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六首 (2)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2. 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浣女归竹 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是“ 渔舟下莲动” 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 么先说“竹喧”“莲动” ”“莲动 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 “归浣 ”“下渔舟 下渔舟” 女”“下渔舟”?
有五个作用: 有五个作用: 是为了押韵的需要, ”“流”“留 ①是为了押韵的需要,“舟”与“秋”“流”“留” 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押韵,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要求。 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 ②将“归”与“下”作使动用,使句子更为活泼。 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③反映了一种生活的真实: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 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 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 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 竹喧”“莲动” ④“竹喧”“莲动”置前,可以突出山间景物的神奇 竹喧”“莲动 置前, 美妙。 美妙。 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⑤这样写可以产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艺术效 果,更添情趣。 更添情趣。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 的笑声, 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 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 衣服, 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 地归来了, 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 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 林里嬉戏追逐着, 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 声传出翠竹林外。 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 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 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 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 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划 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颈联侧重写人的无忧无虑、勤劳纯朴, 颈联侧重写人的无忧无虑、勤劳纯朴, 以动衬静,愈显其静。 以动衬静,愈显其静。
问题: 问题: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 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 笔说是“空山” 笔说是“空山”呢?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时鸣春涧中。 鹿柴 空山不见人,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 返影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复照青苔上。
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暝
古体诗(古风)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诗 歌
旧诗 近体诗 七言 (古典 古典 (格律诗)排律 诗歌) 格律诗 诗歌
五言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新诗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律诗 七言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首 联
对 仗 对 仗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天气晚来秋 天气晚来秋。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明月松间照,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 明月松间照, 颔联” 颈联” 尾联” 句” 句” 句 “ 句”, 句 “ 句”。 。 、 。 , 3、 间 联 。 4、 、 句 (首句 ) , , , 本诗的“ 。 本诗的“秋”、“ ”、“ ”、 。 “ ”。 王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问题1: 问题 :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 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 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鹿砦》 响”(《鹿砦》)啊!又由于这里人迹罕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到,“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 (《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 人了。 字是诗眼, 空山” 人了。“空”字是诗眼,“空山”二字点 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解题: 解题:山居秋暝
山居:作者晚年居住在蓝田的生活。 山居:作者晚年居住在蓝田的生活。 晚间。 暝:晚间。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 要内容是“言志” 写诗人远离尘俗、 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 继续隐居的愿望; 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 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 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似浅而 实深,似淡而实腴,淡远之境自见, 实深,似淡而实腴,淡远之境自见,大 有渊明遗风。 有渊明遗风。
山居秋暝 王维 首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空旷的山野一场秋雨刚过,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松间,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淌。 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 洗罢衣服的姑娘们嬉笑欢语经竹林回家,顺流而下的 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 鱼船使水面上的莲叶也摇动起来。 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 经春的花草,任凭它们凋谢枯萎,我却要留下享受 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这大自然无限的风光。
随 意 春 芳 歇 王 孙 自 可 留
竹 喧 归 浣 女 莲 动 上 流
空 山 新 雨 后 天 气 晚 来 秋
山居秋暝
王维
诗人小传
王维(701—761),字摩诘, 761), 王维(701 761),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 的诗人。开元九年(721)进士。 的诗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 世称王右丞 安史之乱,身陷叛军, 王右丞。 丞,世称王右丞。安史之乱,身陷叛军,接受 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 伪职。受降官处分。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 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 40岁后却常隐居蓝 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 40岁后却常隐居蓝 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田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诗与 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 齐名, 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 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 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他不 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 仅写下诸多绝妙的诗句,还善于属文、作画, 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苏轼曾赞 曾赞: 同时对音乐也十分精通。苏轼曾赞:“味摩诘 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右丞集》 著 有《王右丞集》。
暗点时间、地点,为全诗定下清新、恬淡的基调。 暗点时间、地点,为全诗定下清新、恬淡的基调。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第二幅“明月松间照”——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画面总合 空山雨后的秋凉, 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 石上清泉的声音, 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 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 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 有景有人,有静有动, 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 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唐诗发展概况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初唐,指唐帝国建立至玄宗开元中。 1、初唐,指唐帝国建立至玄宗开元中。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指开元到代宗大历这个时期。 2、盛唐,指开元到代宗大历这个时期。 王孟” 高岑” 王昌龄、 李杜” “王孟”、“高岑”、王昌龄、“李杜” 中唐,指大历至文宗太和的50多年间 多年间。 3、中唐,指大历至文宗太和的 多年间。 顾况、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韩柳”、孟郊、 顾况、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 韩柳” 孟郊、 贾岛、刘禹锡、李贺 贾岛、刘禹锡、 4、晚唐,即由太和至唐末。 、晚唐,即由太和至唐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小李杜” 李商隐,杜牧) 小李杜
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 《山居秋暝》的思想内容(二)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涣女, 竹喧归涣女, 莲动下渔舟。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王孙自可留。
尾联:是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 尾联:是面对景物发出的感慨,“任 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 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色中,自可留连徜徉。”巧妙表达了自 己对山中秋色的喜爱和安于隐居生活的 心情,深化了主题。 心情,深化了主题。
展开想象 再创意象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这首诗描绘了哪几幅山村晚景图? 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请依示例,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后几幅图画。 提示:可从光、 静态、 提示:可从光、色、形、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联 想。
示例: 示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 初秋的傍晚, 初秋的傍晚 山雨初霁,万物一新, 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
颔联侧重写景,静中有动, 颔联侧重写景,静中有动, 声色兼备,幽雅宁静。 声色兼备,幽雅宁静。
第三幅“清泉石上 第三幅“ 流”—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 泻于山石之上, 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 辉映之下, 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 白的绸布闪闪发光、 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 风飘荡, 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 的意境啊! 的意境啊!
5、每句 字的 、 是2、4、6字的 、 、 字的 有 ,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 、旧体诗歌分“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词曲” 三类,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山居秋暝王维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 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 句五字, 五言律诗。 句五字,是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