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以此来激发学生 强烈的民族自豪 感。
师:人们千秋万代颂扬着李冰父子的功业。 传说李冰为了治水废寝忘食, 终于在一个漫天风雪的黄昏, 他拄着黄荆拐杖, 举步艰难, 昏倒在雪地 上,数日后与世长辞。李冰的事迹光照史册, 中国人永难忘怀。展示图 片,回答问题: 你知道对联中“太守”是谁?“二王庙”又为纪念谁?
关于土地制度和 剥削关系的转变, 对于初一学生很 难理解, 在此试着 通过情景设置, 深 入浅出, 便于学生 接受。
性呢?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 :
封建阶级、剥削方式形成 春秋以来:垦荒私有、化公为私
奴隶 主拥有 大量私田
劳动者
出租给劳动者
租种土地, 人身自由
封建 地主
农民
封建阶级关 系和剥削方 式形成
学生通过回答, 比 较出铁农具的优 越性。情景的假 设,图片的比较, 易于学生分析问 题,得出结论。
师:给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的表格进行比较。 得出认识, 生产工具的进步代表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人类社会的不断 发展。
使学生初步认识 生产工具是社会 生产力的标志。
师:结合图片和史料,找出铁农具出现和扩大的时间?
第 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都江堰的修建;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 用,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意义,培养学生初步理解、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讨论商鞅在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 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应用多媒体与教师的提问相结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建使 开垦耕地面积扩大;通过角色扮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讨论,引导培养学生探究 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冶铁技术的发明、农业技术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 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 情感。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教材分析】 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制度变革的最集中反映,是这一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其 前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关系的改变,变法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以商鞅变法的 效果最显著。 奴隶主向地主的转变,奴隶向农民的转变课文只作了极简单的讲述,教学时要适当补充这一 方面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春秋战国基本知识,有助于本课继续学习春秋战国的另一特征—— 大变革的时代。学生对历史基本理论知识的缺乏,需要教师化难为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 突破本课重难点。 【教学策略】 1. 从复习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的知识点,指出春秋战国不仅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还是一 个大变革的时代开始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变革,以此为主线贯穿教 学过程。 2. 讲述“都江堰”栏目时制作教学软件显示其防洪灌溉的原理。 3. 使用图示的方法在课件中逐层显示商鞅变法的内容与意义,使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 用。 【教学资源】 自制 PPT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 、另一组表演人拉 犁翻地(前进) ,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师: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表演使学生直观、 形象地体会出牛 耕大大提高了劳 动效率。
生:牛耕
师:想一想:牛耕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的出现有何重大意义?
改革、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情景创设二表现 了新兴地主阶级 急需通过改革变 法来巩固自己的 利益。 这是各国变 法的根本原因。
到了战国时期, 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 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这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 2)变法的过程: 师:介绍商鞅的生平以及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主持变法。
发展封建经济, 先
生:李冰,李冰父子
师:提到治水, 我们就会想起之前学过的大禹。结合这首诗“始知李太 守,伯禹亦不如” ,怎样评价李冰?
过渡: 春秋以来, 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来,出现了大量的私田。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
鼓励学生大胆发 言、积极参与。可 能学生会结合文 字资料对李冰进 行评价、 也可能联 系大禹治水、 三峡 工程等说明兴修 水利的重要性、 或 者谈到节约用水 等。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我是一个奴隶主,授封 300亩。 役使奴隶 500个, 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我的私田越来越多, 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 可是他们经常怠工、 逃 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 影响了我的收入, 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
生:春秋末年出现, 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 一次革命。
牛耕也表现出我 国劳动人民的智 慧。
总结过渡: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耕细作、
开发
山林、 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提供了便利,
因此,战国时
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3. 都江堰的修筑
这样看来, 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 他们有了人身自由, 以种田为生,
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
(生: 转
变为封建农民。 )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
兴的封建地主。 )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
他们
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
过渡: 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 农具的出现和使用。
首先是铁 自然过渡
1. 铁农具的出现和使用
图片:《北京人的石器》 、《半坡人的石器》 、《河姆渡人的骨耜》 、《战国 时期的铁农具》图片,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 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生:选择铁农具,铁农具的优点:锋利、耐磨、易打造、成型等。
培养学生论从史
生:春秋、战国。
出的历史思维。
师: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给当时社会带来怎样的作用?
生: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垦, 大大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
为下文的分析作 铺垫。
2. 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过渡: 铁农具的推广,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 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试一试: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学生了解封建阶 级关系、 剥削方式 取代旧关系、 旧剥 削方式的过程。
情景创设二: 一个地主的烦恼: 官田只有 300亩,私田倒有 1000 余。 田地出租以后,收获比前丰厚。 人人都道福气,何人知我愁忧! 田地私自开垦,不定哪天没收? 大家帮我想想,如何更好享受? 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了, 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
师: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 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 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 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向大家
由于经过准备, 学 生会踊跃举手、 积 极参与。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 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 郡守, 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李冰有着远见卓识、 又通晓天文地理 知识, 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 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 他深 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一起走进了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经历了这个时代诸 侯争霸、战争频繁和社会的动荡不安。今天,让我们通过三幅形势图来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 点,走进那个动荡的时代。展示: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秦灭六国示意图。 生:一起对照图片回忆知识点。 师:这三幅图让我们再次体验了春秋战国的纷争,也体现了春秋战国的特征之一——大动荡 的时代。春秋战国还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大转型。今天我们 一起学习第 7 课大变革的时代,去感受社会的转型,时代的变革。 二、讲授新课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商鞅被处死了, 那变法就是失败了; 有的认为变 法成功了,因为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教师小结加以引导:一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要从眼前和长远两个角度看, 长远意义影响更大。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一个历史事件要以是否顺应历 史发展的进程为标准。 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 潮流。
( 5)开放型思考题:讨论: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什么启发?
再一次把商鞅变 法放到春秋战国 这个大时代中去, 弄清二者的关系, 以突破难点问题。 鼓励学生各抒己 见, 指导学生回答 问题要做到论从 史出、有理有据。
三、本课小结:
东周(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先 进生产工具(铁器、耕牛)的广泛使用促使土地私有化的出现,各国争相变法以实现向封建 社会的过渡,谁的变法最彻底,谁就可以成为最强的国家。秦以李冰修筑都江堰为经济上强 大的基础,通过较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发展生产,加强军队战斗力和中央集权,迅速进入封 建社会并强大起来,为后世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四、板书设计:
4、商鞅变法 ( 1)背景:
这一子目是本课 的重难点
由公田到私田 铁农具 牛耕 都江堰
劳动工具的改进 耕作方法的改进 基础设施的建设
土地利用率 和农作物产量 显著提高。
大量荒 地被开 垦出来
通过示意图使学 生比较直观的了 解这一时期土地 性质的变化。
荒 地成 为 开 垦奴 隶 主的私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