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人物性格探析研究性课题报告班级:高二年级412班指导老师:新华组长:万凯组员:黄伟晴晴晓雪王阔王鑫淼庞博杜林峰万课题名称:《三国演义》人物性格探析课题研究涉及的主导科目:历史课题研究涉及的非主导科目:语文研究目的: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在性格研究意义: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研究容:1.了解《三国演义》的具体容;2.总结《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特点;3.思考《三国演义》对于现代人的价值与意义。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操、备、权、诸亮、周瑜、关羽、飞、云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历史演义小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一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方法发挥得很好,一方面,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人物相似类型的人,所以又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美化、恶搞、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从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套路可以知道,《三国演义》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容。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演义小说的先河,是“用浪漫主义的想象“改造”史实的例”,在唐传奇故事把佛教文学艺术初步本土化基础上,进一步把佛教文学艺术应用到历史演义小说领域。
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大部分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演义小说,但成就都没有超越《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分析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
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
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亮的垫底人物。
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亮。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亮一筹,根本不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赤壁之战乃周瑜等人之杰作。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他人而虚构,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寿评价周瑜“性度恢廓”,另外洪迈、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权曾为其素服吊丧。
周瑜性情开朗,气度宽宏,深得维恩显着。
精通乐律,即使在醉酒时也能听出音律的错误。
操:历史上的操性格非常复杂,寿认为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
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与人议论,谈笑风生。
“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操是奸诈多疑的人物典型。
诸亮:诸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之多智而近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侮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马超投降备后,封为平西将军。
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备,不避艰险。
下邳被俘,投降操,但心系备,只是有感于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归前为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乃至今后华容道“义”释操。
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地扭曲了。
备:寿对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及其白帝城举国托孤于诸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机权干略,不逮武,是以基宇亦狭。
”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失败”一面,给人以“仁慈”和“重义”的感觉。
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
他初见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
这与诸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
操大军南征荆州时,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抗,劝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
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抗。
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亮式人物,权对他也极为欣赏。
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
飞: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云: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权:、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吕布: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马谡: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维: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他还继承了诸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董卓: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
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
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
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禅:后主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
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
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修: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
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操所杀。
研究方法:1.资料收集法2. 文献法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活动步骤:1、确定课题。
2、开展小组讨论。
3、收集资料。
4、综合整理。
5、总结。
6、研究结果和分析。
可行性分析:人员条件:热情度较高,会尽力完成。
物质条件:上网和查找资料较方便。
预期成果:同学们能深刻理解《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在性格,并将《三国演义》中各人物身上的优势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来。
总结: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两家的合作、诸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操的试探,、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如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飞“威震长坂桥”、云“单骑救幼主”、诸亮“七擒孟获”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我们的活动圆满结束。
参考文献:1.《三国演义》2.《三国会要》3.《资治通鉴》4.《诸亮传》5.《易中天品三国》6.“百度知道—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7. “百度问答—三国演义精彩情节”8. “新浪博客—梦回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