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
传播等史实及意义;
2. 知道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类型和区别
二.教学重点:古代文明之间交往的方式及意义
四.教学方法:比较讲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A. 导入:
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各文明之间相互冲撞与交融的过程,我们现代的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民族、各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既有血与火的暴力冲突,又有田园牧歌式的和平交往。
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冲撞与交融是怎样实行的吗?
B. 讲授新课:
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冲突
提问:这是哪两种文明的之间的冲突?它们之间为什么会起冲突?
请阅读第一个小标题下的内容,时间2分钟。
(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因为客观的物质环境的不同,一部分人逐渐将原先单一的对食物的采集发展成了对谷物的种植,生活方式也由迁徙转为定居,开始从事农耕;而另一部分人则由狩猎进而驯养动物,逐渐形成了游牧业。
在欧亚大陆上因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展示图片)
冲突: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生产效率高,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游牧文明则因为自然灾害
和水草资源的局限,人口数量较少,整个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富饶的农业区域相对于贫穷的游牧世界来说就像一块块磁铁,吸引着这些牧羊人持续地到农耕世界侵扰抢掠。
这种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构成了古老文明间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内容。
如中国古代史上的匈奴、蒙古等民族对中原农业地区和欧洲农业地区的冲击就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典型对话。
当然,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也不乏和平相处、
友好交流的时期。
如:宋朝设在边界的和
市或榷市等等。
提问:刚才我们说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是人类早期并立的两种文明形式,它们之间冲突与交往是古代文明交流中的一个典型方式,那么,历史上波斯与希腊的战争、阿拉伯国家与印度的贸易文化往来也属于发生于这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交流吗?
显然不是,因为它们之中没有一个是属于游牧民族的。
(实际上,除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与交融,古代历史中文明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区域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融。
)
(首先来看古代社会中不同区域文明间的暴力冲突。
)
(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这种区域文明间的暴力冲撞在历史上可谓不计其数,其中希波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1.希波战争
提问:阅读课文,了解希波战争的相关史实,找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谁?期间有什么决定性的战役?战争的结果又是如何?时间2分钟。
公元6世纪下半页,崛起于西亚的波斯帝国向爱琴海地区扩张,危及希腊城邦的独立和自由。
公元前492年~前479年,波斯帝国先后向希腊发动了三次进攻,雅典和斯巴达奋起反抗,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等多次胜利,最后战争以希腊城邦的胜利而告结束。
大家请看地图(展示希波战争形势图),希腊和波斯分别属于西方和东方两个世界,它们所代表的是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类型,而希波战争作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冲突,也导致了这两种文明间一定水准上的交融。
(如果说希波战争是第一次古代东西方之间的大规模冲突,那么亚历山大东征则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
2.亚历山大东征
阅读课本,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概况,时间1分钟。
(1)概况
(展示亚历山大东征地图,指导学生通过图解法、图示法等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和征服了哪些地区,试着用笔在图中标记出来。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帝国内包括了哪几个古老的帝国或文明区域。
)
公元4世纪,希腊爆发了城邦之间的战争,雅典衰落了。
希腊北部一个落后的城邦——马其顿强大起来,征服并统一了希腊。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于公元前
334
年春天,率领着一支由3.5万人组成的军队,历经十年征战,灭亡了包括埃及、巴比伦在内的庞大的波斯帝国,一直打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2) 影响
漫漫东征,可谓是一路厮杀,请看幻灯片:(展示亚历山大东征中的野蛮侵略)
可见,亚历山大的东征,无疑是对被征服地区的野蛮侵略,给这些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
不过,他的东征仅仅产生了如此负面的影响吗?请阅读课本第119页的最后一段的内容,时间1分钟。
显然不是。
亚历山大通过战争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使帝国内部各地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得以顺利实行并持续扩大,这在客观上增强了这些地区在各方面的联系,从而开启了一个使东西方文化出现大规模交融的希腊化时代,这个时期东西方文化可谓是水乳交融、相映生辉。
希腊化时代的科学成就就是东方久远而丰富的经验和资料的积累与希腊缜密的逻辑和方法相互结合的结果。
提问:这个时期都有哪些科学文化上的成就?有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展示相关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的幻灯片)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出,文明间的暴力冲突带给我们的影响乃是正反两个方面的。
虽然它对当时社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但是在客观上却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积极作用。
(三)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在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中固然不乏我们刚才所讲到的血与火的暴力冲突,但是田园牧歌式的和平交往也是处处存有的。
下面我们就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和“马可·波罗来华”为例来了解一下古代文明之间都是如何实行和平交流的。
1.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
(展示阿拉伯数字与英文、中文、罗马文比较幻灯片,观察哪一种数字更为便利) 提问:今天世界各地所广泛使用的如此便捷的阿拉伯数字真的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
那它为何被称为阿拉伯数字?阅读课本第120
页的内容,时间1分钟。
(展示阿拉伯数字传播幻灯片)
阿拉伯数字本是印度人创造的,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数学家堪克随商队来到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他的很多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在阿拉伯半岛上流传开来,所以他所引用的印度人创造的数字也随之传播到阿拉伯各地。
随着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到公元12世纪,这套数字又被阿拉伯商人传入了欧洲。
欧洲人以为这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数字,于是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了。
可见,使用起来如此方便的阿拉伯数字乃是文明间和平交流的一项有益成果。
(那么,在古代区域文明间的和平交流中,有没有与我们中国相关的例子呢?)
2. 马可·波罗来华
提问:马可·
相关内容,时间2分钟。
(展示马可·波罗与《东方见闻录》幻灯片。
)
马可·波罗(1254~1324),是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
1257年他随叔父来到中国的元上都,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喜爱,并被授予官职。
他在中国做官17年,期间游历了很多大城市。
1295年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东方见闻录》,又称《马可·波罗行纪》。
在书中,他详细介绍了东方的繁荣富庶。
这本书使西方人更多地了解了东方,从而促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并且,该书对后来西方人追求财富,开辟从海上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 本课小结
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能够感知,历史上文明间的交流除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冲撞与交融,更多的则表现为各区域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既掺杂着暴力,当然也不乏和平,但是无论何种方式,它们无疑都对不同文化、文明的传播和扩展起了巨大的促动作用。
仅仅,你认为暴力冲突与和平往来,到底那一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加有利呢?为什么?请前后四人为一组,相互之间充分讨论,然后派一位代表发言,有见解,分析得最合理、最透彻,时间3分钟。
和平往来对文明的发展更有利。
和平是人类基于本能的精神向往,是为绝大部分人所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
和平往来的直接结果是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和由此带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升和内容上的丰富。
血腥的暴力冲突虽然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文化、扩展文明的作用,但是它所导致的伤亡、痛苦、仇恨和物质上的巨大损失是人们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承受的。
所以,面对当今世界上诸多不同的区域文明,我们应该做的是充分理解和尊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传统,坚持通过和平的方式实行交流与发展,实行平等耐心的对话,避免轻易地诉诸武力。
(这节课的内容到此就学完了,现在我们来试着做几个题目,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相信大家都能做对!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六.随堂检测
详情见本课幻灯片与学案。
七.作业布置
《历史填充图册》第23课。
八.板书设计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一、耕田人与牧羊人的冲突:游牧文明、农耕文明
1、希波战争:时间、意义
二、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
2、亚历山大东征:概况、意义
1、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发明、传播、作用
三、古代文明之间的和平交流
2、马可·波罗来华:作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