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课件

纯音测听法、听力图及其临床意义(新)课件


左耳听力曲线正常
右耳假阴性
赵方丹,男,13岁,右耳听力减退、耳鸣2天。 被诊为分泌性中耳炎
频率Hz 250 500 1000 2000 3000 4000
dB
67.5 58.0 42.5 31.0 30.0 35.5
下列情况,听力计应停用并行基础校准
一个或几个频率偏离大于标定值3%以上; 在70dBHL,测定一个或几个频率的声压 级偏离GB4854-84所规定的数值,在500~ 4000Hz大于3dB,在6000~8000Hz大于 5 dB。 听到其他任何不应有的声音。
GB8454-84纯音气导标准等效听阈声压级
用9-A型耦合腔TDH3耳机(dB) ,Hz
125 250 500 1k 1.5k 2k 3k 4k 6k 8k 40.5 25.5 11.5 7.0 6.5 9.0 10.0 9.5 15.5 13.0
纯音骨导标准等效听阈力级(GB11669-89)
以1uN为基准 骨导耳机位乳突部
Hale Waihona Puke 1.声阻抗与共振频率外耳及中耳是从空气(低声阻)至内耳液 体(高声阻)间一种阻抗匹配变压器,获得 最佳频响效应。
外耳频响效应,典型共振峰位于 2700Hz,振幅可达17dB.。
中耳结构借助于弧形鼓膜机制、听骨 链杠杆作用及鼓膜与镫骨底板面积之比, 完成阻抗匹配作用。
影响中耳传导的因素有三
质量(惯性成分),劲度(弹性成分), 摩擦力(阻力成分)。
两次1kHz阈值差别大于10dB,应重测。 如两倍频程频率阈值相差>20dB应测半倍 频。 骨导通常仅测0.25~4kHz。从250Hz开始 。
上升法和升降法
上升法为降10升5。以上升法常用。 升降法为降5升5,反复3~5次。 气导耳机压瘪外耳道口,语言频率减少 15~20dB。 骨导耳机放在耳后不同位置,可相差 20dB。
基础校准
每两年进行一次, 校准程序按GB4854-84及IEC645要求进
五、测试环境
测听室的环境噪声,可使测试纯音受到掩蔽, 听阈提高。故测听室内环境噪声的声压级按 GB7563-87要求,不应超过规定的数值。
测试过程,测听室内不应出现无关事件或他 人干扰。室温应在15~350C,相对湿度在 30%~90%,定时换气。测试者能清楚看到被 试者的行为,而被试者不应看到测试者的动作、 仪器显示部分及测试结果。
七、临床掩蔽问题
临床测听的掩蔽主要是对侧掩蔽,其目的 是使非测试耳的听阈提高,而不影响或干扰测 试耳的结果。
当测试耳声音过强时,声信号可经颅传至 非测试耳的耳蜗,此现象称声音交叉。交叉听 力是否产生,在于非测试耳耳蜗的骨导阈值。 如测试声强减去耳间衰减值后大于骨导阈,则 产生交叉听力。此时为非测试耳的反应,即影 子曲线。
位移式振动可能是内耳的主要振动形 式,前庭窗与圆窗的压力差与相位差是引 起振动的根源,由于两窗间质量和劲度的 差别,适应各种不同频率,造成不同的谐 振范围,外耳、中耳、内耳不同病变可能 出现不同的骨导听阈偏移。
位移式骨传导
挤压式骨传导
三、纯音听阈测定的临床意义
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 观察治疗效果及病程中听阈变化。
磨擦作用产生声阻(R),质量(M)和劲度 (S)作用结果产生声抗,三者相互作用形成 声阻抗。
劲度在中耳传导系统中起主要作用。中 耳劲度取决于鼓膜、鼓室气垫、听骨链、 镫骨底板及内耳淋巴液的弹性。
劲度声抗的倒数即声顺,两者互成反比。
2.骨传导机制
包括位移式振动(惯性)、压缩式 振动、颅骨-鼓室振动。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准确而符合标准的纯音听力计; 符合标准的隔音室; 经过严格训练的测试人员。
四、手控听力计的标准
国家计量法规,纯音听力计属国家强制检 定的计量仪器,应按GB7583-87规定校准。
耳听检验
每天测试前,由听力正常固定测试者在低 听级(10~15dBHL)及高听级(气导 (60dBHL,骨导40dBHL)处仔细辨别两个 耳机在各测试频率有无失真,有无衰减器和 声开关发出的瞬态声,及其它不应有的声音。
纯音测定
听力检查法
主观测听法 音叉检查 纯音听阈测听 耳蜗性及蜗后病变测听法
客观测听法 声导抗测听 听诱发电位 耳声发射
【纯音听阈测定】
一、目的
测定听力损失的类型; 确定听阈提高的程度(听觉的灵敏度); 观察治疗效果和病程中的听阈变化。 是临床听力学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测听 项目。
一个符合IEC-645要求的听力计,定期 按GB4845-84校正听力零级,按规范测 试要求(包括正确使用掩蔽),所测得的听 力图,能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有时对儿童及不合作患者在0.5、1、2、 4kHz任一频率用纯音反复测试所得真实 可靠的听阈,其价值并不逊于客观测听 结果,二者亦可相互验证。
二、基本概念
听觉系统可视为一频谱分析器。这 种频率分析功能,虽主要在内耳及其后 逐级中枢,但实质上是从外耳、中耳即 巳开始。人们期望从听力图对耳聋进行 定性、定量和定位诊断,实际上听力图 更多的反映外耳、中耳及内耳的功能变 化,因一侧大脑皮层病变,几乎不影响 纯音听力图。
六、测试步骤
测试前准备
耳镜检查 了解外耳道及鼓膜情况。 详细记录 包括姓名、年龄、听力计型号、 日期,简单询问病史,从对答中了解受试者听 力损失情况,初步了解听力损失程度。 仪器准备 电源接通后预热10分钟。 去除受试者眼镜、头饰、助听器等, 向受试者说明如何配合检查。
测试方法
先测较佳侧气导,从1kHz开始,后测2、3 、4、6(8)kHz,再测125、250、500、 1kHz。
主观校准检验
对一名听力正常(每一测试频率都不超 过25dBHL)稳定的受试者测一基准听力 图,每周一次,将受试者测听结果与基 准听力图对比,如任一频率的听级超过 10dBHL,该听力计应停止使用,进行 客观校准或基础校准。
客观校准检验
至少每三月校准一次,将听力计衰减调至 70dBHL处,测量所有测试音的频率是否在 规定范围内,如符合要求,分别测量两个耳 机每个频率测试音的声压级,根据使用耳机 型号,把测得的声压级与GB4858-84所规定 的数值的数值进行比较。与校准纯骨 GB1169-89导的标准零级按的数值进行比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