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复旦大学哲学知识综合历年考研真题

02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5分*5个)
兼爱大乘三位一体此在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
二,论述(25分*3个)
1,试评述孔子关于仁与礼关系的思想。

2,简单介绍康德范畴的先验演绎,并评述在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3,简单评述《费尔巴哈提纲》中“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4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五选十,10分*10个)
劳动人化自然意识形态民胞物与格物致知《海国图志》先验统觉权力意志科学价值中立三纲五常黄金律三法印原罪三段论《拉奥孔》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缺。

2,孔子的基本思想。

3,胡塞尔的现象学思想。

4,论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05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十八选十,10分*10个)
意识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市民社会万物皆备于我《原道》中体西用自然法四假相语言游戏科学共同体增长的极限三达德绝对命令内涵主义公理化方法禅宗马丁-路德崇高感
二,论述(四选二,25分*2个)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老子与庄子思想之异同。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的划界及意义。

07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45分)
性即理贞元六书对象性活动抽象劳动物自体语言游戏
二,简答(45分)
1,海氏“此在”概念。

2,魏晋名教与自然之争的主要观点。

3,马克思早期“人化自然”的思想。

三,论述(三选二,60分)
1,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2,儒家、墨家异同评议。

3,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

08年
考试科目:哲学知识综合
一,名词解释(10分*6个)
我思我在逻各斯尚同道统论社会形态人的本质
二,简答(15分*3个)
1,孔子关于仁与礼的思想。

2,柏拉图“理念”的特点。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论述(45分,三选一)
1,从先秦至两汉儒家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特色。

2,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歧。

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学说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2009研究生入学考试复旦哲学综合知识
哲学综合知识12选10 每题15分
1、“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②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③,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④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⑤也。

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⑥焉,此岂山之性也哉?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⑦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

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⑧,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⑨,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⑩矣。

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

’惟心之谓与!”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思想。

2、“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

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

其善者伪也。


这段文字是谁说的,“其善者伪也”中“伪”字是什么意思。

3、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

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段文字是哪学派的,其寓意是什么。

4、郑朝朔问:“至善亦须有从事物上求者?”先生曰:“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且试说几件看。

”朝朔曰:“且如事亲,如何而为温凊之节,如何而为奉养之宜,须求个是当,方是至善,所以有学问思辩之功。

”先生曰:“若只是温凊之节、奉养之宜,可一日二日讲之而尽,用得甚学问思辩?惟于温凊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奉养时,也只要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此则非有学问思辩之功,将不免于毫厘千里之谬,所以虽在圣人犹加‘精一’之训。

若只是那些仪节求得是当,便谓至善,即如今扮戏子,扮得许多温凊奉养的仪节是当,亦可谓之至善矣。

”爱于是日又有省。

这段文字的主要思想,是针对哪一学派的何种观点。

5、一段原著内容,哲学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
6、一段原著内容,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7、一段原著内容,资产阶级时代的革命性
8、《资本论》中一段话,为何社会的发展阶段既不能越过也不能取消
9、《理想国》中,哲学和城邦的关系
10、习惯对经验的作用。

大概摘自休谟《论人性》的一段话。

11、《社会契约论》一段内容:“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中。

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12、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部分内容。

“人类理性具有此种特殊运命,即在其所有知识之一门类中,为种种问题所困,此等问题以其为理性自身之本质所加之于其自身者,故不能置之不顾,但又因其超越理性所有之一切能力,故又不能解答之也。

”此种门类知识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自信能够给出解答?
所有题目,均给出一段文字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