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阅读天地
0522 0853
催人奋进的读书联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才俊都曾撰拟读书对联,或表达志向抱负,或抒发读书感想,或把人生理解寓于字句之中,或把自己性情寄托联语之内,不少读书对联睿智隽永富含哲理,品读这些读书联,既具欣赏价值,又有教育作用。

宋代诗人陆游,嗜书成癖,曾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书巢”,室内挂有一自撰读书联:
万卷古今消永日;
一窗昏晓送流年。

此联写出了他孜孜不倦争分夺秒的读书情趣。

宋代苏东坡爱读书,年青时以为自己是无书不读,便作出“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的对联。

此联字里行间流露着自满情绪,有一老翁读后觉得不对味,便提笔主动地在每句诗的前头各加上两字,成为如下对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念读尽人间书。

联语一改便面目全新,充满活力,成为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妙联了。

清代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的郑板桥,曾在自己的书屋中题有一副对联:
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
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此联风趣幽默,指出读书有可“充饥”、可补拙、可益智等好处,言明教儿要致力于培养忠直诚实的品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撰写的读书联,为表达他读书创作《聊斋志异》不达目的不甘休的意志与决心,用项羽大破秦兵和勾践天吴雪耻的史事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题联:
爱书不厌如平壑;
戒酒新严似筑堤。

联语指出人不仅要喜欢读书,而且要博览群书,勤奋钻研,只要认真学习,当学有收获,自然能够填平前进道路中的沟沟坎坎,才能顺利前进达到目标。

清代学者程祖洛,为激发自己立志苦学,以形象的手法,题一联悬于书斋: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清代大臣王之春题写了一副读书联为:
少读书,便是低天分;
行刻薄,真乃大糊涂。

指出所谓“低天分”是因为“少读书”。

诗人李东阳书斋有联: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匡庐瀑布,含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青莲诗,摩诘画,右军书,左氏传,南华经,马迁史,薛涛笺,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轩窗。

上联点出九处胜景,日月云霞,雨雪烟瀑,应有尽有;下联笔涉文艺精华,诗赋字画,经史笺帖,异彩纷呈。

综观全联,极目万里,纵横千年,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醉心文苑的情怀。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半句空。

这是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撰写的一副读书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巧用“十”与“半”数字,凸现出范老勤奋刻苦、严谨治学的精神。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是毛泽东的一副读书联,此联正是毛泽东刻苦攻读,持之以恒,并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经验总结。

此副蕴涵人生哲理的格言联,被人们广泛用于自勉或馈赠,激励人们读书立志成才。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写了一副自勉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显示了其抱负、情操与治学态度。

左宗棠撰有一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上联揭示为官之道,应以廉政恤民为准则;下联阐明读书之理,博学勤思既能增长知识、洞察世事,又能从中得到乐趣。

郑成功有一联:
养心莫若寡欲;
至乐无如读书。

认为读书不仅可以求得知识、增长智慧,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实乃人生最大乐趣。

孙中山曾手书一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
甘面壁读十年书。

抒发了勇于进取、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

现代教育家蔡元培也曾写过一副对联:
都无作官愿;
惟有读书声。

告诫人们读书是长知识、增才干的手段,并不是为了升官,作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其言也善,铮铮而有声。

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给青年工人王汉秋题写了一副读书联为:
有关国家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现代作家、历史学家郭沫若:
好事流传千古;
良书惠播九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