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例题讲解
知识点,重点,难点
所谓定值问题,是指按照一定条件构成的几何图形,当某些几何元素按一定的规律在确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与它有关的某种几何量却始终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种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
平面几何定值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量问题(如定长度、定角、定比、平方和或倒数和为定值等);一类是定形问题(如定点、定线、定圆或弧、定方向等),它们有共同的基本特点,即给定条件中一般由固定条件和变动条件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求解定值问题的方法有:
图形分析法。
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后,分析图中几何元素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直接寻求出定值并证明。
特殊位置法。
不论图形如何变动,定值这一共性始终不变,因此可选择图形的特殊位置(如极限位置、临界位置)加以探求。
参数计算法。
图形运动中,选取其中的变量(如线段长、角度、面积等)作为参数,将要求的定值用参数表出,然后消去参数即得定值。
例题精讲
例1:如图,已知⊙O 及弦AB ,P 为⊙O 上任一点,PA 、PB 分别交AB 中垂线于E 、F ,求证:OE ·OF 为定值。
分析 若在⊙O 上的点P 运动到特殊位置点Q ,则点E ,点F 都和Q 点重合,于是得到OE ·OF =OQ 2,由此可推
想,该定值可能为⊙O 半径的平方。
证明 因为OE 是弦AB 的中垂线,所以 AQ BQ
=,所以∠AOE=∠BOE , 所以 1.2m
AOE AB ∠=又因为 1,2m PAB BP ∠= 1,2
m PBA AP ∠=∠EPB =∠PAB +∠ABP ,所以∠AOE = ∠EPB ,所以A 、O 、F 、P 四点共圆,所以∠OFB =∠OAE .又因为∠FOB =∠AOE ,所以△FOB ∽△OAE ,所以,OF OB OA OE =即OE ·OF =OA ·OB .因为OA =OB ,所以OE ·OF =OA 2(定值)。
例2:如图,设AB 、CD 是圆O 的两条定直径,P 是圆周上的任一点,
过P 作AB 垂线,过P 作CD 的垂线,其垂足分别为Q 、
R ,DT ⊥AB ,垂足为T ,求证:QR 是定长。
分析 把点P 沿⊙O 运动到特殊的点D 的位置,不难发现QR =DT ,那么当P 是圆周上的任一点时,只要证明QR =DT . 证明 设圆的半径为r ,作RS ⊥AB ,连结OP .因为PQ ⊥AB ,PR ⊥CD ,所以P 、O 、Q 、R 四点共圆,所以∠RQS =QR RS RS
例3:如图,已知△ABC 、△ABD 是在AB 同侧的两个以AB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P 是AB 上的动点,但P 不重合于A 、B ,求证:tan ∠PCA ·tan ∠PDB 是定值。
分析 因为P 是AB 上的动点,要考虑tan ∠PCA ·tan ∠PDB 是定值,需要把点P 移动到特殊的位置,即取P 为AB 的中点时,tan ∠PCA · tan ∠PDB =tan ∠PAC ·tan ∠DBP (定值)。
证明 过点P 作PE ⊥AC ,垂足为E ,过P 点作PF ⊥BD ,垂足为F 点。
因为tan ,tan ,EP EP PCA CAP CE AE
∠=∠=所以tan .tan EP
PCA AE CE EP CAP CE
AE
∠==∠又因为EP ⊥AC ,∠ACB =90°,所以EP ∥BC ,得,A E A P E C B P =所以tan .tan PCA AP CAP BP ∠=∠同理可得tan ,tan PDB BP DBP AP ∠=∠故tan tan tan tan PCA PDB CAP DBP
∠∠∠∠ =1AP BP BP AP
= ,即tan tan tan tan PCA PDB CAP DBP ∠∠=∠∠ (定值)。
例4:平面上有两个边长相等的正六边形ABCDEF 和A'B'C'D'E'F',且正六边形A'B'C'D'E'F'的顶点A'在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
当正六边形A'B'C'D'E'F'绕A'转动时,两个正六边形的重合部分的面积必然是一个定值,这个结论正确吗?试证明你的判断。
解 两个正六边形的重合部分的面积是一个定值。
证明如下:
如图,重合部分的面积'A GBCH S 是一个定值。
连结A'B 、A'D ,由A'为正六边形ABCDEF 的中心知A'B = A'D =AB ,∠A'BG =∠A'DH =60°.又当A'B'与A'B 重合时,必有A'F'与A'D 重合,故知∠GA'B =∠HA'D .在△A'GB 和△A'HD 中,'''''''A B A D A BG A DH A GB
GA B HA D =⎫⎪∠=∠⇒∆⎬⎪∠=∠⎭≌''',A GB A HD A HD S S ∆∆∆⇒=
故
22''sin 60().2
A GBCH A BCD S S BC BC === 因此两个正六边形的重合部分的面积必然是定值。
例5:由圆外定直线上任意点引圆的两条切线,求证:两切点的连线必过一定点。
分析设直线AA'为⊙O外定直线,A为此线上任一点.由A引两切线为
AE、AF,E,F为切点,连结EF,应过某一定点。
若A点运动到C点(OC⊥AA')的特殊位置,因图形的对称性判定点一定在OC上,而EF与OC的交点P可能就是此定点,如能确定OP的长,问题就解决了。
证明如图,连结AO与EF交于B,连结OE.因为AO⊥EF,又因为∠OEA=
90°,所以OE2=OA·OB.又因为四边形ABPC中,对角∠ABF=∠PCA=90°,所以A、B、P、C四点共圆,所以
OB·OA= OP·OC,OP·OC=OE2
2
.
OE
OP
OC
=因为OE,OC均为定值,所以OP为一定值,且OP在定直线
OC上。
所以不论点A在直线AA'上何处,弦EF恒过P点。
例6:如图,A、B为两定点,O为一动点.在AB所在平面上异于O点的一侧取A'点及B'点,使∠OAA' =∠OBB'=90°,且BB' =OB,AA' =OA.设A'B'的中点为O'.
(1)试问当O点在线段AB的一侧移动时,A'B'的中点O',的位置将怎样变化?
(2)请证明你的猜想。
分析分别取O点的三个特殊位置:(1)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与AB相距1
2
AB的位置上;
(2)在以A为垂足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3)在以B为垂足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可看出O'点不随O点的移动而变化。
解(1)取O点的几个特殊位置,可以看出O'点的位置将不随O点的变化而变化,即无论O点怎样移动,点O'位置保持不变。
(2)过O、A'、O、B'甘点分别作AB的垂线,垂足依次为C、D、E、F.因为∠OAC = 90°-∠DAA'=∠AA'D,AA'=OA,所以Rt△OAC≌Rt△AA'D.同理Rt△OCB≌Rt△BFB',所以AD=OC=BF,A'D=AC,B'F=BC.点E既是DF的中点,
又是AB的中点O'E是梯形A'DFB'的中位线,所以O'E=111
('')().
222
A D
B F A
C CB AB
+=+= 这就是说,无论
O点在何处,O'点必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距线段AB为1
2
AB处,即A'B'的中点O'始终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