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学科教师: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S 归纳总结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
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解析】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
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
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知识梳理典例分析综合算式:1800×(60÷15)=1800×4=7200(个)。
方法三: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设1小时能打字x个。
x∶60=1 800∶15x=x=7200答:1小时能打字7 200个。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解析】方法一: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108÷4=27(千米)270千米需航行多少小时?270÷27=10(小时)共需多少小时?10+4=14(小时)综合算式:270÷(108÷4)+4=270÷27+4=10+4=14(小时)。
方法二:先求出共航行了多少千米,再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这艘轮船共航行了多少千米?270+108=378(千米)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108÷4=27(千米)共需多少小时?378÷27=14(小时)综合算式:(270+108)÷(108÷4)=378÷27=14(小时)。
方法三:先求出继续航行的路程和原来航行的路程的比,再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法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继续航行和原来航行的路程比?270∶108=5∶2共需多少小时?4÷2×(5+2)=4÷2×7=14(小时)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解析】方法一:12×4-4=44(根)方法二:12×2+(12-2)×2=44(根)方法三:(12-1)×4=44(根)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解析】方法一:10×3-3=27(棵)方法二:10×1+(10-1)×1+(10-2)=27(棵)方法三:(10-1)×3=27(棵)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解析】方法一:6×4-4=20(人)方法二:6×2+(6-2)×2=20(人)方法三:(6-1)×4=20(人)4、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7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解析】方法一:大米:(50-27)×2=46(千克)袋:50-46=4(千克)方法二:袋:27-(50-27)=4(千克)大米:50-4=46(千克)方法三:袋:27×2-50=4(千克)大米:50-4=46(千克)5、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解析】方法一:橘子:(45-15)÷3×4=40(千克)方法二:筐:(15×2×2-45)÷(4-1)=5(千克)橘子:45 -5=40(千克)6、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解析】方法一: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求出转来了25位同学后的总人数为42+35+25=102(人),再求出平均每班为102÷2=51(人),再根据甲班、乙班原有的人数分别求出甲班分了51-42=9(人),乙班分了51-35=16(人)。
列式如下:(42+35+25)÷2=51(人)51-42=9(人)51-35=16(人)方法二: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先求出乙班比甲班少42-35=7(人),那么25位新同学中我们可先分7人给乙班,使乙班和甲班一样多,这样就剩下25-7=18(人),剩下的18人,我们再平均分给两班,每班各分18÷2=9(人),这样甲班分9(人),乙班分9+7=16(人)。
列式如下:25-(42-35 )=18(人)18÷2=9(人)9+(42-35)=16(人)7、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了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解析】方法一:(18+15+13)÷2=23(枝)小明:23-18=5(枝)小红:23-15=8(枝)方法二:13-(18 -15)=10(枝)小明:10 ÷2=5(枝)小红:5+(18-15)=8(枝)➢课后反击1、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解析】方法一:(420+370+180)÷2=485(吨)乙:485-370=115(吨)方法二:180-(420 -370)=130(吨)甲:130÷2=65(吨)乙:65+(420-370)=115(吨)2、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有苹果25千克,乙筐有苹果18千克,又买来13千克苹果,怎样分才能使两筐苹果一样多?【解析】方法一:(25+18+13)÷2=28(千克)甲:28-25=3(千克)乙:28-18=10(千克)方法二:13-(25 -18)=6(千克)甲:6 ÷2=3(千克)乙:3+(25-18)=10(千克)3、池塘边种了150棵柏树,种的杨树的棵树比柏树多45棵,种的柳树的棵树比杨树多32棵。
池塘边柳树的棵树比柏树的棵树多多少棵?【解析】方法一:柳树棵树:150+45+32=227(棵)相差棵树:227-150=77(棵)方法二:45+32=77(棵)4、小惠、小玲、芳芳三个好朋友,小惠和小玲的年龄和为28岁,小玲和芳芳的年龄和为29岁,小惠和芳芳的年龄和为31岁,你知道她们三人各多少岁?【解析】方法一:(68+44+42)÷2=77(岁)小明:77-68=9(岁)妈妈:77-44=33(岁)爸爸:77-42=35(岁)方法二:68-44=24(岁)妈妈:(42+24)÷2=33(岁)小明:(42-24)÷2=9(岁)爸爸:68-33=35(岁)5、商店里有铅笔、圆珠笔、钢笔三种笔,已知铅笔、圆珠笔共92枝,圆珠笔、钢笔共71枝,铅笔、钢笔共95枝,求这三种笔各多少枝?【解析】方法一:(92+71+95)÷2=129(枝)铅笔:129-71=58(枝)钢笔:129-92=37(枝)圆珠笔:129-95=34(枝)方法二:92-71=21(枝)铅笔:(95+21)÷2=58(枝)钢笔:71-34=37(枝)圆珠笔:92-58=34(枝)6、某小学三年级有甲、乙、丙三个班,甲、乙两班总人数为87人,乙、丙两班总人数为92人,甲、丙两班总人数为95人,求三个班分别有学生多少人?【解析】方法一:(87+92+95)÷2=137(人)甲:137-92=45(人)乙:137-95=42(人)丙:137-87=50(人)方法二:95-92=3(人)甲:(87+3)÷2=45(人)乙:87-45=42(人)丙:95-45=50(人)(Summary-Embedded)——归纳总结名师点拨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学霸经验➢本节课我学到了➢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