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绿色建筑是当代人类面对生态环境危机及反省自身行为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框架下,从短期利益驱动
下的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因片面理解绿色建筑而导致的不同设计倾向两方个面,分
析绿色建筑在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我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的
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规划;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概念的产生源于政府、社会、学术界、规划师及建筑师对环境问题
的警醒和探求。
通过对绿色建筑、共生建筑、节能省地建筑和生态建筑等建筑类
型的实践与探索,逐步归纳出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小
程度地占用和消耗地球资源,用量最小且效率最高地使用能源,最少产生废弃物
并最少排放有害环境物质,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生态系统与人居系统共同安全,健康且满足人类功能需求、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及舒适度需求的宜居的可持
续建筑物。
1.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
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
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湖
泊面积缩小;水体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废渣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
生态指标恶化也
明显地影响着现期经济指标和预期经济的发展趋势。
2.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在传统城市规划中,过多的关注如何解决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这一现象使得
城市加快了对周边的扩张与规划,进而使得城市周边湿地、自然环境等收到了影响。
随着近年来城市内涝等问题的出现,城市周边湿地的含水蓄水能力受到了越
来越多的关注。
针对传统城市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加
强对以往经验与不足的分析。
同时,利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建
设工作,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3.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1科学分析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发展在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中,城市生态环境构建理论的重要性受到了越来
越多的关注。
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成为了现代城市规划工作开展的前
提与基础。
城市规划建设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原有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产生
影响,其需要在城市规划中更多的考虑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现代生态
环境理论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发展目标为重点,科学的开展城市规划工作。
通过
这样的方式使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得到缓解,使城市规划工作中更多
的关注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3.2了解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促进城市规划的科学开展在现代城市规划
建设中,应首先对城市基础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查。
以此为基础指导城市规划中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指导城市规划中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与理论的应用。
立足
与城市生态环境基础现状、关注城市规划需求,以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为中
心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3.3针对现有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针对城市规划中生态环境理论运用的重要性,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对现有
在建工程进行生态环境理论的运用。
在原有城市江边、湖边的休闲建筑中加强环
境保护设施的运用,同时注重植被保护设施的设置,减少人员活动对水环境及植
被的影响。
另外,在城市会现有建设工程中,还应注重植被景观、绿化等配套工
程的设计与应用。
将生态环境理论切实落实在城市建设与规划工作中,促进城市
会话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4以生态环保理论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促进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
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应以生态环保理论为中心指导城市规划工作,为城市生
态环境的构建、城市宜居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从政策导向
以及政府引导入手。
使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将生态环保作为城市规划设
计的核心,从宜居环境的改善入手、运用景观设计、生态环保技术等实现城市的
科学规划。
例如:增加高层建筑设计应用、减少对周边湿地等环境的征用。
增加
现代城市节能住宅小区的规划、注重城市道路规划、注重城市绿化设计等,以此
构建节能减排城市环境,实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目的。
3.5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
因而。
绝大多数城市
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
生态基础。
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
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
因为。
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
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其次是提升。
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
工以及共享性。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
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
中的具体实践。
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
上的生态城市。
4.解决我国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问题的建议
建立、完善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评价体系,增加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
规建设,要有科学的量化指标。
规划和建筑设计是涉及到多系统、多学科的课题,需要对项目进行多方论证和多学科论证,充分尊重专家学者意见,要避免过多的
行政干预。
环境评估报告不能走形式,而应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逐条落实,并形
成验收和监督机制。
(2)对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进行绿色建筑培训,提高绿色
建筑设计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生态系统观,认识到评价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以及
多学科、多系统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3)加强基础性研究,科学定量地对
建筑设计提出指导,提高我国建筑材料科技水平,走出粗放的发展模式,推广先
进节能环保材料,淘汰落后材料;以科技促进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大幅度提升
建筑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建筑生命周期,并实现循环可持续发展。
(4)
试行建筑开发商终身责任制或保险机制,鼓励开发商提供优质耐久的建筑产品,
促进建筑设计、建筑工程出精品,达到减少拆改维修、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延
长建筑寿命的目的;建筑材料供应商应提高质量保障期限。
(5)鼓励对绿色建
筑实行设计总承包责任制,即组织建筑、结构、机电、室内设计、景观、照明、
声学及绿色建筑等相关顾问组成设计团队,组织各系统进行全面综合的设计,提
出系统的解决方案,提高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减少建设过程中的返工拆改,
提高产业化、工业化水平,降低全周期运营成本及能耗。
(6)形成对既有建筑
的节能评估和检测调试机制,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建筑进行改造并请设计人员提
出改进方案。
(7)加强对优秀传统建筑的研究,总结出对环境有益的经验并转
换为新的设计手段,保证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应彰显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建筑理念,要求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内,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且保证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环境的影响最小。
随着我国绿色建筑的不断发展,应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深层次研究,不断实现设计创新,这样才能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连宇.现代城市规划中生态环保理论的运用[j].城建资讯,2011,4
[2]周云.针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j].环境生态资讯,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