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丹柯》《炼金术士》(小说主题)学习目标1领会小说主题以及常见的表现主题的方法。
2把握小说主题与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够多角度分析思考。
重点难点1小说主题的多元化解读。
2小说主题的实现手段。
学法指导以教材为范例,多角度分析探讨小说主题,领会创作者意旨的同时生发自我思考。
【课前预习案】一、字词积累祈.祷(qí)荒谬.(miù)不妨.(fáng )深邃.(suì供.应(gōng )弥.天大谎(mí)黏.泥(nián )龌龊..(wò,chuò)着.迷(zháo )羊圈.(juàn )名副.其实(fù)二、文学常识1.小说的主题是一个关乎小说价值的重要问题。
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出现一些题材,比如“爱情”“战争”“复仇”等,我们将它们称为_母题____。
古今中外,几乎所有的小说都可纳入“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等宏大___母题___中去。
2.世界上仿佛就有两种文学,一种是让你娱乐,一种是让你思索或边娱乐边思索_。
作家写小说的最终目的,似乎也不外两种,讲故事__或是___讲道理。
3.表现主题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自觉的是指思索(或思想)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丹柯》和《炼金术士》,不自觉的是指以故事___为目的的小说,如《一千零一夜》。
4.主题鲜明是小说的忌讳,因此,要形象大于思想,要模糊处理。
5、如何把握小说相对合理而复杂多义的主题而不至于被认为是误读呢?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三、知人论世■高尔基(1886-1936),苏联(国籍)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_的奠基人。
他出生于木工家庭,早年丧父,11岁即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底层社会成了他“大学”的课堂。
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炼金术士》又名《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巴西(国籍)作家保罗·戈埃罗(人名)最负盛名的小说,这部象征色彩极强的寓言故事被誉为“影响读者心灵一辈子的现代经典”,曾在美、法等18个国家名列畅销书榜首。
文章以“炼金术士”为题,其含义是人生也是一次炼金的过程,只有经历越多,才能炼出越加纯美的人生之金。
【探究案】一、整体感知(“作品一旦产生,作者就死了”,因此你对小说拥有绝对的发言权)1.《丹柯》的主题明确:通过描写青年丹柯牺牲自己带领族人克服重重困难走出黑森林的故事,歌颂了丹柯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和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丹柯悲剧命运的沉痛哀思。
2.《炼金术士》的主题明确:少年寻宝的故事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每个人的财富都在自己身边,但要敢于去追求,这需要勇气、智慧、执著,并做好经受艰难的考验的准备。
即使最终没能实现,而追求的过程也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它使你远离平庸和无为。
3、从这两篇小说中摘录几句富有意蕴或能够揭示主题的句子(不少于5句),然后选出其中一句点评。
摘录:①人们老是坐着在想,可是任何一桩事情——无论是工作也好,女人也好,都不会像愁思那样厉害地使人身心疲乏。
②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③丹柯嚷着,高高地举起他那颗燃烧的心,给人们照亮道路,自己领头向前奔去。
④我只会释梦,不知道怎样把梦想变为现实。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生活要靠女儿供养的原因。
⑤好象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别人该怎样生活,但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自己的生活该怎样,就像释梦的老妇人,不知道如何把梦变为现实。
⑥在那个时候,人们敢于去梦想,也敢于去企慕那些他们希望发生在自己生活里的奇迹。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种神秘的力量试图证明,实现天命是不可能的事。
⑦不管你是谁,也不论你做些什么,当你真心梦想着什么的时候,你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⑧“人们很早就开始学习生活的道理,”老人说道,带着一种痛苦的表情,“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人生就是如此。
”⑨如果你一开始便把自己还没到手的东西预支给别人,那你就会失去为之奋斗的愿望。
……让你知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其代价……⑩你的财宝所在之处,也将是你的心灵所在之处。
⑾男孩告诉他自己,在实现自己天命的旅程中,他已经学会了他需要知道的一切,经历了他可能梦想到的所有事情。
⑿任何一个人都能在自家的后院里建一座金字塔。
点评示例⑿:牧羊少年圣地亚哥历经艰险来到埃及的金字塔下寻宝,最后却被告知,宝藏就在他的国家西班牙的原野上,最后他终于“知道了他的财宝的藏身处”。
其实,真正的宝藏不是金钱、珠宝,一个有梦想并且为之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会把身边的一切都当作财富,包括厄运、挫折等。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蕴藏着财富的金字塔,它不在埃及,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在自己的后花园里。
4、浅析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
明确:鲁迅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小说《丹柯》的悲剧色彩也正是从英雄丹柯的毁灭上体现出来的。
族群后有强敌环伺,前临不测之险地,正当他们准备去做奴隶时,美少年丹柯横空出世,被族群推举出来带领大家。
但一遇到密林的阻隔,族人们就开始抱怨,而大雷雨来临时,众人更是对他争相诋毁、责难,甚至要“弄死他”,为了中止人们毫无作用的抱怨,尽快带领大家走出森林,他毅然掏出了自己那颗真诚的、燃烧的心。
然而,当族人走出森林为胜利欢呼时,却忘记了带领他们穿越黑暗的丹柯,更有胆小之人,因害怕丹柯那颗仍在燃烧的心而不惜用脚将它踏灭。
小说的悲剧性不仅仅体现在英雄的毁灭上,英雄不当毁灭而被毁灭,毁灭之后却还不为那些被拯救的人所理解,这才是真正的的悲剧之所在。
5、《炼金术士》中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主题?明确:《炼金术士》的寓言色彩非常明显,主题的哲理包孕在故事之中。
圣地亚哥梦中的财宝不过是个人梦想的象征;卖爆米花的小贩是以经济实力为借口无限期的延迟寻找自己的梦想,最终碌碌无为的人们的象征;茫茫的沙漠、遥远的埃及则象征着寻梦之旅的重重磨难……(寓言——一种文学样式,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表达了抽象的哲理,往往含有讽喻或劝诫之意。
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一般具有象征的意义,其深层含义需要读者自己思考体会。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
它要求象征之物和被象征之物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能使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象征往往是对比喻等多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它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只用于某些章节。
)【提升案】1.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1)老人在广场的角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2)命运给了他种种________________,而梦想始终指引他策马前行..。
(3)这个牧羊人离开了他的羊群,去追逐一个他曾________________做过两次的梦。
(4)那闪光是如此强烈,_______________男孩有一阵双眼失明。
A.消逝启示偶尔以至.. B.消逝启事偶然以致C.消失启事偶尔以至D.消失启示偶然以致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C)A.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几经波折后终于尘埃落定,新方案更加突出了语文、数学的基础地位。
B.当你和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胡说八道会弄得你不知所云....,不知该说什么好。
C.这些小说主题中的精神高度使小说不会随事过境迁而磨灭,他们永恒地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之中。
D.有些可惜的是,传统强队俄罗斯团体决赛仅取得第八名,大有江河日下的感觉。
3.下列各项有语病的一项是(D )A.在我们生命进程的某一时刻,我们的生活便脱离了我们的掌握,而被命运所控制。
B.圣地亚哥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对这个传说怕得要死,生怕被吉卜赛人捉去。
C.在他面前,在月光以及沙漠的反光映照之下,耸立着肃穆而壮丽的埃及金字塔。
D.男孩有些惊讶,老人不仅读过这本书,而且还认识字。
4. 快速阅读王叔文的《河豚子》,你认为小说的主题侧重什么。
河豚子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年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夜,已算是困难极了。
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进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啊!让我们吃哟!"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来吃,自己托故外出一趟。
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午了,还不见他回来。
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
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于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了,河豚的子,还依然煮着。
他归来了。
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
他想像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
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外闪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还没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的吃着。
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的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的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明确:“变化产生美”,“变化规律”是“文学成功的重要原则”之一,文学家的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即使在小小的有限的篇幅里其结构也要有曲折别致的变化美。
王任叔的微型小说《河豚子》在情节结构上匠心独运,尺水中,波澜起伏。
主人公在一家老小无法一起挨日子的情况下选择了一条死路——服毒。
当他弄来一篮河豚,悲痛欲绝地回家,迎来的却是饥饿着的孩子们的欢笑。
这是情节上的第一折;他不忍心看到妻儿惨死,暂时避开,一直到了黄昏时分,才鼓足勇气回家准备接受一家尸体枕籍的惨状时,迎来的却是孩子期待、欢迎的目光和欢呼声“爸爸!我们是等你来一起吃呢!”此又一折;他只好忍着悲痛和不知情的妻儿“争争抢抢”同吃河豚,然而河豚因烧煮过久,毒性已除,全家居然活下来了,“还要安安稳稳地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