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鉴定学3(1)

中药鉴定学3(1)

精品课件


三七是我国的传统珍贵药材,又是驰名中
外的“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三七自古用作止血
及伤科要药。现代研究证实三七根含多种皂甙,与
人参类似,其甙元主要为人参萜三醇,其次为人参
萜二醇及微量的齐墩果酸,还含黄酮甙和生物碱,
三七还可治冠心病。
三七原载于《本草纲目》释名山漆、金不
换,“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
天麻 天麻:天麻是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典》历次版本有收载。天麻是一种无根,无绿 色叶片的植物。人类认识和应用天麻已有2000多年 的历史,但历史上一直是由自生自灭的野生品供应, 直到80年代初我国取得了由野生天麻变家种栽培天 麻的成功从而缓解了天麻的供应。(密环菌栽培天 麻技术) 天麻与密环菌共生,不能自养的植物,由 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具淀粉,只具蛋白质、 氨基酸。因此简单的鉴别方法是:加碘试液,不显 蓝色。 功效:祛风定惊,平肝熄风止痉。
精品课件
一、别名:明天麻、春天麻、冬天麻、赤箭 《新修本草》方:“茎如箭杆,赤色,端有 花叶,远看如箭有羽,根皮肉汁与天门冬同,惟无心 脉” 二、来源:《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 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 燥块茎。立冬后置次年清明前采挖,立即洗净,蒸透, 敞开低温干燥。 三、产地:主产四川、云南、贵州、陕西、 湖北、河南、湖南怀化(家种) 四、采收加工:天麻分春、冬两季采挖。 3~6月采挖为春麻;9~11月采挖者为冬麻。除去地 上茎、泥土。擦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晒干或烘干。
精品课件
3、芭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的干燥 根茎。
主要性状特征:外形极似天麻。呈圆锥形 或椭圆形。表面有点状或线状的横环纹。纵皱纹及 筋脉(纤维)明显,顶端有茎痕,下部常见刀切样 的疤痕,断面筋脉明显,味微甜。
4、马铃薯:为茄科植物马铃薯的干燥块茎。 主要性状特征:经加工伪造,有“莺哥 嘴”、纵皱纹,但无“肚脐眼”。表面无点状环纹, 体重,质坚实,味微甜,嚼之有马铃薯味。
精品课件
四、采收加工:栽培3~7年后,于7~8月 采挖的“春三七”;栽培3~7年后,于12月~次年1 月采挖的称“冬三七”。
春三七:根饱满,质好。冬三七:质较差。 采挖后,去掉须根,晒干,称“毛货”,颜色灰黄 色。然后将“毛货”置麻袋内往返冲撞,使表明光 滑,呈棕黑色。现在的成品三七,大多系加上黑色 的化工颜料,表面为漆黑色。
五、规格:按500g头数来分:20头、30头、 40头、60头、80头、120头……
精品课件
六、外观性状鉴别:呈圆锥形或类圆柱形, 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顶端平,具不明显的茎基残 痕,下端是剪断的枝根痕,周围有瘤状突起或横向 皮孔突起,并具有断续的纵皱纹。质坚硬,难折断, 断面灰褐色或灰绿色,类角质,具蜡角光泽,形成 层明显,中心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苦微回甘。
精品课件
五、外观性状鉴别:野天麻 冬麻:呈椭圆形,压扁。表面灰黄色至淡 黄棕色,有纵皱折纹,称“姜皮”。全体有十余圈 由细点须根痕组成的横纹,称“芝麻点”。上端有 干枯芽苞残茎,红棕色或棕褐色,称“莺哥嘴”。 下端有圆盘状的疤痕,称“肚脐眼”。质坚实,体 重。不易折断,断面平滑,淡黄色或棕黄色,角质, 称“蜡质样”,气特异,似羊乳气味。味甘微辛, 嚼之肉爽,不易溶烂。 春麻:体形略薄,呈扁块状,肉较薄,有 的中空。“莺哥”嘴明显而较长,“芝麻点”比较 明显,余与冬麻相同。
精品课件
5、芋头:为天南星科植物芋艿的干燥块 茎。
主要性状特征:呈椭圆形,顶端具芽痕, 表面黄白色,有线状环纹及残存的牷皮,断面白色, 角质或粉性。味淡、有粘滑感,稍麻舌。
6、人造天麻:用木薯粉或其他粉类制成 天麻的性状,外面包上砂纸,并压成天麻的纹理。 主要性状特征:人工伪造的“莺哥嘴”“肚脐 眼”“姜皮”“芝麻点”一应俱全,但水湿润后, 可将表层的砂纸刮下。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家种天麻:呈扁长块状,多弯曲,表面黄 白色,皮质较细嫩,红棕色的“莺哥嘴”较明显, 质坚实,较少中空,余与野天麻相同。
据报道,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于家种 天麻一倍,所以野生天麻优于家种品,野生又以冬 麻质优。
六、贮存方法:本品易虫蛀发霉,应置干 燥通风处保存。为防止霉蛀,在夏季应经常检查翻 晒,如遇潮发霉,可用温水刷去霉迹,晒干或烘干。
精品课件
七、常见的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1、紫茉莉根:本品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 莉的根,又名入地老鼠、胭脂花。 主要性状特征:呈长圆锥形,有的稍压扁, 顶端有茎痕,另端较细,表皮全部刮去,较光滑。 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纵皱纹,有的可见凹入的须根 残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或灰棕色, 角质状。 2、大丽菊根:为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干燥 块根。又名大理菊。 主要性状特征:呈纺锤形或类扁球形。表 面具纵皱纹或纵沟纹,两端显纤维断头,质硬脆。
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金疮,如漆来自物也,此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生于广西南丹诸
州的番洞深山中,采根曝光,如黄黑色,团结者,
状略似白芨,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
颇似人参之类”
精品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历次版本有收载。 一、别名:田七、滇七、人参三七、山漆、 金不换。 二、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秋季花 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 支根习称“筋条”,茎基习称“剪口”。 三、产地:主产云南、广西、 此外广东的南雄、信宜亦有产。
质优的三七:表面古铜色或青黑色,肉色 黑褐带青,称“铜皮铁骨”。
精品课件
七、贮存方法:本品如能保持干燥,一般 不易霉蛀。应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在贮存过程 中应注意检查,发现受潮,应及时晾晒,若发霉, 可晒后撞刷去之。为防蛀,小量药材可与冰片同贮, 大宗商品可用硫磺熏。
八、常见伪品及主要性状特征。 1、水田七:为蒟蒻科植物果薯的干燥块 茎。 主要性状特征:为圆锥形或卵圆形,稍弯 曲。表面有小点状突起的须根痕。表面黄褐色,体 轻,易击碎。断面颗粒性,并散有点状的维管束。 味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