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状态
一.概述生物学上的名词。
指生物体在受到刺激之后,马上作出反映,以便适应这个刺激变化的环境。
这时候的状态,叫“应激状态”。
应激状态是指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其表现是情绪紧张度的增高,主要状态特征是:精神紧张,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流量过大,呼吸短促,血压上升,氧耗量增加,肌肉紧缩等。
二.应激性溃疡
应激性溃疡又称急性胃粘膜病变、急性出血性胃炎,是指机体在应激状态下胃和十二指肠出现急性糜烂和溃疡。
引起应激性溃疡的病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严重烧伤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1842年国外学者Curling首先报告了大面积烧伤病人出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故对这种严重烧伤引起的急性应激性溃疡又称为Curling溃疡。
2.颅脑疾病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1932年国外学者Cllshiflg报道了颅脑肿瘤病人发生胃溃疡合并出血、穿孔,因此对颅脑外伤、脑肿瘤、或颅内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溃疡称为Cushing溃疡。
3.一些严重疾病可导致应激性溃疡
例如,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低血容量休克、重度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4.损伤回粘膜的药物可引起应激性溃疡
这些药物主要有水杨酸类、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
5.强烈的精神刺激
也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发生。
应激性溃疡的形成
近年来的医学研究认为,由于各种应激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和胃肠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与消化系统相互作用,产生胃粘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胃粘膜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的平衡失调,导致应激性溃疡形成。
1.胃酸分泌增加
应激状态时胃酸分泌增加。
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均证实颅脑损伤和烧伤后胃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加,应用抗酸剂及抑酸剂可预防和治疗应激性溃疡。
胃酸增加可与神经中枢和下视丘损伤引起的神经内分泌失调、血清胃泌素增高、颅内高压刺激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壁细胞和G 细胞释放胃泌素产生大量胃酸有关。
2.胃粘膜屏障破坏
有些病人在低胃酸状态下也可发生应激性溃疡,因此胃粘膜屏障的破坏是形成应激性溃疡的又一重要机制。
导致胃粘膜屏障破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1)胃粘膜血流改变:应激状态时,交感一肾上腺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胃粘膜血管痉挛,并可使粘膜下层动静脉短路,流经粘膜表面的血液减少。
胃粘膜缺血可造成粘膜坏死,粘膜损害程度与缺血程度有很大关系。
(2)粘液与碳酸氢盐减少: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胃运动减弱,幽门功能紊乱,胆汁反流入胃。
胆盐有抑制碳酸氢盐分泌作用,并能溶解胃粘液,还间接抑制粘液合成。
(3)前列腺素水平降低: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可刺激表层细胞腺苦环化酶受体而使环磷酸腺昔(cAMP)升高,促进胃粘液和碳酸氢盐的分泌,还能增加胃粘膜血流量,抑制胃酸分泌及促进上皮细胞更新。
应激状态时,可导致前列腺素水平下降。
(4)超氧离子的作用:应激状态时机体可产生大量超氧离子,其可使细胞完整性受到破坏,核酸合成减少,上皮细胞更新速率减慢,某些流基的活性减低,损伤胃粘膜。
(5)胃粘膜上皮细胞更新减慢:应激因素可通过多种途径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减慢,削弱粘膜的屏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