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雁归来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优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两次对比写出狩猎给大雁造成的影响,暗表人类的愧疚,暗显文章主题。
4、文中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明确:
a)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1自然段)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3自然段)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5)爱寻食玉米粒。(6)常六只列队飞。
2、“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应如何理解?你能读出作者在此句中所含的感情吗?
明确: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知,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小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作者是一个“爱鸟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充溢在字里行间,正因为这种对动物怀有的真挚感情,所以他才能观察得这么细致,也才能描写这么美妙。
自主小结
提炼升华
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其余习题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作用:(1)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
(2)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精读课文,整体把握(教学重难点,实验班、励志班均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作答、交流,形成正确完整答案)
锻炼生成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能力。
合作探究(16分钟)
仔细体会下面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字音字形:略,见PPT。
了解作者和积累生字词
学生标记
了解作者,
基础积累
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7分钟)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明确:大雁。
2、快速浏览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明确:第一部分(1—4)大雁归来的情景。第二部分(5—12)大雁归来的日常生活。第三部分(13段)赞美大雁的迁徙给人类带来了生机和情趣。
1、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明确:写出了大雁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2、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明确: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获得的是从三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有野性的诗歌
默读课文,问题导向
整合全文形成总印象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9分钟)
1.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 有何用意?
文章以“大雁归来”为题,首先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其次“归来”一词从表面上理解是指春天来了,大雁从南方归来,但透过文章的实质,我们应该看到,“归来”二字还包含着作者对大雁的一种感情──喜爱,希望人们能够保持、珍爱像大雁一样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和人类和谐相处,成为人类真正的朋友。
明确:写出了大雁在每年一度的迁徙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4、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认为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自主思考,举例说明
锻炼学生品味句子情感的能力
拓展延伸(7分钟)
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1、征蓬出汗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通过快速浏览课文,明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学习大雁执着坚强的品质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精读课文(12分钟)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文中描写大雁的句子,概括作者笔下提到的大雁有哪些特点?
明确:(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渲染气氛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2分钟)
知识目标: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学科素养: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课后自查是否达标
背景探究,掌握基础(6分钟)
1、作者作品
学习重点
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学习难点
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易错易混
易混易错生字词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科技说明文及说明文相关文体知识
板书设计
报春使者————————珍爱
春雁:争论 低语
保护动物鸣叫孤雁:忧郁 伤心喜爱
热爱自然群雁:喧闹 谈论
国际联合—————————敬佩
课后练习
识记生字词及练习册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背景探究,掌握基础——整体把握,感知课文——合作探究,生成能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你注意过天空中飞过的大雁吗?你了解过大雁吗?(可让学生回答)《大雁归来》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了解,给我们讲述了大雁的趣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科学家和环
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这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土地伦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学习方法
精读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学习难点
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易错易混
品味句子含义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说明文阅读
板书设计
大雁的特点:
(1)来的季节是三月春天。
(2)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叫,喧嚷。
(4)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提炼升华
布置作业
(1分钟)
完成练习册1-10
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
年级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
教师
课题
《大雁归来》
课时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快速阅读课文,明确大雁有哪些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精读课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概括主旨。
学科素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学习大雁的执着坚强品质
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并展示成果。
突破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小结归纳(2分钟)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作者对鸟儿有一份诗人的情怀。在作者心目中,大雁的迁徙和日常生活都是富有诗意的,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描写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与它们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的定位。
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问题(教学重难点,实验班、励志班均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思考、作答、交流,形成正确完整答案)
锻炼生成学生根据问题知识探究运用的能力。
课文总结(3分钟)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总结归纳
3、作者经过分析思考得出了什么结论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十一月南飞的大雁;三月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
字里行间充满爱鸟之情。
4、这是一群____________的大雁。
明确:友好、热情;乐于助人、无私;开朗、活泼、乐观;注重亲情,家庭观念强;具有联合观念。
(5)爱寻食玉米粒。
(6)常六只列队飞。
主旨: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投放目标——精读课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具体环节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分钟)
复习导入
听
提高兴趣,导入课文
投放目标(1分钟)
大雁归来教学案设计及教学观评
年级
初2020届
学科
语文
班级层次
励志、实验
教师
课题
《大雁归来》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预习和教师补充,了解作者,积累生字词
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掌握说明对象及作者对大雁的情感、理清文章脉络
学科素养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学习方法
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3、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了春秋两季大雁举动的不同?为什么两次作这样的对比?
明确:秋天的大雁“高高地飞”、“坚定不移地向南直达大湖”、春天的大雁“低低地穿行”、“拐来拐去”;秋天的大雁“即使发现了他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春天的大雁“向每个沙滩低语”、“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秋天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闲荡”,“时而捡食玉米粒”,行色匆匆,忐忑不安;春天的大雁“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神态自若,怡然自得,不再偷偷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