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设备及系统

锅炉设备及系统


3.省煤器
省煤器位于低温过热器的下方,沿烟道深度方向顺列布置 省煤器上组布置在后竖井下部环形集箱以上包墙区域
下组布置在后竖井环形集箱以下护板区域
4.锅炉启动系统
启动系统由启动分离器、贮水罐、水位控制阀等组成 启动分离器布置在炉前,垂直水冷壁混合集箱出口,采用旋风
分离形式,数量为两个 水冷壁加热以后的工质分别由6根连接管沿切向向下倾斜15°
水冷壁出口集箱,后由连接管引入水冷壁出口汇集集箱, 再由连接管引入启动分离器
2.过热器
过热器:顶棚、竖井烟道四壁及竖井分隔墙、低温对流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末级过热器。
蒸汽流程:顶棚过热器、包墙过热器/分隔墙过热器、低温过 热器、屏式过热器及末级过热器。设有两级四点喷水减温
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后竖井后烟道内,分为水平段和垂直出口段。 屏式过热器布置在炉膛上部区域,在炉深方向布置了2排,两 排屏之间紧挨着布置,每一排管屏沿炉宽方向布置13片屏,共26片。 高过蛇形管位于折焰角上部,沿炉宽方向布置有31片。管屏内 外圈管采用不同规格的管子
《锅炉设备及系统》
朱全利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超临界锅炉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内外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1.国外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60年代初,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就开始发展超 临界大型机组
80年代以后,随着金属材料技术的发展,辅机 及系统方面的成熟,超临界技术得以迅速发展
2.国内超临界机组发展情况 80 年 代 开 始 引 进 超 临 界 压 力 机 组 , 600MW 超
2.燃料特性
锅炉设计贫顶山混合煤种。 点火和助燃用油种为#0轻柴油
3.锅炉给水及蒸汽品质 锅炉给水质量标准: 补给水量:
补给水量:正常时 20.3 t/h 冷态启动或清洗时 507.5 t/h
补给水制备方式:一级除盐加混床系统
4.锅炉基本性能要求 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不大于45%B-MCR 锅炉采用定压运行或定-滑-定运行方式,锅炉
主 厂 房 规 划 图 一
主 厂 房 规 划 图
2
锅 炉 纵 剖 面 图
3
主厂房规划图3
锅 炉 示 意 图
锅 炉 纵 剖 面 图 二
一、锅炉主要参数和设计条件
1.主要参数
BMCR - Boiler maximum continuous rating ECR - Economical continuous rating BRL - Boiler reliable limit
负荷连续变化率可按以下数值: 30%B-MCR以下: ±2% B-MCR /分钟 30%~50%B-MCR: ±3% B-MCR /分钟 50%~100%B-MCR: ±5% B-MCR /分钟 负荷阶跃: 大于10%汽机额定功率/分钟
▪ 锅炉从点火到带满负荷所需时间为:
冷态启动: 7~8小时 温态启动: 2~3小时 热态启动: 1~1.5小时 极热态启动:<1小时
进入两分离热器
低再蛇形管由水平段和垂直段两部分组成,水平段分三 组水平布置于后竖井前烟道内,由6根管子绕制而成,每组 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检修使用
低再水平段由过热器悬吊管悬挂 高温再热器布置于末级过热器后的水平烟道内
6.燃烧设备
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每炉配6台磨,1台备用 燃烧器采用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 36只HT-NR3燃烧器分三层布置 在炉膛前后墙上 燃烧器上部布置有燃尽风(OFA)风口,16只燃尽风风口分别布置在前 后墙上 燃烧器区域设有大风箱,大风箱被分隔成单个风室,每个燃烧器一 个风室 设36只简单机械雾化点火油枪,18只蒸汽雾化启动油枪,点火油枪 位于三次风通道中,启动油枪位于煤粉燃烧器的中心 每只燃烧器均设置火检装置。煤火检采用红外线光纤型;点火油枪
第二节 本厂超临界锅炉概况
本 厂 采 用 的 DG1900/25.4-II1 型 锅 炉 是 东 方 锅 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巴布科克-日立公 司及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合作设计、联合制造 的600MW超临界本生直流锅炉
该锅炉为超临界参数变压直流本生型锅炉, 一次再热,前后墙对冲燃烧,单炉膛,尾部双烟 道结构,采用挡板调节再热汽温,固态排渣,全 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平衡通风,露天布置
临界机组在上海石洞口第二发电厂于1992年投入 运行以来,效益良好
目前,国外超临界一次再热机组热效率一般可 达40%~42%,先进的则高达45%以上,供电煤 耗大多在300g/(kW·h)左右
玉环发电厂(100MW超超临界机组)业绩: 锅炉效率:93.88% 机组热效率: 45.4% 发电煤耗: 270g/(kW·h)左右 NOX排放:270mg/Nm3 SOX排放:17.6mg/Nm3
锅 炉 纵 剖 面 图 一
“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研制”项目主要关键技术和攻 关内容: (1)600MW超临界机组系统优化及提高运行性能 (2)超临界机组材料和铸锻件国产化 (3)超临界机组自控系统及仪表研究 (4)600MW超临界汽轮机研制 (5)600MW超临界锅炉研制 (6)超临界机组辅机设备研制 (7)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开发
▪ 锅炉主要承压部件设计使用寿命为30年。在机组预期
寿命能满足以下要求:
冷态启动(停机超过72小时):>200次 温热态启动(停机72小时内):>1200次 热态启动(停机10小时内): >5000次
▪ 整台锅炉在30年寿命期内,在上述启停和负荷变化工
况下,锅炉的寿命损耗不超过寿命的70%
二、主要设备
二、超临界火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
三、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国产化的关键
超临界参数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1)超临界参数下材料特性,锅炉传热、水动力、热偏差 和动态特性,汽轮机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与转子的冷却技 术、汽流激振、固体颗粒侵蚀 (2)机组的轴系稳定性及汽轮机末级长叶片的开发 (3)在国产化的条件下尚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4)机组大型化而带来的技术问题 (5)发电机的设计、制造和大件运输等方面
1.炉膛和水冷壁 炉 膛 宽 为 19419.2mm , 深 度 为 15456.8mm , 高 度 为
67000mm,整个炉膛四周为全焊式膜式水冷壁 炉膛由下部螺旋盘绕上升水冷壁和上部垂直上升水冷
壁两个不同的结构组成 炉膛冷灰斗的倾斜角度为55°,除渣口的喉口宽度为
1.2432m 上炉膛水冷壁采用垂直管屏。水冷壁出口工质汇入上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