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

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作者:————————————————————————————————日期: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案兵束甲〗成语典故: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阿斗太子〗成语典故:丈夫是个阿斗太子,哪怕你是诸葛亮,也只好叹口气。

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半筹莫展〗成语典故: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八攻八克〗成语典故: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闭门思愆〗成语典故:《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坐事去职”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比居同势〗成语典故: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八面驶风〗成语典故: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闭门思过〗成语典故: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

《汉书·韩延寿传》自谓能敦厉薄俗,帅之以义。

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三国·蜀·诸葛亮《黜来敏教》〖不求闻达〗成语典故:不求闻达于诸候。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不知所言〗成语典故: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不知所云〗成语典故: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成败利钝〗成语典故: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迟回观望〗成语典故:上孜孜图治,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皆以从前言事诸葛亮臣,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相率以言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传》〖除患宁乱〗成语典故:除患宁乱,克复旧都。

三国·蜀·诸葛亮《后主出军诏》〖草庐三顾〗成语典故: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豺狼之吻〗成语典故: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淡泊明志〗成语典故: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德薄任重〗成语典故:德薄任重,惨惨忧虑。

三国·蜀·诸葛亮《坐上与杜微书》〖顶头上司〗成语典故: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

”〖二三其节〗成语典故:语曰奕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节,可以摧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二桃三士〗成语典故: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方寸已乱〗成语典故: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伏龙凤雏〗成语典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此间自有伏龙、凤雏。

’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 裴松之注引《襄阳记》〖非学无以广才〗成语典故: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负阻不宾〗成语典故:亮毗佐危国,负阻不宾。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固壁清野〗成语典故:社客(崔社客)宿将多谋,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齐书·李浑传》〖苟全性命〗成语典故: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肝心若裂〗成语典故: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豪杰并起〗成语典故: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虎踞龙盘〗成语典故: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晋·吴勃《吴录》高城新筑压长川,虎踞龙盘气色全。

唐·雍陶《河阴新城》诗〖好尚不同〗成语典故:人各有好尚。

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汉贼不两立〗成语典故: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军不血刃〗成语典故: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语典故: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成语典故: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语典故: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积功兴业〗成语典故:《意林》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卷五引晋·杨泉《物理论》〖计日而待〗成语典故: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积思广益〗成语典故: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集,亦作“积”。

〖进贤进能〗成语典故: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俭以养德〗成语典故: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俭以养廉〗成语典故: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继之以死〗成语典故: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开诚布公〗成语典故: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枯鱼得水〗成语典故: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跨州连郡〗成语典故: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蒙尘〗成语典故:主上蒙尘。

《三国志·诸葛亮传》〖木牛流马〗成语典故: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命世之英〗成语典故: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三国志·蜀志·邓芝传》〖民殷国富〗成语典故: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龙蟠虎踞〗成语典故: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 晋·吴勃《吴录》〖力排众议〗成语典故: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理所不容〗成语典故:且冲与扶风王言,显彰宣帝之短,对子毁父,理所不容。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凌上虐下〗成语典故: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于东城,为笑千载,皆不以义,凌上虐下故也。

《三国志·魏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陵上虐下〗成语典故: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裴松之引诸葛亮集〖临危受命〗成语典故: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难以逆料〗成语典故:凡事如是,难以逆料。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囊中取物〗成语典故: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国志通俗演义·诸葛亮二擒孟获》〖偏安一隅〗成语典故: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情见乎言〗成语典故:谓为信然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于其始矣。

”〖七擒七纵〗成语典故: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迁善黜恶〗成语典故:考黜之政,谓迁善黜恶。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考黜》〖弃邪从正〗成语典故: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去邪归正〗成语典故: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汉中,营沔北阳平石马。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

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载后主刘禅诏曰〖亲贤远佞〗成语典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道勿履,非礼勿行。

唐·韩愈《顺宗实录》卷三〖跷足而待〗成语典故: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

三国·蜀·诸葛亮《劝将士勤功己阙教》〖七纵七禽〗成语典故: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

事见《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七纵七擒〗成语典故: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擒纵自如〗成语典故: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如虎生翼〗成语典故:今玄德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