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教学论文
标题:巧记古诗有方法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课堂质量单位: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小学
作者:梁广敏
巧记古诗有方法
——谈如何提高古诗教学课堂质量
中心论点:
本文通过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述了学生学习古诗时要有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方法巧记古诗。
总结出在学习古诗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方法。
不应随便死记硬背,更不能以机械记忆来限制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
巧记、方法、理解、灵活运用、记忆、背诵、意境、
正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李白的诗歌可谓千古流传。
可是,当我们让一位六年级的学生默写时,他们往往会把诗题都错写为“静夜诗”为什么?是孩子没下苦功记吗?不是!因为初学时,学生往往能轻易就把诗背好默好了。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吗?”竟然会令孩子哑然!可见,之所以记不牢是没有掌握背记古诗的方法,只要善于总结,好方法还真不少!
一、理解诗意是不可缺的前提。
有意义的记忆远比机械记忆记得容易,记得牢固。
所以要记一首
诗,先要弄懂它的含义。
比如,根据叙事、写景、抒情的几个层次,归纳一下,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深了。
比如,我们在学习《回乡偶书》时,可以先要弄懂它的含义。
根据叙事诗人年老回到家乡的情景,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感情。
通过归纳,了解全诗的大意,再反复读,印象就更加深了。
像这样通过分层记忆,一首抽象的诗歌就变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故事,深刻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
二、动手画——再现诗歌形象。
记得在教学古诗《渔歌子》时,我先把一幅“细雨独钓”图展示在学生面前。
从孩子们专著的眼神,我知道这幅图他们肯定记牢了!于是我问:“图上都画什么了?能按顺序描述一下吗?”可以想象,当孩子能把图意说个一清二楚时,我们再教孩子背古诗,那效果真是事半功倍的!从中可见好诗一般都有鲜明生动的形象。
经常让学生在脑海中再现诗的意境和画面,背诵时就会流畅自如。
三、依诗定法,灵活运用。
其实,背记古诗的方法何止一两种,只要善于发现诗歌的特点,灵活运用,学生就很容易茅塞顿开,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时,可以使用“抓领头字句法”。
背诵中常有这种情况,一些背得熟的诗,往往在中间卡住。
这时,如果有人揭示下一段的领头句或某句的领头字,就能很快接下来。
这说明“领头句”、“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
也可以使
用“定时快读法”。
要求学生给自己限定时间,限定数量,如五分钟背出八行诗。
读时逐步加快速度,先稍快。
要做到快而不乱,快而不错。
这就迫使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记忆信息迅速输入大脑,获得强烈印象,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
还可以采用“接力训练法”。
为了培养兴趣,增强效果,在背诵古诗时,可邀请几个同学一起进行接力背诵。
经常进行这类活动,也能巩固记忆。
一首古诗短短数句,可当中包含的意境岂是死记硬背所能体会的呢?作为老师,我们确实该多花心思,让孩子巧记有法,真正领悟古文学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 朱作仁《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年5月第1版
2.丁晓山《中国学生学习法》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1版
3.钟道隆《记忆的窍门》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4.崔峦主编《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