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

工作心得: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最新)一、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当今世界,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影响力的一项重要表征是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渗透和带动。

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改变了原有的以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为主要增长方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和内容改变了原有人类社会发展的生产力结构,从而使知识经济以文化经济的全新转变成为现代国家发展的关键产业。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成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选项。

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文化产业发展和成长预留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文化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探索符合民族和区域实际的特色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优化文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策略和路径。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首次将文化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并提出支持和加快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建设。

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

“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作为重要战略布局被纳入顶层设计。

《国家“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并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文化改革规划中。

2012年3月出台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再次聚焦特色文化产业,明确将“挖掘各地特色文化资源,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办法,引导特色文化产业有序聚集,发展壮大一批特色明显、集聚度高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作为“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

2014年3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鼓励各地结合当地文化特色不断推出原创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2014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以专项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保障。

特色文化产业是国家在总结过去十多年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当前文化消费快速增长趋势提出的发展思路。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看,内容不足、同质化成为制约产业成长的重要瓶颈。

而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这种天然差异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目前存在的文化创新力不足和区域发展的同质化问题,促使各地区依托其文化资源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避免一哄而上的同质化竞争。

在“特色驱动”方针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为文化资源富集地区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维度。

二、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与模式1.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和技术复制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生产方式,最大范围地塑造着人类趋于一致的生产关系和生活状态。

这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过去农耕和手工艺生产方式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不仅使经济生产实现了全球合作,作为社会符号系统的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也在日益激烈的冲突和交流过程中体现出同一化的趋势。

⑤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这一趋势,但现实中具有多元色彩的文化生态在一些民族和区域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特有的文化风貌。

在特定区域范围内,由具备个性化、差异化特征的文化风貌所构成的文化系统即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植根于一定区域内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有生产生活习惯、社会风俗、民族信仰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人文特色。

从根本上说,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是区别于其他地区,得以存在、繁衍和发展的内在根基和精神动力”⑥。

地方特色文化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和存在形态,延续着特定区域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基因,承载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维护着世界文化生态的多样性。

从文化价值论的角度,特色文化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顺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结合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禀赋,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特色文化价值阐释与传播的重要方式。

特色文化产业是指依托各地独特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转化、科技提升和市场运作,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形态。

⑦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立足各地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功能定位,把富有特色的区域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产业优势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地方特色文化及其资源禀赋是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依托,多样化的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特色文化产业的产出对象。

因此,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可理解为具有差异性的地方文化资源在市场导向下,通过资源整合、创意提升、科技应用、资本运作等路径融入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和商品转化的过程。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

具有差异化的文化资源融入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形成了充满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态,拓宽了文化产业的边界,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容,并不断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创新性的变革。

文化消费市场的层次化和多元化,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与多向度整合、配置,创意与科技对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的渗透提升,推动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

⑧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产业形态主要有工艺品生产销售产业、演艺娱乐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特色节庆产业、特色展览产业等类型。

2.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特征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小众化的特征。

地域性体现在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依托当地的自然环境、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政策环境发展起来,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各类产业形态都是以地方文化元素为主体,由地方居民自发、自主的动力或潜力动员发展而形成的文化集聚形态。

这也就形成了以地方特色、地方条件、地方人才为基础,同时又以地方本身利益作为理论推演为出发点,考虑以地方既有的文化资源,并且参考外来的知识、技术、制度等,自主地创造出适合本身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的目标来推动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⑨独特性是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类型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植根于地方特色文化之中,“是一种意象符码,通过共同的文化符号的传输,人们可以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有利于增强对地方的归属感”⑩。

因此,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独特性体现在它所依赖的具有地方独特特质的文化系统,这也是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鲜明的传承性是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

地方特色文化在一些地区保存至今得益于文化的传承性。

特色文化的传承性直接影响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体现在拥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大多依靠师徒传承、家族相传的形式生产、创作,并以此扩大规模、扩散影响,表现出不同于其他文化产业类型的活态性和延续性。

小众化指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局限于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产业半径较小,产业规模不大,相对于大众化的文化产业类型消费群体有限。

小众化使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文化折扣,跨越一定的文化区域后,区域外的消费者在接受度上会大打折扣。

这种折扣很难消除,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打破这种折扣,同时要保留特色,这是相互矛盾的。

(11)上述特征是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共性特征,也是宣纸文化产业特征的集中体现。

鲜明的地域性、独特性、传承性、小众化特征使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文化产业类型,影响着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建立。

3.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是基于不同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战略指导性。

由于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是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转化形成的产业,对文化资源的依赖性较强。

因此,上述模式对不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并不突出。

根据特色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点并结合各地的实践,可归纳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常见的三种模式:产品展示模式、创意转化模式、科技融入模式。

(1)产品展示模式随着现代性对人们生产生活的渗透,传统文化的边界逐步被解构。

在此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的地方文化具备了被展示的特征和要素。

在市场机制下,通过差异性、独特性文化产品的展示,地方特色文化逐渐向可参观性的产业形态发展。

此外,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体验性消费为特征的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体验属于他人的生活而又与自我息息相关的不同事物,这种渴望旅游的现代观念,催生了可参观性。

(12)地方特色文化及其形成产业形态后的可参观性使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展示模式变为可能,并成为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最常见的模式。

产品展示模式是以现有的文化资源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及其配套服务、文化展演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通过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出的产品进行展示,吸引消费者参观、体验并购买文化产品,在“生产—展示—销售”的产业链条中实现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产品展示模式所提供的文化产品以初级或原生产品为主,展示形式包括动态展示和静态展示两种。

动态展示包括展示性的生产、创作、表演,具体表现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活态展示,如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现场展示,传统舞蹈、音乐、戏曲等民族民俗艺术表演,融入地方特色的书法、绘画创作演示,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的演艺活动。

静态展示主要是所生产的物质形态的产品及其初级衍生产品、文化产品的生产工具的展示,如工艺产品的展示、博物馆大部分文化产品的展示。

产品展示模式下,地方特色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的原始形态或初级开发形态为主。

因此,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产品展示模式的建立主要取决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特质及丰富程度。

尤其是特色文化资源的特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品的形态和文化服务的供给类型,规定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和产业联结方式。

(2)创意转化模式创意转化模式是立足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的发展模式。

该模式分为两种情形:一是对地方原始文化资源的创意开发和转化,即对原始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包装,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意性的文化产品并输出到市场。

如2008年,安徽省黄山市整合黄山的奇幻风光和徽州文化的精髓,并对文化元素进行创意性地提炼、融合与包装,创造性地开发出以独特的徽州文化与现代舞美完美结合的演艺产品——《魅力黄山》,推向旅游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