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
第四框拥抱美好未来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肩负民族振兴的使命。
能力目标:培养接受新事物能力,具备团体合作精神及终身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懂得终身学习的意义。
教学重点:培养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学难点: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索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您的知识“更新”了吗?
通过对教材142图片的阅读,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原因何在?
②它体现了当今社会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什么?
③这些变化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学习新课:
拥抱美好未来
一、迎接社会新挑战
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教师归纳: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的更新周期在不断的缩短。
它体现了当今社会的发展总趋势——
①知识门类激增;②边缘学科大量涌现;③知识更新周期缩短;④信息化特征明显。
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现场测试:
1.请你列举代表时代最新知识的名词:
博客,基金,基因,教字电视,生态农业,QQ、网站,牛市……
2.21世纪对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①创新精神②团队精神③终身学习……
师:为什么要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1、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地。
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一味的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永远受制于人。
过渡:除了培养创新精神之外,我们还要培养团队精神。
为什么呢?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根桩”,“红花虽好,也要绿叶相衬”请看动画《三个和尚》的故事。
师:想一想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有水喝?三个和尚难道比不上一个和尚?
——没有合作精神,自私自利,只为自己考虑。
——没有合作,不善于团结,缺乏团队精神。
师:看来不善团结和合作的人,是难以取得成功的。
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2、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尺有所长,才有所短,”取长补短才能发挥自己的特点弥补不足。
社会发展需要个人的智慧,同时更需要发挥听得到力量。
当今社会复杂程度加深,分工更加密切,信息需相互沟通。
只有发挥团队精神,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过渡:一个人除了具备创新、团队精神外还要具备什么呢?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归纳:
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开放的胸怀、全球意识、竞争意识、法律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为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144页的“相关链接”就知道了。
请同学们谈谈读后感。
如果有人说:“今天的初中生也可能成为明天的文盲”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展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盲的新定义——
文盲:指不懂外语、计算机的人,不能与人很好相处、不能与环境相协调一致,情感丧失的人。
为什么文盲的涵义会发生新的变化呢?
——社会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改变了社会。
全球化使得外语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要求我们要掌握这种工具。
师: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活动:引导学生看教材145页许振超事迹。
提问:
①,原本只有初中毕业的他,为什么会成为桥吊专家,并创造世界纪录?
②许振超的学习动力来自哪里?为什么要学习?
③假设许振超不学习,他现在会怎么样,请猜一猜?
④许振超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启示1:只有终身学习,才能持续发展。
启示2:知识改变命运。
启示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教师归纳:
1、终身学习的含义:
教材145页“相关链接”
2.终身学习的意义:
——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那么这种能力应该在什么时候培养?怎么培养?
3、终身学习的要求
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培养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
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堂总结:请同学自己总结,教师完善。
布置作业:《能力培养与测试》
板书设计:
拥抱美好未来
一、迎接新挑战
1、新世纪,新特点:①知识门类激增②边缘学科大量涌现③知识更新周期缩短
④信息化特征明显。
创新精神(重要性)
2、新世纪对我们的要求团队精神(重要性)
终身学习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1.终身学习的含义
2.终身学习的意义: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终身学习的要求: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培养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培养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