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1)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1)

2016-2017-2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试卷I、Ⅱ。

试卷有三大题,29小题,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卷I、Ⅱ的相应位置上。

试卷 I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括( )A.铁制农具出现并推广使用B.使用水排鼓风冶铁C.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3.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唐代B.西汉C.东汉D.宋代4.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造纸业发达B.商业的高度发展C.北宋印刷技术先进D.金属货币数量不足5.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土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这种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自耕农数量减少 B.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国家赋税收入锐减 D.土地兼并加剧6.清代资本主义萌芽比明朝有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手工工场进一步扩大②分工更加细密③雇工数量更多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7.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A.已采用大机器生产 B.民营作坊兴盛C.实行工官制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8.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的是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9.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

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中期 C.20世纪后期 D.20世纪初期10.2011年11月30日,英国200万公共部门员工涌上街头,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罢工,抗议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改革计划。

促使英国政府提出这一改革计划的主要原因是A.“福利国家”的公共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B.高福利使员工过惯了舒适安逸和不思进取的生活C.贫富差距的缩小使社会不再需要一张“安全网”D.受当今世界各国削减公共福利开支趋势的影响11.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

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12.下图漫画中的人物分别为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普京、梅德韦杰夫,下列与图片反映的主题相符合的是A.八位领袖——苏联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B.沉重脚步——俄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历程C.大国兴衰——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加强D.体制弊端——高度集中的体制阻碍苏联发展13.下列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修补B.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经济体制C.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D.都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14.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A.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为美国夺取势力范围和争夺世界霸权C.缓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的生活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本主义统治15.二战后初期,美国倡导成立“关贸总协定”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欧洲恢复经济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更广阔的世界市场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D.借此遏止社会主义国家16.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C.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D.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17.2012年9月以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六次降息,至2013年4月已降到2.0%,利率水平总计下降了3.25个百分点,同时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

这表明美国A.走上计划经济的轨道B.通货膨胀,美元贬值C.市场调节作用的丧失D.加强了经济的宏观调控18.在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问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 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 D.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19.以下标志代表不同的国际组织,中国没有参加的是20.目前一些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A.货币一体化B.国家一体化C.军队一体化D.经济一体化21.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B.欧洲联盟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2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A.电气化生产模式在全世界得以实现B.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的扩展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23.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A.改良蒸汽机的推广B.机器应用于棉纺织业、冶金业等领域C.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D.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24.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工业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关税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25.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不包括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联合国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试卷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12分)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

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2分)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分)(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2分)(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

(6分)27.(12分)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

…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4分)材料二针对30年代大危机,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采取了复兴、救济和改革的政府干预政策,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2)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调节农业生产的?(2分)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

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时代”。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

(4分)(4)上述调整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分)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奥巴马将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就比作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他说:“50年之后,我们这一代人的‘卫星时刻’又回来了。

(“卫星时刻”是指前苏联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后美国大受刺激,并掀起了科研热情)。

材料二未来经济是全球经济,……当拥有超过10亿人口的中国融入全球经济时,这意味着全球竞争将更加激烈,赢得这场竞争的国家将是那些大多数工人受过教育、致力于科研、拥有诸如道路、机场和高速铁路、高速网络等高质量基础设施的国家”。

在过去几年里,近80%的跨国公司都计划在中国或印度建立新的研发基地,因为当地重视数学与科学,此外还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与教育。

材料三你去中国,他们在去年一年修的高铁就超过了美国过去30年建的高铁,中国最近开设了由美国公司承建的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太阳能研发基地,当今的中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快的火车以及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以上材料均摘自《奥巴马2010年12月6日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所社区大学发表演讲》回答下列问题:(1)前苏联1957年发射人类首枚人造卫星,当时的国际格局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奥巴马认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分)中国为全面地融入全球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取了哪些政策和重大举措?(4分)(3)材料三中涉及的火车、计算机和太阳能等科技成就是哪几次工业革命的成果?(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近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什么?(2分)29.从古代到近现代,经济范围从一个国家,一个区域,发展到全球,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迈进。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唐朝(前期)长安示意图宋朝东京示意图图19 图20(1)分析材料一后指出,宋朝东京和唐朝(前期)长安相比,其商业活动主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材料二图21(2)概括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的重要作用。

(3分)材料三(20世纪初)伦敦的居民可以一边在床上喝着早茶,一边用电话订购世界上他认为合适数量的各种产品,并合理地预期有人会将它们尽快地送到他的门口;同时,他可以用同一方式将他的资产投资到全球……如果他愿意……他就可以立即获得廉价的、舒适的、可以到达任何国家或气候区的交通工具……——[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两类工具的技术进步在密切当时世界经济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分)这一作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材料四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钳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性质分别发生了怎样的重要变动?(2分)材料五中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图22(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分)这一格局形成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分)高一历史必修二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