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目前,高等师范教育依然存在着教师专业知识缺少根基、教师教育课程“碎片化”、教师专业训练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
为此,应重构基于实践的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课程,强化教师职业的实践性,使教师的“临床实践”成为一种习惯,促进大学与中小学的深度融合。
实践取向是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应然选择,教师教育的课程也应该从传统技术取向转向实践,这是基于教育在本质上具有实践性需要。
1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基础教育新课程遵循全新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的目标、结构、功能、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课程改革所出现的新变化,必然要求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方法及评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转变。
因此,教师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如探究课教学的组织与引导、活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常规教学中小课题探究的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学技术的合理运用等,这都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而广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全新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超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鉴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尤其是主干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法”进行了课程构架和内容的调整。
1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的调整
各师范院校开设“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程的学时数多在54~68学时。
由于学时数有限,该课程大多以教学法理论的讲授为主,即使有一定的实训内容,也多是停留在教学示范或观摩层面,基本上没有时间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教学
技能训练;而“教学实习”与“中学物理教学法”分属于不同学期,课程侧重点也不同。
该课程又无法使学生在学习物理教学法理论的
相应内容时及时进行训练,不便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鉴于
上述原因,我们将“中学物理教学法”更名为“中学物理教学法与
教学技能训练”,课时从原来的54学时调整为108学时,其中理论
讲授48学时,校内教学技能训练60学时,且理论讲授与教学技能
训练交叉进行。
该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上、下学期,分别安排54学时,正好衔接第四学年上学期的“校外教学实习”。
这样操作能将
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践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生
在教学实习之前将理论与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让
学生在教学实习前有一年的时间接受教师角色意识的训练;实践证明,将这两门课程合并开设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12课程内容的优化
“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是物理教育专业(本、专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名称鲜明地体现了课程的特点:它是一门技能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
因此,我们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分为理论性内容和操作性内容,并将两类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上、下篇内容交叉进行。
增加了与
课程改革相关的内容,删掉了一些与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内容;合
并了一些理论性内容,增加了一些操作性内容,使课程内容得到优化,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
2改变课程教学模式,对接基础教育课改
为了较好地与课改后入学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体系等衔接,更好地促进未来教师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要求,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法与教学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方
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21营造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
在该课程中,教师注重营造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这里的
“动态”是指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动态地调整课程内容、节奏和方式,将课改先进省市和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思路、模式、方
法等引入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学中锐意改革创新;这里的“开放”包含师资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和教学资源的开放,比如聘请中学一线教师担任本课程教学示范和教学实践环节的
指导教师;学生在小组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推选代表部分承担章节
教学任务;建立开放和动态的教学资源库,将教师和每届学生收集
或开发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课件、实验器件、文本等)纳入教
学资源库,作为不同年级学生的共享资源。
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师生打开眼界,关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成角色转变。
22师生互动交流成为教学常态
由于营造了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形成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和
教学关系,因此,师生互动交流、生生互动交流就成为了该课程教
学的一种常态,让“教”“学”相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比如,教
师与学生一起收集物理教育教学的相关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在课堂
上相互交流和探讨;选择几个典型的教学课题,学生分小组集体备课,教师参与小组备课,并进行适当指导;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级
说课,并进行小组PK,教师与学生一起评判,学生点评,教师总结,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也提
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3教学技能比赛促进学习目标达成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物理教师基本教学技能比赛,以比赛促进学
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比如,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制比赛、教学课件制
作与讲解比赛、创新实验设计与制作比赛、板书板画设计与书写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不仅是一种任务促进,更是让学生树立竞争意识、磨练教学基本功、顺利形成“师生角色二位一体”的有效方式。
因为一名好教师既能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又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
思考问题和设计教学。
24导师引领下的有效教学训练和顶岗实战
在本课程学习的同时,配以导师引领下的教学技能和综合教学
训练、教学观摩,并与中学协作,让学生适当参与中学物理教学短
期顶岗活动。
通过理论学习、针对训练、顶岗实战相结合的方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也大幅度提升,受到学生、家长、中学的普遍欢迎。
3开展“切点式”教研
这里的“切点式”是指学生以各自认知基础为切点开展的思考、释疑、探索等研究性活动。
有思考才有研究,有研究才有收获,有
收获才有提升,有提升才能与时俱进。
因此,通过开展“切点式”
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让学生具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如:通常要求学生对自己每次教学训练进行反思、回顾自己的中小学老师是如何教学的、对观摩课的感想等,从
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达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评
价等多个角度撰写成小文章,并与全班共享;让学生观摩和参与中
学的教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简易物理实验研究和制作等。
这样的“问题式教研”会通过量变最终达到质变,不仅形成了学生正确的
教育观念、行为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也对师德的培养和强化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