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年级周练生物试题(三)A卷(附答案)

高三年级周练生物试题(三)A卷(附答案)

跨膜速

膜外某物质浓度
高三年级周练生物试题(三)A 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 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 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
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 2.关于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组成ATP 的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B .生物体内ATP 转化的总量是很大的
C .ATP 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D .植物体内形成ATP 的途径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3.如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漏斗液面下降 ②漏斗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④烧杯内液体遇碘液变蓝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绿素都具有吸收、传递和利用光能的功能
B.活跃化学能都储存在ATP 中
C.不同植物固定CO 2的酶不同
D.C 5化合物是光合作用特有的 5.右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B .该物质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
C .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二氧化碳、乙二醇
D .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
6.表示生物界中存在的物质变化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过程只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B .乙过程只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无光时,甲过程一定不能进行
D .有氧时,乙过程不一定能进行
7.将发芽的小麦种子研磨后装入一半透膜袋内,扎紧袋口后将此袋放入装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

一段时间后,从烧杯的液体中取样并等量分装于试管中,各滴入不同的试剂进行相应的检测,最可能观察到
A .滴入碘液→摇匀→溶液变成蓝色
B .滴入班氏糖定性试剂→隔水煮沸→有砖红色沉淀
C .滴入苏丹III 染液→隔水加热→溶液变成橘黄色
D .滴入双缩脲试剂→摇匀→溶液变成紫色
8.右图所示为某阳生植物释放、吸收CO 2量与光照强度的
变化关系曲线。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情况下,若适当提高温度,则Y 点应向左移动
B .若曲线表示阴生植物,则Z 点应向左移动
C .若曲线表示C 4植物,横坐标为CO 2浓度,则Y 应向
右移动 D .当光照处于X 点所对应的强度时,细胞中产生ATP 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9.右图表示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被分解的速率,图中曲线表明酶的
A.专一性 B .高效性
C.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 D .催化需要适宜的PH
10. 下图是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面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CO 2
吸收量
CO 2
释放量 X Y Z W 光照强度
A. [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中,首先[H]与A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
B. [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其过程需氧气参与
C. [H]经②→④过程需要缺氧条件,该转变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D. 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
11.光照下,小麦(C3)植物叶片的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水光解释放O2B.固定CO2形成三碳化合物
C.产物ATP和[H]D.光合色素吸收并转换光能
12.下列关于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叶片反射绿光故呈绿色,因此日光中绿光透过叶绿体的比例最小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C.光照下叶绿体中的ATP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合成的糖经有氧呼吸产生的
D.光合作用强烈时,暗反应过程直接将3个CO2分子合成一个三碳化合物
13.在正常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某植物,当突然改变其条件后,即可发现植物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突然上升,则改变的条件是
(A)停止光照 (B)停止光照并降低CO2浓度(c)升高C02浓度 (D)降低C02浓度
14.大棚栽培植物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为了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应采取的措施是
(A)适当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中暗反应的效率
(B)适当降低温度,降低呼吸消耗,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适当提高CO2的浓度,提高暗反应的效率
(D)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物的生长
15.在实验条件下,测试某种恒温动物离体细胞的呼吸强度(E)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正确结
果是
二、非选择题
16.请围绕与O2有关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罩内,黑暗处理1h,罩内CO2含量增加了25mg;再给以lh的充足光照,罩内CO2减少了36mg,共合成葡萄糖45mg。

若呼吸底物和光合产物均为葡萄糖,则光下呼吸作用强度为 CO2/mg·h-1。

上述连续2h的实验,植物净积累葡萄糖 mg。

(2)有人利用上左图水生动物耗O2量测定装置,研究一定水温下金鱼耗O2量随水中氧分压而变
化的规律,结果如右图。

左图中流量计(A)用于控制和测定水流量,呼吸室(B)中放金鱼,C为恒温电热器。

①放入金鱼前,需分别采集呼吸室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样,并测定溶O2量,其目的是:。

②右图结果是选择体重相似的健康金鱼实验的结果,为何实验金鱼的体重要相似?。

限制P点、Q点下金鱼耗02量的因子分别、。

由图推知,金鱼属于 (恒/变)温动物。

③金鱼能忍受缺O2。

5℃下分别生活在氧分压为0和20mmHg氧分压水中12h的金鱼,前者组织和水样中的等含量明显高于后者。

16.植物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多种条件,如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必需的矿质元素等。

为验证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目的(略)
(二)实验原理(略)
(三)实验步骤:
①配制含有蔗糖、水、琼脂及植物必需的所有矿质元素的1号培养基和不含Mg2+(其它成分和1号均相同)的2号培养基,调至适宜pH,备用。

②取250mL锥形瓶四个,标号甲、乙、丙、丁,分别装入等量培养基。

甲、丙、丁均装入1 号培养基,乙装入2号培养基,并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冷却。

③选取40粒小麦种子,用清水浸泡后,消毒,将种子的胚剥落下来,去掉胚乳,在无菌条件下,将胚等量接种在四个锥形瓶的培养基上。

④将四个锥形瓶置于以下条件下培养:
甲和乙:充足光照、适宜温度30℃;丙:黑暗、适宜温度30℃;
丁:充足光照、温度10℃。

一周后,观察胚萌发后幼苗的颜色。

(1)为什么每个锥形瓶中均接种10粒种子的胚,而不是只接种1粒种子的胚?。

(2)实验中为何不采用完整种子萌发的方法,而是去掉胚乳,将胚接种在培养基上萌发?。

(3)①甲与乙对比说明:。

②甲与丙对比说明:。

③出现丁现象的原因是:。

(4)如果把甲培养基中的幼苗移入盛有完全营养液的广口瓶中进行培养,要保证幼苗良好生长,应如何控制培养液的条件?。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高三年级周练生物试题(三)A卷
答题卡
16. (1)
(2)①


17.(1)
(2)
(3)①


(4)
高三年级周练生物试题(三)A卷参考答案
1C 2A 3C 4C 5B 6D 7B 8C 9B 10B 11C 12B 13D 14B 15C
16. (1)30(1分) 7.5(1分) (2)①作为空白对照,排除水中其它生物或有机物质的耗02量对结果的干扰,以校正误差(1分) ②不同体重金鱼的耗()z量有差别(只要合理均给1分) 氧分压(1分)温度(1分) 变(1分) ③乳酸(1分)
17.(1)因为种子的发芽率未必能达到100%,若只接种1粒种子的胚,可能不萌发,而影响实验结果(2)培养基相当于种子中的胚乳,为胚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考虑到胚乳中可能含有镁离子,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去掉胚乳,改用相应的培养基(3)①镁是叶绿素合成所需的条件②叶绿素合成需要光③叶绿素合成需要适宜的温度(4)保证适宜温度和pH、通气并及时添加水和营养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