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之20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系列(九)正午太阳高度

高考地理解题技巧之20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系列(九)正午太阳高度

2011高考地理选择题题型分类突破及一轮考点精析精练题型09正午太阳高度选择题
【考点诠释】
规律总结:“立竿见影”,近大远小,来增去减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与测量
正午太阳高度是各地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即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可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与计算。

如图所示,已知图中杆高为h,当太阳从3位置照射时的影长为l,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可通过公式计算:tanH=h/l。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
某日太阳直射某纬线,则该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离该纬线越远,则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简记为“近大远小”)。

由此可以推知:一日内,同一纬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例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向赤道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来增去减)
由近大远小的规律可以推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例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
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最远时达一年中最小值。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纬度差
其中,H为所求点的正午太阳高度;90°为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
纬度差是指某地的地理纬度与当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之间的差值(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数之差;当所求点与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个半球时,则纬度差为两地的纬度数之和,简记为“同减异加”)。

5.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方,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任一纬度Φ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ΔH=90°-Φ+23°26′。

方法技巧心得
1.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的区别(等太阳高度线的判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