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知识必会题及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论语》 B《礼记.学记》 C《中庸》D《大学》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D《爱弥儿》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5、《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新教育大纲》 D《民本主义与教育》7、提出结构教育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 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8、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和拉伊 B利特和狄尔泰C杜威和克伯屈 D阿普尔和吉鲁答案:1B.2A.3B.4B.5A.6C.7B.8A.9C第二章一、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是指(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网络教育2.、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3、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4、19实际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6、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A军事体育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地理教育 D多方面发展教育7、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A教馆与学馆 B崇文馆与弘文馆C文馆与武馆 D书学馆与算学馆8、“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A具有阶级性B脱离生产劳动C具有等级性D崇尚书本,呆读死记9、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B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10、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1、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A教育规模的限制B学生数量的限制C教师水平的限制D生产力水平的限制12、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13、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A主导作用B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D生理前提作用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15、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1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平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7、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A顺序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8、教育是一种()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C社会现象D心理现象19、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A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B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C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作用D自然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2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A六艺B三科C四学D七艺答案:1B.2A.3B.4A.5C.6D.7B.8B.9B.10C.11D.12B.13D.14A.15B.16D.17B.18C.19B.20A第三章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C城市与农村相结合D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相结合2、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A机器大工业B社会主义制度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市场经济3、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B增强学生体质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D输送运动员4、美育又可以称为()A艺术教育B情感教育C审美教育D美学教育5、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外体育锻炼B课间操C体育课D运动会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突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A王国维B蔡元培C杨贤江D陶行知答案;1A.2B.3B.4C.5C.6B第四章一、选择题1、下类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A图书馆B教育领导体制C办学体制D教育内容2、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A国民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3、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4、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A中等教育制度B社会教育制度C学校教育制度D高等教育制度5、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
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7、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8、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9、第一个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的现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10、现在社会出现了古代社会所没有的工程、机电、航空之类的专业学校,这说明制约学制建立的因素是()A社会意识形态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本国文化历史传统D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1D.2C.3A.4B.5C.6D.7A第五章一、选择题1、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发展学生的智力C传授科学文化知识D教书育人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A进行科学的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3、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4、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衣着整洁 B言行一致 C举止端庄 D谈吐文雅5、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D 12、13—15、16岁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尊师哀声、长善救失、双边合作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7、在中小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二简答题1、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答: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成长起到的关键的作用。
3、在教育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是教育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第六章一、选择题1、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的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3、下列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的观点是()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4、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纲要C课程要素D课程规范答案:1C.2B.3B.4A.第七章一、选择题1、体现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特点的教学原则是()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2、评定学生成的方法除百分制记分法外,还有一类是()A五分制记分法 B等级制记分法 C文字记分法 D数字记分法3、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式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4、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这种方法是指()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践活动法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一定的一起设备,按照一定的条件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使学生亲眼看到所学对象的某些变化过程的方法是()A实验法 B演示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6、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7、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8、《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9、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10、下列符合我国古代个别教学的特征的是()A学生有固定的修业年限B教师对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C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程度都不相同D学生的年龄相同但知识程度不同11、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将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A现代教育理论B传统教育理论C形式教育理论D实质教育理论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以教学为主B教学、科研并重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D所有时间用于搞教学13、以下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主张是()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人不知而不愠D开而弗达14、教学是()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为基础,()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C形成操作技能的过程D学生直接经验的过程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B感知教材,形成表象C理解教材,形成概念D知识的巩固与保持1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来实现的。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18、提出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是()A学生的认识规律B遗忘的规律C学科的逻辑系统D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答案:1B.2B.3D.4B.5A.6C.7D.8A.9B.10C.11C.12A.13D.14D.15A.16C.17B.18A第八章一、选择题1、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法纪观念和道德品质的教育D.品德的教育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3、实行“饥饿纪律”教育的社会是()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5、提出“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的教育家是()A.赞可夫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6、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的德育原则是指()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