)
收集信息走进作者
观察学生学习,发现存在
问题。

实践活动二:(18分钟)
潜心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主持朗读活动。

2、观察、聆听学生朗读。

实践活动三:(25分钟)
探究意象领悟题旨
主持以下活动:
1、指导学生在学习机上
完成学习任务。

上网搜索资料,查阅教
材,探索、讨论舒婷的生
活经历、创作背景、写作
特点、获奖作品等知识。

1、自由诵读。

2、小组展示。

3、欣赏视频。

4、模仿朗读。

完成学习任务单:
找出意象,分析象征意
义,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凌霄花(依附)
鸟儿(痴恋)
【本环节设计意图】:
1、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

2、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合作
研究、信息甄别的能力,促进
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形成。

3、了解作者及《致橡树》的
相关知识。

【本环节设计意图】:
1、纠正读音、语调、语速、
节奏。

2、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展示、
模仿朗读,从易到难,让学生
对《致橡树》从生疏到了解,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加强对作
品的理解。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利用选词填空的形式,引
导学生明确木棉、橡树等意象
的象征意义。

2、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2、结合原作,判断下面哪幅图片可能是凌霄花,为什么?
3、讨论诗中“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中“绝”和“也”在情感上的差别?
4、观察动画,在文中找出体现动画内涵的诗句。

5、分析诗人笔下“身躯”、“位置”、“土地”的含义。

泉源、险峰(奉献)
日光、春雨(奉献)
木棉、橡树(平等独立)
诗人肯定的爱情观:平等
独立、互相尊重、同甘共
苦。

分析判断,指出意象凌霄
花攀援的属性。

讨论诗人的观点:
对于“依附型”、“痴恋
型”爱情,诗人完全否定,
对于“奉献型”爱情,诗
人虽不欣赏,但也并非完
全否定。

找出诗句:“我们分担寒
潮、风雷、霹雳,我们共
享雾霭、流岚、虹霓”。

通过讨论,理解作者的爱
情观:爱不仅爱他的形
象,更要爱他的心灵、信
念、事业。

3、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
队精神。

4、指导学生选择意象时要充
分考虑其本质属性。

5、引导学生写作时注意提炼
关键字、词的能力。

6、设计动画观察,形象直观地
再现了爱的双方应该同甘共
苦。

7、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开阔思
路,用作者的爱情观触动学生
的心灵,促进健康向上的价值
观、人生观的形成。

8、通过对诗歌步步深入的讨
论分析,加强学生对诗歌内涵
的理解,欣赏诗歌表现出的内
在美与对爱情观的坚守。

9、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切
实有效地解决重点和难点问
题。

实践活动四:(15分钟)拓展延伸引领人生
1、播放视频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提示,思考、讨论最能反映画面情境的爱情诗句并分析所表达的爱情观念。

2、播放视频二,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爱情? ppt
(提供警嫂罗映珍的爱情故事) 观看视频、讨论:
根据给出的信息,表达自
己的见解:爱情是“执子
之手,与子偕老”的约定;
爱情是“两情若是久长
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
劝慰;爱情是“在天愿
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
枝”的誓言。

观看视频、讨论:选出代
表发言:爱情除了浪漫、
金钱之外,爱是责任,爱
是奉献,爱是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本环节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分析
问题,从致橡树的诗歌意境中
转移到现代人的生活当中,使
诗歌的情感从心灵深处得到
升华,促进学生产生对人生
观、对爱情观的感悟,让对本
文的学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
义。

2、培养学生分析辨别社会真
善美现象的能力,树立正能量
形象。

【评价任务客观公正】
8分钟
【总结升华教师寄语】
2分钟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2分钟指导学生填写考核评价
表。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
深沉的抒情诗。

它所表达
的爱,纯真、炙热、高尚、
伟大,象一支古老而又清
新的歌曲,永远拨动着人
们的心弦。

学习本诗,让
我们在鉴赏感悟中领悟
到爱的真谛:爱是独立、
平等、尊重,爱更是责任、
奉献、包容。

书写感悟,仿照《致橡
树》来写《致木棉》,表
达自己对爱情的见解,阐
述自己的爱情观。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

学生倾听。

学生接受作业任务。

【本环节设计意图】:
实现多元、多主体考核:即过
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
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
合;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本环节设计意图】:
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确爱
的真谛。

【本环节设计意图】:
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进行
创新的能力。

教学反思一、本节课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了做中学、做中教,创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公共课程中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注重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发语文课信息化教学资源。

通过音像视频,唤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板书设计独具匠心富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