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状元笔记错题集(自然地理大全集)这才是真正学好地理的节奏———————————————————————————————————————人们通常从错误中学习到的东西要比从正确中学习到的东西要多得的。
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通常也如此。
一道题目,这次做正确了,下次碰到,还有可能做正确;而如果一道题目,这次做错了,不引起重视,那么下次碰到,仍然会做错。
就其原因,主要还是知识点模糊,没有理解透彻。
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整理出自己的错题集,尤其是把错题上升到易错知识点,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自己做错的,就恰恰在说明,它就是自己的一个知识盲区。
整理出错题集,就是在减少自己的知识盲区。
高手竞争到最后,不是看谁在某一方面多优秀,而是谁出错少。
下面整理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错、最不容易理解的常见知识点,以供参考。
———————————————————————————————————————一、地图与地球仪专题易错知识点1、地图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下图是某地实测的海拔高程,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2、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地位于山地陡坡B.乙地位于山间盆地C.丙地位于山前平原D.丁地位于鞍部【易错分析】1、B.该地山脉的大致走向是南北走向。
把图中数值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高线,如下图所示,图中蓝色线段走向即为山脉走向,由指向标可知,图中山脉走向为南北走向。
2、B. 由上图可知:乙地位于山地缓坡地段,不是山间盆地。
甲地等高线较稠密,位于山地陡坡;丙地位于山前平原;丁地位于鞍部。
【纠错心得】图中最大的干扰是,诸多数字,看似杂乱无章,眼花缭乱,无从下手。
其实可以分门别类,条分缕析,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迎刃而解。
易错知识点2、经纬网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1】读下面的图形,完成3、4两小题。
3、假设甲、乙、丙三地有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4、有关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处比例尺最小,丙处比例尺最大B.甲、乙、丙处比例尺相同C.甲处比例尺大于乙,乙处比例尺大于丙D.乙处比例尺最小【易错分析】经纬线的知识点有长度的变化、比例尺的比较等,该题容易出错的原因就是对经纬线长度变化的特点没有掌握清楚,而且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甲、乙、丙三地与l80°经线都相差了5 个经度,但甲、乙、丙三地的纬度位置不同。
虽然经度间隔相同但是纬线长度已经不同。
纬线长度自“赤道最长”到“两极为零”,也就是说,相同经度间隔的纬线长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纬线越短,因而乙地船速度最快。
纬度相差一度的经线长任何地方都是相等的,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乙、丙附近三个阴影区域的面积是乙大于丙,丙大于甲。
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代表的实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小,从而可以判断三地的比例尺是甲处大于丙处,丙处大于乙处。
故第3题选B,第4题选D。
【纠错心得】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经纬线特点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想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比例尺的大小要根据起定义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是分数值的大小,分子相同分母越大,数值越小,比例尺越小。
【纠错体验】读下面四幅图,回答5~6 题。
5、图中①~④四地位于北京(116°E,40°N)东南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6、四幅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面积最大的是:()A.甲B.乙 C.丙 D.丁【体验分析】5、A 由经纬度的大小变化趋势可判断出东西经和南北纬,并确定四地的经纬度。
①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②、③、④三地都位于北京的西南方向。
6、C 四个阴影部分所占经纬度数相同,甲、乙、丁都位于10°与20°纬线之间,丙位于0°与l0°纬线之间。
纬度越低,单位度数的纬线长度越长,故面积最大的是丙。
【易错例题2】读以下两幅经纬网图,完成7、8、9题。
7、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8、若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 时整,则:()A.甲地处于昼半球范围内B.乙地的区时为17时C.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D.丁地的地方时是11时20分9、若6月22日在丙地观测太阳并做记录,则下列记录正确的是:()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当太阳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23.5°C.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位置D.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易错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在经纬网上辨别方向;二是对太阳视运动、日期判断等知识理解不透;三是对有关时间、正午太阳高度等的计算错误。
读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乙的西北方向:丙、丁位于北半球,丙位于丁的东南方向;丁位于东经40度,甲位于西经130度以西,因而丁在甲的东北方向;乙位于西经130度以东,因而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国际标准时间为3月21日8时整,甲地大约为3月20日23时,应位于夜半球;乙地位于西9区,区时为3月20日23时;丁地的地方时为l0时40分;丙地为21日12时,从而可知丙地与甲地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日期。
6月22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丙地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午时太阳在南方的天空,正午太阳高度为43.5°;该日丙地出现极昼现象,当地0点时,太阳高度为3.5°。
【纠错心得】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读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看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出现极昼现象的地点都是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他地方为东北日出、西北日落(除极夜区),出现极昼的地点在地方时0时时,太阳高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该太阳高度的数值加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数值除以2为直射点的纬度数。
【纠错体验】读南半球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10~11题。
10、飞机由②地飞往⑤地的最短航线是:()A.一直沿正东方向B.先向正南再向正北方向C.先向东南再向东北D.先向东北后向东南11、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两地的地方时相差l 小时20 分钟B.任何一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为20°C.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D.①、②两地间的距离等于②、③两地间的距离【体验分析】10、C ②、⑤两地虽然在同一纬线圈上,但这不是最短距离,同时注意该区域位于南半球。
11、B ①、②在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北方向;①、②两地间的距离大于②、③间的距离;③、④两地都位于南温带,纬度相差20°正午太阳高度差也为20°。
易错知识点3、等值线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b<c,据此回答12、13、14题。
12、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则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纬度位置 B.沿岸暖流C.地形D.夏季风13、若该图为等高线图,且该地区为我国东南某地区,则:()A.①处坡度小于②处 B.②处为山脊C.①处山坡降水较多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14、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A.①处吹偏南风B.②处易出现锋面C.⑧处降水较多D.该地区天气晴朗【易错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0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11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12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
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15、16题。
(双选)15、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A.气压最高的是d 地 B.d 地盛行上升气流C.a 地气流流向d 地 D.c 地气流流向b 地16、若图示曲线为1月等温线,则b 地位于:()A.北半球大陆上 B.北半球海洋上C.南半球大陆上D.南半球海洋上【体验分析】15、BC 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同,等压面下凹为低压气流上升运动,因而d地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a、c两地气流流向d地。
16、AC l 月份北半球、南半球的陆地等温线都向南凸出,海洋等温线都向北凸出。
易错知识点4、地形剖面图的相关知识点【易错例题】下面沿甲图中E~F、M~N 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此回答17、18、19题。
17、该地的地形是:()A.山峰 B.山脊C.山谷D.鞍部18、①地比②地:()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19、③地位于④地的:()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易错分析】该题组出错的原因一是看不懂剖面图,不能根据乙、丙图中地势的起伏变化判断地形,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二是对图中各点定位不准确。
E—F 剖面线海拔逐渐降低,M—N 剖面线海拔存在一个最高点,两者相结合可判断该地地形为山脊,E—F 为脊线,M—N 为过脊线上O 点作的剖面。
①、②两地位于E—F脊线上,从两点的位置看①地海拔高,结合E—F 剖面线的起伏状况可以判断①地坡度更小。
③地在E—F脊线上,④地在M—N 剖面上,可以看出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