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口腔正畸学(orthodontics)是口腔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的学科内容是研究错牙合畸形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
2. 错合畸形(malocclusion)是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如疾病、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异常等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如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间的合关系异常、颌骨大小形态位置异常等。
3. 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⑴个别牙齿错位:包括牙齿的唇向错位、颊向错位、舌向错位、腭向错位、近中错位、远中错位、高位、低位、转位、易位、斜轴等。
⑵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①牙弓狭窄、腭盖高拱②牙列拥挤③牙列间隙⑶牙弓、颌骨、颅面关系的异常①前牙反合②前牙反合,近中错合,骨性下颌前突③前牙深覆盖,远中错合,上颌前突④上下牙弓前突,双颌前突⑤一侧反合,颜面不对称⑥前牙深覆合,面下1/3高度不足⑦前牙开合,面下1/3高度增大4.个别正常合(individual normal occlusion)凡轻微的错合畸形,对于生理功能无大妨碍者,都可列入正常合范畴。
这种正常范畴内的个体合,彼此之间又有所不同,故称之为个别正常合。
理想正常合(ideal normal occlusion)保存全副牙齿,牙齿在上下牙弓上排列很整齐,上下牙的尖牙窝关系完全正确,上下牙弓的合关系非常理想,称之为理想正常合。
5.错合畸形的危害:⑴局部危害性①影响牙颌面的发育②影响口腔的健康③影响口腔功能④影响容貌外观⑵全身危害:如因咀嚼功能降低引起消化不良及胃肠疾病,此外,由于颜面的畸形对于患者可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
6.错合畸形的矫治方法:①预防矫治(preventive orthodontics):在牙颌颅面的胚胎发育和后天发育过程中,各种先天后天环境因素均可影响其发育而造成错合畸形,而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来防止各种错合畸形的发生。
②阻断矫治(interceptive orthodontics):当错合畸形发生的早期,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早期矫治,阻断错合畸形向严重发展,将牙颌面的发育导向正常。
③一般矫治(corrective orthodontics);是口腔正畸矫治中最多见的,根据不同牙颌面畸形选用各类矫治器。
④外科矫治:外科矫治是指对生长发育完成后的严重的骨源性错合畸形需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其错合,称为正颌外科(orthognathic surgery)7.错合畸形的矫治标准是个别正常合,而不是理想正常合。
8.错合畸形的矫治目标是平衡(harmony)、稳定(stable)和美观(agesthetic).平衡应包括形态与功能两方面:形态方面,上下牙弓形态正常,牙齿排列整齐,上下前牙、后牙覆合、覆盖正常,尖牙、磨牙中性关系,上下颌间位置与颅面位置关系基本正常;功能方面,首先是咬合运动正常,咬合运动时无早接触及合干扰。
正中关系位与正中合位关系正常。
原来有因错合造成的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运动、吞咽运动等异常,均应恢复正常。
第二章1.生长:指活体的组织、器官等在生物学过程中的数量、形态变化,是细胞分裂增殖、细胞体积增大及间质增加的结果,是可用测量值来表示的量的变化。
2.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3.遗传:是生物体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亲子代之间存在着形态和结构上的相似性,但又非完全相同,这就是由遗传和变异造成的。
一般来说,遗传对生长发育起决定作用。
4.环境:是指生物体出生后,对机体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各种条件,也包括各种疾病、机体运动给生物体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等。
其他如地区差异、生活方式也会对生长发育产生综合性的影响。
5.不同组织系统的生长发育型一般型(Ⅰ型):包括肌、骨骼、身高、体重、颌面部等均循此型进行生长发育,其生长发育曲线呈S 状。
神经系统型(Ⅱ):为脑、脊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颅底的生长发育也属此型。
此型在6岁左右发育已达成人90%,以后逐步完成。
性器官型(Ⅲ):以睾丸、卵巢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为代表,与神经系统相反,青春期以后才显示明显的生长发育。
淋巴系统型(Ⅳ):以胸腺、淋巴等组织为代表,12岁左右达顶峰,以后下降,20岁左右达正常人的数值。
6.生长发育区(growth site,简称生长区):是指生长发育变化的区域。
7.生长发育中心(growth center,简称生长中心):是指生长能自主地、独立地、有遗传控制地发生的部位,或者是指某个部位整体生长发育过程起着调控作用的区域。
生8.长型:反映随着时间推移,身体各部分空间比例的变化。
9.生长变异(growth variability)是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差异的现象,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的自然规律。
10.生长期(growth timing):在正常颅颌面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是按同一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而是在一个时期快速生长,在另一个时期速度减慢,这种现象所对应的时段称为生长期。
11.颅底线(平面):在头颅侧位X线片上,从鼻根点(鼻额缝正中点)至Bolton点(枕骨髁后切迹)的连线(平面),或Bolton-鼻根点平面。
此平面大致可以代表颅部和面部的分界面。
上位颅部,下为面部。
12.面横平面:也称Frankfort平面,指颅骨上从左右眶下缘最低点至左右外耳道上缘最高点的连线所形成的的一个平面,常用此平面作为颅面分界线。
13.颅面部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1) 人体测量法(2)组织切片法(3)X线头影测量法(4)放射性元素示踪法(5)金属钉植入法14.颌面部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第一快速期:3周~7个月(乳牙萌出)第二快速期:4~7岁--第一恒磨牙萌出第三快速期:11~13岁--第二恒磨牙萌出第四快速期:16~19岁--第三恒磨牙萌出15.颅面骨骼的发育方式(1)软骨的间质及表面增生(2)骨缝的间质增生(3)骨的表面增生16.颅面部的生长发育的特点(Brodie)(1)面部的生长型,在儿童发育的最早期即确定,以后的增长基本上是按定型的轮廓扩大。
(2)在增长过程中,头部的各点均按直线方向推进(3)鼻腔底、牙弓面、下颌体下缘与Bolton平面保持恒定不变的角度(4)由蝶鞍中心通过上颌6到颏部所画的直线—面部的生长方向(5)上颌6 的位置比较恒定(6)头颅增长的速度随年龄而递减17.面部的生长发育:出生时面部以宽度为最大,但出生后的增长量则是以高度为最大,深度次之,宽度又次之,并根据面部的宽度、高度、和深度这一顺序完成增长。
18.上颌骨的三维生长:长度的增长:4条骨缝,即额颌缝、颧颌缝、颧颞缝、翼腭缝的骨质沉积19.一般的乳牙萌出顺序:下Ⅰ→上Ⅰ→下Ⅱ→上Ⅱ→Ⅳ→Ⅲ↔下Ⅴ→上Ⅴ20.生长间隙:乳牙列间隙一般在3~6岁时出现在儿童的前牙部分,称为生长间隙。
21.灵长间隙(primate space)出现在上颌乳尖牙近、远中的间隙,一般称为灵长间隙。
22.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关系:垂直型: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在一个垂直平面上。
该型终末平面更有利于今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移动,并最终形成恒磨牙的中性关系。
近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位于上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的近中。
远中型: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位于上颌第二乳磨牙远中面的远中。
23.正常乳牙合的特征:(1)前牙覆盖很小,可有稍深的覆合。
(2)前牙部分可有生长间隙及灵长间隙。
(3)终末平面以垂直型及近中型较多,这对恒牙合建立正常的合关系有影响。
(4)上颌乳尖牙的近中舌侧面与下颌乳尖牙的远中唇侧面相接触。
24.其萌出顺序一般可概括为:上颌:6→1→2→4→5→3→7或6→1→2→4→3→5→7下颌:6→1→2→3→4→5→7或6→1→2→4→3→5→725.替牙间隙(leeway space):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宽度总和大于替换后的恒尖牙和第一、第二前磨牙宽度总和,即替牙间隙=(Ⅲ+Ⅳ+Ⅴ)—(3+4+5)。
在上颌单侧约为0.9~1mm,在下颌单侧约为1.7~2mm。
第三章错合畸形的病因一、遗传因素:(一)种族演化1.原始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类的进化,从爬行到直立,随着人体重心的改变,颌骨逐步退化缩小,颅脑增加。
2.人类进化过程中,食物从生到熟,由粗到细,由硬到软,咀嚼器官功能日益减弱,因而产生咀嚼器官退化缩小的遗传性状。
3.人类进化过程中,咀嚼器官的退化出现不平衡现象,即肌肉居先,颌骨次之,牙齿再次之,因而导致牙量骨量不调。
(二).个体发育个体在发育过程中,一方面由父母将错合畸形遗传给子女。
另一方面受环境和变异的影响,出现新的错合畸形咀嚼器官以退化性形状的遗传占优势二.环境因素(一)先天因素:指受孕后到出生前,胎儿受到的影响。
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常见的发育障碍及缺陷:多生牙先天性缺失牙牙齿大小形态异常舌形态异常唇系带异常,如唇系带附丽过低(二).后天因素:1.全身性疾患:a.急慢性疾病:侵犯上皮系统并伴高热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引起牙釉质发育不全。
b.佝偻病:VitD缺乏,影响骨正常发育,造成颌骨的畸形-上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上前牙拥挤前突、开合、牙萌出迟缓。
c.内分泌异常:垂体和甲状腺的功能直接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d.营养不良:出现颌面部、牙呈畸形2. 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碍(1)、乳牙早失:乳牙在正常替换前,因龋病,外伤或其它原因丧失或拔除,称乳牙早失。
影响咀嚼功能影响后继恒牙的萌出影响咬合关系①邻牙移位,缺隙丧失,使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形成牙列拥挤畸形。
②多数乳磨牙早失,缺乏咀嚼力的生理性刺激,使后部牙弓颌骨发育不足,常形成深覆合。
③下颌乳尖牙早失,使下切牙舌侧移位,形成前牙深覆盖。
℘第二乳磨牙早失,第一恒磨牙近中倾斜或移位,占据剩余间隙,可造成尖牙,双尖牙萌出间隙不足,发生错位以及上下磨牙关系不能调整至中性关系。
(4)处理:缺隙保持器。
(2)、乳牙滞留(1)概念:个别乳牙逾期不脱落者,称乳牙滞留。
(2)原因:①乳牙牙根吸收不完全或完全不吸收②乳牙牙根与牙槽骨发生固着性粘连③继替恒牙先天性缺失。
(3)后果:继替恒牙阻生或错位萌出(4)处理:X线片检查①有继替恒牙,且牙根发育超过1/2,拔除滞留的乳牙②继替恒牙先天缺失,乳牙及牙周健康,则予保留。
(3)、恒牙早失(1)概念:青少年时期,因龋病、外伤、炎症或医源性误拔,使恒牙丧失或拔除,称恒牙早失。
(2)后果:①使颌骨发育不足②邻牙向缺隙倾斜,对合牙伸长,造成咬合紊乱。
③因6/6萌出较早,6/6的早失常见,6/6早期缺失时,咀嚼压力全部落在乳磨牙上,使乳磨牙有被压低的可能,后部牙槽高度增加受限,有形成前牙深覆合的趋势,6/6早失还会影响恒牙的正常建合(3)处理:①6/6缺失较早,7/7牙胚在颌骨内可能向前移位萌出,代替6/6位置,必要时配合正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