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饲料酶制剂

饲料酶制剂

植酸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植酸酶产品最适PH值在4.5左右,在PH3.5-5.5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60%以上,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可适应不同消化道环境而发挥作用;最适温度在60℃左右,在30-55℃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80%以上,制粒温度最好不超过75℃;耐酸性良好,在PH3-7的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90%以上。

目标,水解底物:饼粕类饲料、单胃动物,幼龄动物。

饼粕类饲料中植酸磷含量较高,应用植酸酶可充分发挥其作用。

家禽日粮中缺乏维生素D和钙时植酸酶的利用率降低,添加维生素D和钙可提高植酸酶的利用率。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产生植酸酶,可以有效地水解植酸盐,因此反刍动物不用考虑植酸酶的添加问题。

单胃动物肠道黏膜中的内源性植酸酶及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植酸酶活性很差,一般认为成年单胃动物肠道中植酸酶活性高于幼龄动物,猪高于鸡。

功能:1.消除饲料中植酸的抗营养作用,提高磷的作用率。

2.释放植酸结合的矿物质、蛋白质等,提高其生物利用率。

3.提高动物采食量和日增重,改善动物生产性能。

4.可替代饲料中部分无机磷,节约饲料成本。

5.降低动物粪便中磷的排泄,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猪:600-750U/KG;育雏育成蛋禽、肉禽:1000 U/KG;产蛋鸡:300 U/KG;产蛋鸭:400 U/KG。

耐热植酸酶最适PH在4.0左右,通过耐酸性评价,结果酶活存留率保持在90%以上,优选耐热菌种,酶自身耐热性好,可满足高温制粒工艺。

耐热植酸酶经85℃制粒相对酶活仍保持在85%以上,且变异系数小,表明其在实际颗粒饲料制作中,工艺耐高温性能稳定。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猪:600-750U/KG;育雏育成蛋禽、肉禽:1000 U/KG;产蛋鸡:300 U/KG;产蛋鸭:400 U/KG。

1.注意补充因磷酸氢钙减少而减少的钙量。

2.按比例添加到预混料、浓缩料时要预留3%-5%安全系数。

木聚糖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有效温度范围30-65℃,最适温度范围在45-60℃;有效pH值范围3.0-7.0,最适pH值范围4.8-5.5;在30℃-70℃范围内,本木聚糖酶产品相对酶活保持在60%以上;经pH 3.5-7处理,相对酶活保持在80%以上。

目标,水解底物:小麦、麦麸、麦类产品,木聚糖酶可以有效消除木聚糖的抗营养作用,促进畜禽对粗饲料的消化吸收;作为新型的纸浆漂白助剂,木聚糖酶能降低漂白用氯,解决纸浆工业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木聚糖酶水解植物中的半纤维素,形成的戊糖进一步用于生产木糖醇、酒精、有机酸等产品。

木聚糖酶是一组可将木聚糖降解成低聚木糖和木糖的复合酶系,主要包括包括β-1,4-木聚糖酶和β-木糖苷酶。

功能:1.破坏细胞壁,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利用率;2.降低消化道内容物粘度,提高动物生产性能;3.改善肠道结构,减少有害菌;4.提高动物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1000-3000U/KG。

甘露聚糖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奥迪尔酸性甘露聚糖酶温度范围在40-75℃,最适温度65℃左右,在较宽温度范围保持50%以上酶活,最适pH 在3左右,在pH2.5-7范围内,均能保持较高酶活,60%以上;中性甘露聚糖酶温度范围在30-60℃,最适温度55℃左右,在较宽温度范围保持50%以上酶活;最适pH 范围在6.5-7.0,在pH5.0-7.5范围内,均能保持较高酶活,60%以上;较适合在动物胃肠道中发挥作用;目标,水解底物:豆科植物,粕类产品,甘露聚糖类物质作为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它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其它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也很高,如豆粕、小麦、菜籽粕、麸皮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含量分别为22.7%、11.9%、19.6%和33.7%。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能水解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的主链甘露糖苷键的半纤维素酶。

功能:1、有效降解饲料中的甘露聚糖等抗营养因子,释放细胞内营养物质,提高饲料利用率2、降解甘露聚糖,解除其对IGF-1和胰岛素的抑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3、分解产物甘露寡糖可增加动物的免疫能力,改善肠道菌群,提高动物抗病力,提高生产性能4、增加非常规蛋白原料的适用范围,降低豆粕使用量,降低配方成本;5、稳定饲料产品质量,缩小不同批次原料间质量差异性,提高产品竞争力。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300-500U/KG。

β-葡聚糖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有效温度范围30-70℃,最适合作用温度在50-60℃,短时间(<30min)内60-70℃有较高的酶活性;有效pH范围 3.5-5.5,最适pH值范围之间 4.8-5.5。

目标,水解底物:谷物(小麦、大麦、燕麦等麦类作物)及其副产品、单胃动物,β-葡聚糖酶是一切能分解β-糖苷键链呈的葡萄糖聚合物的总称。

包括1,3-1,4-β-葡聚糖酶、1,3-β-葡聚糖酶、1,2-1,4-β-葡聚糖酶,按作用方式不同分为内切和外切两类。

该酶可将β-葡聚糖降解成低分子量片段,使其失去亲水性和粘性。

功能:1.破坏了植物细胞壁的结构,从而释放出营养物质。

2.降解后的β-葡聚糖失去亲水性和黏性,不会在畜禽肠道中膨胀黏连,提高了食糜的消化率和饲料的能量利用率。

3.在小肠中得到降解的β-葡聚糖,到达大肠后不会被肠道细菌发酵成为它们的的营养,维持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

4. 降低因β一葡聚糖的粘稠性引起的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蓄积,改变因营养物质蓄积有利胃肠道有害菌群繁殖的环境,从而减少肠道内有害微生物,进而可使肠壁变薄,改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500-1000U/KG。

半乳糖苷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最适pH在5.5左右,在pH范围4-7.5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60%以上,能较好满足畜禽胃肠道环境发挥作用;最适温度55℃左右,温度在45-60℃范围内,相对酶活保持60%以上;在pH:3-7条件下处理4h,相对酶活仍保持85%以上,耐酸性良好,能够抵抗畜禽酸性消化环境,从而发挥作用;温度范围在30-60℃条件下处理10min,本α-半乳糖苷酶产品相对酶活仍保持60%以上。

目标,水解底物:豆科(棉子糖,水苏糖等),能专一地催化多糖、糖脂、糖蛋白中糖链末端的α-半乳糖苷键水解,能水解含α-半乳糖苷的杂多糖,α-半乳糖苷是由一个蔗糖单位(果糖-葡萄糖)与一个(或多个)半乳糖分子以α-1,6糖苷键连接构成的寡糖(或低聚糖)类物质,又称低聚半乳糖,这些低聚糖类物质主要有棉籽糖(raffinose)、水苏糖(stachyose)和毛蕊花糖(verbascose),它们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其中豆科植物中α-半乳糖苷含量最高,谷物中含量较低。

大豆和棉籽中的α-半乳糖苷主要是棉籽糖和水苏糖,其中大豆中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分别为1.9%和5.2%;棉籽中的棉籽糖和水苏糖含量分别为6.91%和2.36%(Kuo等,1988)。

功能:1.有效降解豆类饲料中α-半乳糖苷类“胀气因子”水苏糖、棉籽糖等,降低腹泻和胀气的发生,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抑制肠道微生物过度发酵,使肠道内的胺、甲酚等有害物质减少,同时可以提高内源性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多肽类物质的产生,控制因饲料消化不良而引起的腹泻。

3.与多种酶协同作用,破坏细胞壁结构,促进细胞内营养物质释放。

4.降解产生寡聚糖及其衍生物,可防止致病菌在肠道上聚集,减轻病原菌对机体的毒害,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20-60U/KG。

纤维素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有效温度范围30-75℃,最适温度范围在55-60℃;有效pH范围4.3-6.0,最适pH值范围4.5-5.0。

目标,水解底物:各类植物,纤维素酶处理大豆,可促使大豆脱皮,增加从大豆或豆饼中提取优质溶性蛋白质的收得率,亦可用于回收豆渣中的蛋白质和油脂。

在淀粉加工中,用纤维素酶处理谷物可缩短淀粉提炼时间增加收率。

纤维素酶是指能协同作用于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降解成短纤维、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

包括可任意切断纤维素分子中β-1,4糖苷键的内切β-葡聚糖酶;从非还原性末端开始切断β-1,4糖苷键成纤维二糖的外切β-葡聚糖酶;将纤维二糖分解呈葡萄糖的β-葡萄糖苷酶。

功能:1、纤维素酶在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分解的同时,可促进植物细胞壁的溶解使更多的植物细胞内溶物溶解出来并能将不易消化的大分子多糖、蛋白质和脂类降解成小分子物质有利于动物胃肠道的消化吸收。

2、纤维素酶制剂可激活内源酶的分泌,补充内源酶的不足,并对内源酶进行调整,保证动物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起到防病,促生长的作用。

3、消除抗营养因子,促进生物健康生长。

半纤维素和果胶部分溶于水后会产生粘性溶液,增加消化物的粘度,对内源酶造成障碍,而添加纤维素酶可降低粘度,增加内源酶的扩散,提高酶与养分接触面积,促进饲料的良好消化。

4、纤维素酶还具有维持小肠绒毛形态完整,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功能。

5、饲料复合酶中,纤维素酶可以提高饲料消化率、明显提高畜禽的增重量、产乳量和产蛋量,提高抗病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300-500U/KG。

蛋白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酸性:有效温度范围30-65℃,最适作用温度范围40-50℃之间;有效pH值范围2.0-6.0,最适pH值范围2.5-3.5之间。

中性:作用温度30-60℃,最适温度范围45-55℃;作用pH6.0-11.5,最适pH范围6.5-7.5。

目标,水解底物:豆科,粕类,高蛋白物质能将大分子的蛋白质迅速水解成多肽、氨基酸,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蛋白的水解,加入饲料配方中或直接与混合饲料混合饲喂。

功能:有效水解蛋白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动物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

使用量:建议配合饲料中单位添加量为1000-1250U/KG。

脂肪酶最适条件(使用范围):最适pH7.5左右,在pH5.5-9.5范围内保持50%以上的酶活,最适温度40℃左右,在35-75℃之间能保持50%以上的酶活。

目标,水解底物:幼龄动物,添加油脂的饲料,粕类,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能释放出脂肪酸,提高油脂类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增加和改进饲料的香味和风味,促进畜禽的食欲,并对局部炎症有一定的治疗功效。

脂肪进入机体后,经过消化酶的作用分解成甘油和甘油单酯或双酯、脂肪酸。

部分脂肪酸被机体吸收,参与能量的代谢,调节生理机能,保证机体健康生长,并满足畜禽特殊生长阶段对能量的需求;另一部分脂肪酸重新变成脂肪,分布于机体,防止热量过分外散,并保护、固定体内器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