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计原理课程大纲设计

设计原理课程大纲设计

设计概论课程复习纲要总纲:1、绪论2、设计发展史3、设计方法4、设计形态5、设计美学6、设计与市场7、设计批评第一章、绪论1 .设计的概念★注意的问题:1、设计的名词解释:2、设计的动词解释3、设计的广义含义核心特征:目的性4、设计的狭义含义★需要了解:1、设计词义的演变:《牛津大词典》分为名:动;解释a、15世纪前后b、18世纪c、1974 年d、现代对它的四个解释:1、2、3、42、现代设计的自身特点:a、设计与生产的分工、以及设计师的诞生b、强调没有既定模式的开发性设计c、功能与造型的一致性3、中国设计一词的演变(需要了解)2 .设计的范畴和分类:2.1设计的范畴广义的概念、狭义概念不包括★注意的问题:1、设计与工程的区别:解决人造物与人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2、设计与美术的区别:目的不同3、设计与工艺的区别:意义》工艺2. 2设计的分类种类:A以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分类:B《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分类C以目的分类:(本书使用分类)视觉传达:定义:分类6个(掌握每个的定义)三要素:1、2、3、三步骤:1、2、3产品设计的分类:定义:分类4个(掌握每个的定义)环境设计的分类:定义:分类5个(掌握每个的定义)3 .设计与文化的相关性A、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过程:18世纪前艺术的存在以技艺为主特征一一分工细致艺术技术分家艺术自由化 ------- 大美术小美术观点出现——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提倡应该向小美术发展B、设计与科技的关系:共同变化设计与科技关系的三状态:1、古代技术时代2、近代技术时代3、高科技时代a、b、第二章、设计发展史1、中国设计发展史(手工业时代设计为主)石器时代到先秦(石器一一开始打砸石料做工具一有意识的塑造造型)(彩陶一一绘有黑色、红色装饰纹样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以a自然动物和抽象图形,b造型品种繁多)(青铜器一一红铜+锡的一种合金色泽青灰;早期模仿陶器;商晚器类繁多,造型雄浑庄重,文饰精致,云雷纹为底衬的主纹;西周“礼制”衰弱取代商的“酒器组合”为“食器组合”中期造型简率、纹样质朴,春秋向生活发展。

)秦汉至隋唐时期(金属一一新品类、新设计、新风格出现---铜人铜马镜子一一南北朝---广铸佛像一一瓷器发展代替铜制品)(漆器一一在战国基础上大力发展,汉为顶峰。

造型分为实用型、仿青铜器型、仿动物型设计三种秦汉后有所发展,但部分日用品被瓷器替代;魏晋用于佛像形象逼真;唐进入高峰在装饰方面发展)(瓷器一一夏商时期,白陶具有某些瓷器的特征,春秋时期出现了胎质坚密,器形规整的青釉器东汉青瓷烧制成功,标志陶到瓷的工艺飞跃魏晋南北朝:南方,以青瓷为主北魏转向北方,黑瓷和白瓷工艺;唐代北方多“南青北白”代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染织一一春秋水平较高汉代飞跃发展一提花、染色、唐代——中外交流,丝路远传)五代至明清时期(陶瓷一一宋创造出各种独具风格的瓷器品种,产量、艺术质量取得成就;釉色增多:除了青、白和黑外彩瓷、花釉;装饰手法丰富;许多日用品取代铜器、漆器。

元代:技术进步,青花、釉里红形体巨大,胎骨厚重、粗犷有力。

明清一一景德镇成为官窑,成为陶瓷中心。

青花富有中国水墨情趣(染织一一唐代:追求艳丽、豪华、丰满宋代:纹样设计清淡自然和端重庄严在此发展,加入了西域文化和蒙古民族文化的烙印明清:中国的最高水平)(家具一一商周到三国的跪坐东汉:胡床引入一一南北朝普及民间、床、榻增高唐、五代:大变革,桌椅较高日用家具出现适合垂足而坐的新形式两宋:各种类家具的普及民间明清:继承宋代框架结构和明的高超工艺水平基础上新时代)(建筑一一)2、西方设计发展史(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设计发展及其成就)一、古代西方的手工业设计(西方的设计艺术)1、古希腊建筑方面的成就:雅典卫城(多)经典柱式:多立克、爱奥尼与克林斯器物方面的成就:陶瓶三种装饰手法:黑绘、红绘、白绘2、古罗马材料上的成就:混凝土的出现建筑方面的成就:拱券建筑在罗马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代表作:罗马万神庙和斗兽场器物方面的成就:玻璃制品、金属工艺书籍《建筑十书》3、西方中世纪的设计艺术绘画、雕塑受到控制相对以前有所退步,而工艺美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发展良好,装帧设计比较发达。

建筑成就: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特色:飞券结构、垂直向上、玫瑰窗等4、文艺复兴到18世纪末设计经历的三阶段:a、15~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标志文艺复兴在建筑领域的开端是:二、早期工业社会的设计现代设计经历的震荡过程包括两个阶段:A、1760~1850 年裹足不前,陷入危机B、1850~1914 年力图挽救探索现代设计新路的阶段。

(了解)1、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工业革命的影响a)设计行业从传统手工艺制作分离开来b)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及运用c)设计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2、工艺美术运动a)威廉•莫里斯设计范围:以家具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设计为主,兼有陶瓷设计、金属设计、室内设计、雕塑等等几乎包括了日常用品的全部设计风格:学习哥特式艺术、追求中世纪浓郁的建筑装饰风格同时提倡设计崇尚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采用植物中自然线作为装饰范例代表作:红房3、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源于工艺美术运动,与其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

但是有着不同的是新艺术运动完全放弃了任何形式的装饰风格,走上了自然风格,在装饰上强调曲线和有机形态。

★注意:a、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相似处b、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不同处4、在现代设计产生之前,人类的设计艺术活动就一直未间断,距今3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在从猿到人的漫长的过渡时期中,人类已经开始了制造工具的设计史。

二、现代设计的形成时期认为机械化和新技术是提高德国设计艺术的前提,反对设计上对单纯艺术风格、单纯装饰的盲目追求,主张设计艺术必须追求目的,讲究实用功能。

1.德国工业同盟A、提倡艺术、工业、手工业的结合B、主张通过教育把不同设计结合C、强调走非官方路线D、大力宣扬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E、坚决反对任何装饰F、主张标准化批量化生产代表人物与代表作:2.荷兰风格派运荷兰风格派也是现代主义重要的部分,它是由一群艺术家、设计家组成的群体代表人物:蒙德里安3.俄国构成主义运动三、现代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一一包豪斯宗旨:创造一个艺术与技术接轨的教育环境,培养出适合于机械时代理想的现代设计人才,创建一种全新的设计教育模式。

历史意义:一、它对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在建立、传播和设计实践上的影响A、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B、设计的目的是功能而不是产品C、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法则进行二、是它对现代设计教育体系的建立所起的作用四、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5、后现代设计一、现代设计的持续和反叛“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西方发达社会的文化思潮,涉及到文学,历史、艺术、哲学、政治等领域。

1、查尔斯詹克斯最早提出来用来命名60年代以来出现的一切与现代主义背离的建筑新趋势2、罗伯特文丘里在他《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明确的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主张3、在为母亲设计的栗子山住宅中将其运用到起中代表建筑:查尔斯摩尔的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格雷夫斯的波特兰大厦会唱歌的水壶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一一后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具有一下几个方面:(1)后现代主义设计反对单调的现代主义,反对形式的单一化,恢复了装饰的特点(2)后现代主义设计带有一种折中主义风格,采用的对象从哥特到巴洛克,从古典主义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将这些历史风格进行抽象、混合、拼接(3)后现代主义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它的娱乐性,现代主义的理性、单一风格使得世界大都市几乎变的一模一样,后现代主义就是用调侃的手法来达到舒展的感觉。

三、其他地区设计史(古西亚埃及等)1、古代两河流域的设计艺术{现实的生活}苏美尔时期一一古巴比伦王国一一亚述王国一一新巴比伦王国陶器方面的成就:花纹的丰富城市建造的成就:空中花园(现代建筑的延续)巴比伦的建筑风格:1、2、饰面技术的发展:彩色砖石、贝壳饰面一一琉璃饰面技术2.古埃及(公元前3100 )的设计艺术{神灵与君权}实用标准文案3、早王国 中王国 新王国工艺方面:家具、金属、最高成就在建筑方面的陵墓代表作:金字塔(胡夫金字塔)柱子的样式:1、2、3、4知识点: 金字塔的演变过程3 .古伊斯兰设计艺术(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色调:红、黄、蓝等高纯度色彩, 多以几何、抽象,植物纹样为主 阿拉伯数字的变形。

伊斯兰建筑成就:清真寺、公共浴池。

4、日本设计上古时期:受外来文化影响不大,设计表现出明显的岛国特征和单一的民族风格唐风时代:中国文化佛教的冲击,极大变化,中国朝鲜的佛教文化的派生体 唐风向和风过度:手工装饰细腻手工艺:漆器第三章、设计方法设计的三种方法:1、2、本书的方法是2具有特色的还有本书的设计方法分为两个部分:a、设计调研 1 确定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广泛的调查2――研究归纳调查信息并编写调研报告★注意:设计调研的过程:设计调研的定义:调研报告:b、设计的展开1――设计构思2――设计表现★注意:设计构思的定义:设计构思的几种方式:继承法联想法借鉴法仿生法逆向思维法★注意:设计表现的定义设计的表现方式:草图设计效果图设计工程图设计模型c、设计的实现1 ――设计的审核2――信息的反馈3――生产与销售★注意:设计审核定义过程产品投放市场后,分析研究反馈信息工作的重要性第四章、设计形态形态的概念、分类1、设计形态的定义、分类2、各类设计形态的特点:a、二维设计形态的特点b、三维设计形态的特点3、与设计形态相关的若干要素:a、材质b、色彩c、肌理d、结构4、形态设计的造型规律:a、对称与平衡b、变化和统一c、对比和调和d、单纯和丰富e、形态的节奏感和秩序感5、影响设计形态发展的因素a、生产力发展对设计形态的影响b、生产方式对设计形态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