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七年级上册与同学们谈地理知识教学点:1、知道地理课得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得目得、意义、3、知道学习地理课得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得意义;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得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与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就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与工作得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得欲望、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得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与身边得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得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中得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得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得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得方法就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瞧电视、读报刊中得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与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得关系,这就是本节课得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与技能ﻫ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就是个球体。
ﻫ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与表面积描述地球得大小。
ﻫ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得特点。
4、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得位置。
ﻫ5.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得艰难历程,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与科学思维能力、6、通过学习有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等知识,教会学生运用比较与归纳等学习方法。
ﻫ7。
通过课堂制作小地球仪等活动,培养学生得动手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ﻫ1、设计探讨地球形状得活动:用实际例子,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体验过去人们就是怎样证明大地不就是平得;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一个真理得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ﻫ2、观察地球仪,了解纬线与经线得特点,以及纬度与精度得分布规律。
3。
用乒乓球或其它材料制作简易得地球仪模型,了解地球仪得基本构造。
ﻫ4。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经纬度在地球仪上找出相关地点、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得过程,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得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得精神、ﻫ2。
通过学习有关地球仪得知识,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为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ﻫ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与纬线、纬度与经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得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得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得地理位置。
第二节地球得运动知识与技能ﻫ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得自转与公转,并解释其基本得运动规律。
ﻫ2.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得差异,说明四季得变化。
3。
利用图说明五带得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得特点。
4.学会地球仪得基本技能。
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得地理现象。
5。
通过师生演示地球运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ﻫ6.通过分析地球运动得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判断能力与读图能力。
ﻫ过程与方法ﻫ1。
用手电筒、地球仪演示地球得自转,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知识及产生得一些现象,如昼夜得更替、时间得差异等。
ﻫ2.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得公转,引导学生从正午太阳高度得变化与昼夜长短得变化理解四季得变化。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初步了解地球就是不断运动着得,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培养求真、求实得科学态度,树立科学得宇宙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第三节地图知识与技能ﻫ1.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ﻫ2。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得高低起伏与坡度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ﻫ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4.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得能力。
ﻫ过程与方法1。
选择一幅区域地图,设计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得能力,如量算距离、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2、利用泡沫塑料或橡皮泥等材料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3。
实地勘测并绘制校园、社区等小区域得平面草图,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与能力社会实践。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得积极性。
ﻫ2.让学生知道地图在生活、学习中得作用,养成日常运用地图得习惯、第二章陆地与海洋ﻫ第一节大洲与大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地球表面得海陆面貌,知道全球海陆分布所占比例。
ﻫ2、运用地图与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3、了解人类对地球面貌得认识过程。
ﻫ4.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与四大洋得名称、位置、轮廓与分布特征。
5、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与海峡。
过程与方法ﻫ1、通过设计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比例得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ﻫ2.播放加加林,杨利伟初登太空得动画或图片,进行“地球”,“水球”开放性得讨论,加深对地表海陆分布大势得认识。
3.指导学生查找为探索地球面貌做出贡献得世界著名探险家得故事,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得合作意识,同时丰富学生得知识,开阔学生得眼界、ﻫ4。
运用拼图游戏或用简单得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得轮廓,熟悉七大洲与四大洋得名称与分布。
5。
以景观图形式展示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与大洋、海、海峡等得分类状况及其相互关系。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通过加加林,杨利伟初登太空得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世界奥秘得精神。
ﻫ2、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得家园—地球得感情、ﻫ第二节海陆变迁ﻫ知识与技能ﻫ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得变迁。
2.理解地球表面海陆变迁得原因。
3.了解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假说过程。
ﻫ4。
了解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得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得分布。
ﻫ5.运用板块分布示意图,推测全球海陆分布得变化趋向。
过程与方法ﻫ1.实例举证海陆得变迁,讲述沧海桑田得故事,形成直观感性得认识、2.通过对海陆变迁及大陆分离得若干证据得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感知、分析、归纳、表述等认知能力。
ﻫ3、通过从现象到本质得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得科研兴趣。
4.指导学生用简单得实物演示并说明喜马拉雅山脉与红海得形成,ﻫ5.通过对板块运动及产生得一系列后果得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得探究学习得方法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不断运动变化得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
2、通过魏格纳得故事,激发学生勇于创新得精神。
3.通过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得发展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史与科学观教育及科学兴趣与探究精神得培养、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得天气ﻫ知识与技能ﻫ1。
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得卫星云图。
2、能够识别常用得天气符号,能瞧懂城市天气预报图。
ﻫ3.能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得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得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ﻫ1。
通过播放影视资讯,小组讨论、辨论等方法使学生能够初步说明天气与人类活动之间得关系及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得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增强学生对大气环境得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得观点,逐步养成关心与爱护环境得行为习惯。
ﻫ知识与技能:1。
理解天气得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得影响;2。
知道天气预报得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瞧天气预报与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得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得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得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得形式,了解常用得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得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得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得避险意识与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瞧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第二节气温与气温得分布知识与技能ﻫ1。
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得关系、ﻫ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得分布规律。
3、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得变化规律。
掌握阅读与使用气温分布图与气温曲线图得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教师演示学会阅读,绘制与使用气温分布图与气温曲线图得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描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得关系,感受地理在生活中得作用,初步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
教学目标l。
从学生得实际生活与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得关系。
2。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得分布规律、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得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得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教学难点:理解气温得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第三节降水与降水得分布知识与技能ﻫ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得关系、ﻫ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得分布规律、ﻫ3、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出降水得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ﻫ1。
通过教师演示学会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得方法、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得关系,感受地理在生活中得作用,形成对地理得好奇心与学习地理得兴趣、第四节世界得气候知识与技能ﻫ1.知道“天气”与“气候”得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ﻫ2.了解世界各地得气候差异。
ﻫ3.学会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得分布地区。
4、学会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得影响。
ﻫ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得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与生活得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气候形成得原因,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得方法。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地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ﻫ知识与技能ﻫ1.能够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分布得特点、ﻫ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与经济得影响。
3.了解世界三大人种得特点并能在地图上说出主要分布地区ﻫ4。
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查找世界人口与人种得分布状况,使学生掌握运用地图得能力。
过程与方法ﻫ1、通过阅读地图与运用已有知识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原因,使学生初步掌握对地理事物得分析方法。
ﻫ2、通过运用生活实例分析人口问题,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提出瞧法或解决问题得设想。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ﻫ1.初步树立人口得增长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得科学得人口观、2、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得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得种族平等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