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六首1
诗句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首联在全诗中起什 么作用?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 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登高而望,江 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是这样 的画面:风凄急、猿哀鸣、鸟回旋„„构成 一幅悲凉的秋景图,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时间、地点、天气
景物:月、松、泉、石
活动:浣女归、渔舟下 诗人愿望:留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 是“空山”呢? 2、颈联按通常的说法应该是“浣女 归竹喧,渔舟下莲动”,这里诗人为什 么先说“竹喧”“莲动”而后说“归浣 女”“下渔舟”?
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 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桃源行》),一般人自 然不知山中有人了。“空”字是诗眼,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诗人愿意在此归隐。
课堂练习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 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 “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摄取月、松、泉、石、竹、莲及 浣女、渔舟八种景物,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 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 山中不可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 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近 体 诗
六 首
关于近体诗 山居秋暝 登 高 蜀 相 石头城 锦 瑟 书 愤
其他近体诗
关于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 诗体,也称今体诗。指唐代形 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
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
的规定。
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类型。
关于近体诗——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
②规定诗句数量。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提示: 这里有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月下青松和 石上清泉正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物芳可 以明志洁,泉水、青松、翠竹、青莲,都是 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 这里有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有勤劳善 良、无忧无虑的人们。诗人厌恶污浊的官场, 而这里安静纯朴的生活正符合诗人的理想, 可谓以人和望政通。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 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 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 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 为“诗圣”。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 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练, 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代表作品有:《兵车行》《自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 望》《羌村》《北征》《三吏》 《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兴》等。有《杜工部集》。 浣花草堂
潦艰 百 万 不 无 渚 风 倒难 年 里 尽 边 清 急 新苦 多 悲 长 落 沙 天 停恨 病 秋 江 木 白 高 浊繁 独 常 滚 萧 鸟 猿 酒霜 登 作 滚 萧 飞 啸 杯鬓 台 客 来 下 回 哀 。,。,。,。,
《 登 高 》
写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当时安史 之乱已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 互争夺地盘。在四川,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 靠,只好离开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却又病魔缠 身,在夔州一住就是三年,生活困苦,身体很差。 本诗就是56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 写成的: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 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 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 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 “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又不 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 1、先写“竹喧”“莲动”,是因 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 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 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 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情画意。 2、还有平仄押韵方面的考虑。
深入探究 欣赏品味
3、谈谈写景与言志的关系在本文的体现。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偶句押韵,通
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句中平仄相间,
上下句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
两式。
关于近体诗——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 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 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 是不一定对仗。
近体诗鉴赏的要求及要领
“意”是作者的主观 1.基本要求 感受(情);“境”是 鉴赏诗的内容、形象、客观世界(景)。两者 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 语言和表达技巧。 因此,意境是诗人借 2.基本要领 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 ①朗读吟诵,整体感受。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物我同感 ②披词入情,激发感情。 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 ③展开想象,探究意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 ④感受韵律,品味语言。完美统一。
王维《山居秋暝》
走进王维
王维,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官至尚 书右丞,晚年奉佛长斋,过着亦官亦隐的 生活。唐代田园诗派的杰出代表,诗人兼 画家。
代表作:《鸟鸣涧》、《送元二使安 西》、 《观猎》、《相思》、《使至塞 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北宋苏轼称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
基本思路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杜甫《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 中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自幼好学,知识渊 博,颇有政治抱负。曾先后官左 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 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安史之乱后,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 世称浣花草堂。晚年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 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 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 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
课堂练习
1、对课文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 是傍晚的意思。 B.首句中 “空山” 写出山中树林繁茂,掩 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此处有如世外桃源。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摇动竹枝, 竹枝发出沙沙声;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 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