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资源现状与对策摘要: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过去大积土杂肥、堆沤绿肥、挑粪下田的现象少见了。
而忽视环境保护,污染水资源的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
另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加,有限的水资源将大量由农村向城镇或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农村水资源的缺口将更大,农村水资源现状严峻。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农村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分析农村水资源现状及其对策。
关键词:农村水资源现状对策引言:总体来讲,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有关水资源的问题一直是各界经济学家、地理学家等比较关注的问题。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本与水资源污染问题搭不到边的农村水资源也慢慢遭到破坏,农村水污染问题也慢慢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那么,农村水资源现状到底如何呢?一、农村水资源的现状(一)、农村水污染的主要表现1、粪便垃圾乱排倒。
由于多数农户将禽畜粪便、垃圾,甚至人的粪便等都直接排入池塘、河道,使之变成了污水坑沟和垃圾坑道,致使部分池塘、河道荒废,这不仅造成了水土、肥的浪费,而且污染了水资源和周围环境,破坏生态平衡。
2、河道沟桑少清修。
一些基层村很少组织农民对河道、灌排沟渠进行除草、清淤、维修,使河道、沟渠杂草丛生,灌溉排水受阻,污染物越积越多,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 ,最终变成臭水沟。
3、杂物废料乱抛弃。
到了春耕生产或夏收等农忙季节,一些农民贪图方便,把杂草、稻草、麦秆、玉米秆等杂物乱抛弃在河道中。
同时,一些厂家乱堆废塑料,或点火焚烧,产生二次污染。
有毒废料和矿渣经水冲洗后产生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水,严重污染大气和生态环境,有时还造成农作物、牲畜生病,甚至死亡。
4、禽畜死尸投河中。
随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加快,农村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用河道发展养殖业,使原先的清水河变成了一潭死水的养鱼池。
特别是有的养殖户把死鱼、死鸭、死猪等死尸投入河道中,日晒生虫、恶臭,严重污染水资源。
5、厂家废水污水源。
一些食品加工厂造纸厂等乡镇企业,不但利用河道淹浸冬瓜、莲藕、青果等,而且直接把未经处理的污水排人河道中,大量的危害物直接地污染了水资源+包括地下水,等等,致使农村饮水水源污染,部分农民终年要到外地买水喝。
6、水污染加剧。
由于缺乏必要的排水设施,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水污染。
另外,农业生产中对化肥毫无节制的使用,会造成硝酸盐污染破坏水资源。
而农药的使用对于水资源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安全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牲畜和人的粪便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中,使水体遭受寄生虫污染的危险。
迅猛发展的乡镇企业,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更是将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废水排入附近的江、河、湖等水域,出现了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恶化趋势,这无疑加重了水资源污染。
水资源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进而威胁到农村、生活用水安全。
资料显示,全国50 %以上的水体不符合渔业水标准,25 %的水体不符合农业生产用水标准。
水污染加剧是引起地下水超采的重要原因。
7、地下水开采过度。
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地表水资源无法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把目光投到了地下从而导致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目前,农村已有区域性漏斗60 多处,涉及面积达10 万km2 ,很多地方原有水利设施因地下水位下降或因之产生地面下沉而被迫报废,农业成本成倍上升,农村用水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另外,过度开采地下水将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水量枯竭、耕地渍化等诸多环境问题。
8、农业用水效率低下。
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3. 4 %;同时还是费水大户,水的有效利用率平均仅为40 %,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到总用水量90 %,而灌溉渠系水利用率仅为30 %~40 %,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水平。
“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粗放型农业灌溉方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据估算,我国1 m3 水的粮食生产不足1kg ,而某些发达国家1 m3 水则达到2~3 kg 粮食产出。
农村生活用水浪费现象严重,生活供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现象随处可。
这是导致农村用水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9、灌溉工程老化,水利管理单位收不抵支。
大型灌区老化失修, 效益不能充分发挥, 并不同程度地存在险情。
造成老化的原因是多样的, 如自然老化、工程质量存在缺陷、规划设计不合理、资金短缺、管理不善等, 其中由于管理不善和人为破坏造成老化损坏的占10.9%。
如果不对这些老化的工程和设备进行改造和修缮, 供水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 那么可能难以支撑21世纪我国人口对粮食的需要。
除此以外,由于水价太低,造成经营单位亏损严重,生存困难。
(二)、农村污水处理的特点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水污染主要有如下特点: 1、规模小且分散 我国现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1997)”中将城市污水处理规模分为五类,其中V类为10000~50000m3/d。
我国的小城镇污水处理规模一般小于20000m3/d,重点是2000m3/d~5000m3/d。
而农村污水处理是不同于城市和中小城镇污水的第三种类型,其污水量比中小城镇还小很多,一般在1000m3/d以下,其中多数在500m3/d以下。
与城市和小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不仅居住密度小,而且有些户与户之间居住较分散、村与村间距也相对较远。
2、区域差异大 我国幅员辽阔,从冬季时间长达半年以上的北部到常年四季如春的海南,地理环境、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地区差异大,给污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
我国现阶段在污水处理领域普遍采用生物处理法。
在此过程中酶是主要的降解激发物质,而构成酶的蛋白质,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温度的降低其活性明显变弱。
研究还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种群组成、微生物细胞的增殖、活性污泥的絮凝性能、曝气池充氧效率以及水的粘度都有较大影响。
在大型污水处理厂,由于水量大,水温受气温的敏感程度小,而农村排水量小,导致气温对处理效果影响很大。
因此,我国南北方、东西部的气候环境不同,农村污水处理所适用的工艺及设计参数也有很大不同。
3、水量水质变化大 每天的不同时段,水质水量变化较大,且比较集中;特别是早、中、晚集中做饭时间,污水量达到高峰,是平时污水排放量的2~3倍;此外,农村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更没有经过合理的规划,雨污混排,受雨季影响,水量变化系数较大。
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主要是厨房用水和洗涤用水,由于农村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渗漏严重,农村生活污水的COD、BOD5普遍高于城镇生活污水,COD 350~770mg/L,BOD5 200~400 mg/L,B/C 0.45~0.55,可生化性好,SS 250mg/L,TKN 30~-40mg/L,PH 6~9,TP 2.5~3.5mg/L。
4、管理水平低 污水处理工程是一个由不同功能单元组成的系统,是一个特定“车间”,需要一定的水力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和机械设备等专业知识背景。
目前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站主要由村民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低,维护管理技术人员及运行管理经验严重缺乏。
5、资金短缺 农村供水排水设施建设与运营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是阻碍农村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
实践证明:工艺再简单,操作管理再方便的污水处理站,也需要动力消耗,需要一定的运行管护经费和定期大修资金。
以一个日处理200吨的污水处理站为例,采用常规工艺,日常运行费用以0.5元/吨水计,则年运行费用为3.60万元。
据北京市农村污水处理调研可知,这笔费用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要知道目前农村的普遍现实是许多地方自来水都是免费的。
6、缺乏工艺设计参数农村污水处理的规模比较小,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时如果沿用和照搬城市污水和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参数,这样势必造成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过高,其结果是建不起、也用不起。
缺乏有针对性的治理技术及工程设计参数制约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农村水污染现状,我觉得应该分几个方面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也许这些措施中互有交叉点,但是,我认为分工分责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面对农村水污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做1、加强宣传教育。
要积极采取广播电视、报刊、会议、标语、宣传车等有效措施,向农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唤起广大农民群众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防止乱排、乱倒、乱丢等不良现象。
2、修通排灌梁系。
村委会要尽快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密切配合基层水利部门,对被阻塞的河道进行铲除杂草、清理淤泥、拉走垃圾,全面整治,确保河道畅通,灌排方便,改善水环境 ,保证春耕生产用水和排涝工作顺利开展。
3、处理排放污水。
对那些食品加工厂、造纸厂等排出的废水,必须经过处理合格后方可排人河道,保证人畜饮用安全及农田灌溉无毒害。
4、多施农家肥料。
要求农民积极施用农家肥,既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减少污染,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资源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三、政府部门面对农村水污染应该怎么做水环境是一个大系统,农村水体污染防治必须着眼于大系统,必须按区域或流域进行综合防治,以防为主,防治并举。
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消除水体污染,从根本上治理水体污染。
(一)、总的来讲,政府应做到:1、要加大对治污设施的投入力度,对农村治理水污染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不断提高治污能力,缓解农村水污染恶化问题; 2、要借助新农村建设的契机,修建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尤其是要将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实现污水和垃圾处理一体化; 3、要推广建设沼气池,因为沼气具有能源、生态、环保、经济等多重功能,修建沼气池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活垃圾和人畜粪便,形成“猪-沼-果(茶、菜)”生态农业,可以改变农村卫生环境和农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可以有效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4、要加强水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尤其要让农民人人知道环境恶化所造成的后果,并将水环境保护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广大农民掌握治理污染的基本技能,如农村饮水源地的保护、水污染的防治、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机农业发展、有机肥使用等;5、要对农村环境污染大的企业进行环保改造,待其达标后方可允许生产,否则关闭或取缔。
(二)、具体来说,面对农村水污染,发挥政府职能还应该做到: 1、继续推进生态家园建设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211”生态建设工程,推动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生态示范户创建,切实让农民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让农村水环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
2、严把“绿色门槛” 从源头上防控水源污染,消除结构性隐患,促进各类园区建设,引导更多的项目退城入园、退村入园,坚决遏制重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与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