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课【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身边跟凸透镜有关的仪器都有哪些?1.投影仪【讲述】(结合实物介绍)投影仪的主要构造有:聚光镜、光源、镜头、反光镜、屏幕和投影片.聚光灯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将光线会聚到一起,增加投影片的亮度.【板画】【问题】(去掉反光镜,让像直接成在天花板上.)①使用投影仪时,那段距离是物距;那段距离是像距物距与像距相比,谁大谁小②物、像哪个大、哪个小?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满足以上物像大小的关系,物距、像距应有什么样的关系?④为了能使人们看到正立的像,投影片应该如何放置?⑤为了得到放大的像,我们能不能让u<f⑥如果希望像变得大一些,而且还要保持清晰,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⑦安装上反光镜,请你们思考一下反光镜的作用?【板书】总结投影仪成像【思考、回答】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镜头到天花板的距离是像距,像距大于物距.②投影仪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小的物体能够放大,像比物大.③2f>u>f, v>2f (有可能出现u<f)④投影片应该倒立放置.⑤不能.当u<f时,成虚像,不能在屏幕上成像.⑥减小物距,同时还要增大像距.⑦反光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便于观察像.2.照相机【讲述】(可以结合实物、挂图、模型或教学软件.)可以让同学讲解照相机的结构及其各部分作用.照相机的主要构造有:镜头(由几个镜片组成,它们所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屏幕、调焦环、光圈环、快门、取景窗.【问题】①我们所用的照相机拍摄景物时,在胶片上所称的像有什么特点?②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对照,学习照相机.【讲述】(可以让了解照相机原理的同学讲解.)光圈环和快门的作用:光圈环和快门的配合使用,能够控【讨论、回答】倒立、缩小、实像物距:u>2f,;像距2f>v>f调节方法:像变大:减小物距,同时增加像距(拉大暗箱的长度).像变小: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说明:需要视频目录:(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⑴.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⑵.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教学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强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比值定义的方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仪器材料实物投影仪、橡皮泥、泡沫塑料、压力小桌、200g的钩码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板书设计§: 压力和压强一、压力:(F)⒈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⒉方向:垂直受力物体表面,并指向受力物体.⒊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二、压强:(p)⒈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例题:例1:一块石头重2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5m2,这台机器重5000N,与地的接触面积是100m2,比较一下石块与机器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⒊公式: p=⒋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牛顿”.例题2:人可以安全地通过一个沙滩.现有一辆履带式拖拉机要从这个沙滩上通过.已知这辆拖拉机的质量为5150kg,它的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从压强的角度考虑,这辆拖拉机能否安全地通过沙滩?教学设计图示:第一节压强:第二节液体内部的压强表1比较1、2、3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2、4、5次实验中水或盐水的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每次实验中水和盐水的数据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设计图示:第二节液体内部压强:第三节连通器教学重点和难点:1.连通器的特点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2.用“假想液片”法分析连通器中液体静止液面总相平方法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可自带一茶壶2.教学器材:U形管、关于船闸录像带、自制的可移动U形管、茶壶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第四节大气压强教学重点和难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是本节课的重点.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塑料吸盘2.教学器材:易拉罐、针筒、茶杯、硬纸片、大、小试管、砝码、抽水机模型、离心泵模型、托里拆利实验录像带、抽水机和离心泵电脑动画教学设计图示:教学过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演示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想认识.电脑动画演示分步工作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演示课本图8—16中的四个实验让学生对每个实验进行解释,教师作补充和纠正启发学生得出结论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简要介绍奥托*格里克和马德堡半球实验师:大气压有多大呢想一想如何能测出大气压的值简要介绍科学家托里拆利放录像:托里拆利实验师: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上方为什么是真空?(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什么等于大气压的值?(3)如何计算大气压的值?(4)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不用水做?师:大气压是不是总等于一个定值?猜想一下:大气压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师:大气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看课本图8—20师:大气压还有一个重要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演示抽水机的连续抽水动作用电脑动画演示活塞式抽水机的分步工作过程师:为什么活塞向上运动时,阀门A关闭,阀门B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时,阀门B关闭,阀门A打开演示实验,演示能够连续工作的离心式水泵.然后再用电脑动画模拟分步工作过程.回答教师进行引导纠正(1)实验操作中在管中灌满水银,堵住管口倒置在水银槽内,使管内没有空气.(2)管内水银没有全部落入水银槽中,说明是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所以大气压值等于管内水银柱的压强.(3)用液体压强公式可计算出管内液体压强值,此值等于大气压值.(4)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过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所以能想到和高度的关系.学生还会举出其它例子学生通过看图、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并填写课文中的空白.学生认真观察第六节物体的沉浮条件设计思想:在通过前面的探究活动后,在这一节里再次进行探究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探究物理的思想方法.本教案立意与探究活动中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旨在让学生大胆探索物理规律,打开学习物理的思路,同时,希望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物理的研究方法.探究准备:在事先分好组,按需要,一般是四五个同学一组为宜.同时提出要探究的课题.探究中提供的实验仪器:木块、铁块、弹簧称、天平、量筒等,还可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需要,为学生提供仪器.探究中的具体操作:1、提出问题:木块漂浮在水面上,二铁块却下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物体的沉浮条件又是什么2、请同学们提出猜想,猜想不拘一格;3、根据自己的猜想,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4、在提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选择所需的实验仪器(也可自己设计实验仪器);5、设计实验的记录表格;6、写出实验步骤;7、得出实验结论;8、看实验结论和先前的猜想是否吻合;9、写出个人自评.以上的所有项目都填在下表里.姓名实验日期探究课题物体的沉浮条件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仪器实验的记录表格实验步骤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和猜想是否吻合自评学生将上表交回后,此课时完毕.下一课时,选几组完成较好的方案,由学生边演示边讲解他们组的探究报告,得出实验结论.教师就学生的探究过程作一总结,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下,物体就会下沉;F浮>G时,合力的方向向上,物体就会上浮;F浮=G时,合力为零,物体就会悬浮在液体中.请同学们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图8-33、图8-34、图8-36、图8-37等现象.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与液体的密度有关,那么,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它们的密度有何关系呢?结论:当液〈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下沉;当液=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当液>物时,必有F浮>G物,物体上浮.注意:这里要指出物体是实心的,如果用大密度的材料制成的物体要附在水面上,则可以把他制成空心的,如轮船等.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请同学们学习“阅读材料”.第七节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的特点是由实验现象学生很难得出实验结论,且学生对此节内容在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几乎没有,要想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节内容中的规律不是十分可行,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了教师讲授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后,再解释实验现象.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请学生所及有关飞机的资料,用课堂演讲的形式来活化课堂.教学重点:老师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并用结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实验器材:按课本图8-43、图8-48、图8-49的要求准备实验器材.教学过程:在上一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一个作业——查找一些有关飞机的材料.由乒乓球中的弧圈球和足球中的香蕉球引入新课,并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实验:请同学们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力和运动来讨论上述实验想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动慢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河水在连续流动时,从上游流进多少水,就从下游流出多少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水通过任何截面的流量都是相等的;在河水深度大致相同的地方,河宽的地方流速小,河面窄的地方流速大,在河面宽度大致相同的地方,河水深的地方流速小,河水浅的地方流速大.在纸条上方吹气,纸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纸条下方的空气流速小,从纸条向上飘动可以得出,上方的压强小,下方的压强大.图8-48和图8-49中的实验结果也是如此.把“空气流动快的地方压强小,空气流动慢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进行拓展,得出: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的结论.用上述结论来分析飞机为什么能上天.下面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所了解的有关飞机的知识.例如:飞机发展不懈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