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晨读教材分析: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对儿时一段学习生活的回忆。
作为读书单元的首篇文章,就是要以作者晨读的感受引发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也沉浸在读书的美好境界中,对读书产生极大的兴趣。
课文共分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讲“我”天蒙蒙亮就背着书包,怀着喜悦的心情到学校去晨读。
第二自然段讲课文背熟之后,老师就利用晨读时间给“我们”读课外书,这一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四自然段主要讲“我们”听老师读书时的那种美好感受。
当时的故乡贫穷落后,而我们的精神却如此富有,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读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并乐于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或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反复诵读感受课文内容,体会文本思想。
2.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抓关键的语段和关键词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3.展开小组交流,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读书的无穷乐趣以及文中孩子们对书籍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重点:1.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和巩固生字。
2.边读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境界,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1.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天早晨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学习,你们感觉到幸福吗?你们想知道在20世纪30年代的小朋友又是怎样学习的,学习的条件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儿童文学家葛翠琳的《晨读》。
【设计意图:创境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预习及检查。
1.预习。
(1)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在书上勾画下来。
(可用同样的方法解决)(2)学生自读课文,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检查。
(1)教师出示课件,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对难写生字进行相机指导。
在检查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汉字。
利用熟字记生字:气——汽;旦——但;禾——利;浪——良。
利用形近字识字:真——具;勇——勇;麦——省。
在生活中识字: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本课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巷、诵”在文中哪句话中,指名学生读原句。
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扩词练习加深对生字的认识和理解。
引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蒙背”的读音并组词。
(2)指导书写生字。
“具”字注意里面有三横。
“巷”字下面是“巳”,要全封口。
“汽、诵、利、但”时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左右的比例。
(3)教师再出示课件,一条龙检查学生读音。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5)检查朗读。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解决生词的能力,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再次深入到朗读中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三、自读自悟。
1.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天蒙蒙亮“我”做什么去了?(2)老师利用晨读时间为我们做什么?(3)书籍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概括能力不强,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概括,既降低了难度,又教给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上述问题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同学们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可以用生生或师生的形式共同解决)【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
】第二课时课时任务: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外阅读带给同学们的美好记忆,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并乐于把自己的体会与别人交流或写下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两个精彩段落。
教学过程:一、深读感悟1.出示感悟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晨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课文内容)师: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文中,和作者一起感受读书的乐趣。
课件出示感悟题: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有关语句,先画出来,再读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再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自己独立阅读并作批注。
3.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四人小组交流讨论个人的感受。
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预设一:“鸡刚打鸣……我们就背着书包往学校跑”。
“早”和“跑”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
指导学生抓关键词读出急切的心情。
预设二:“深沉的夜空……我感到很快活”这段有关星儿的描写主要表现了“我”的喜悦心情。
因为心里高兴,所以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星儿就像和我做游戏,随着我或走或停。
“星儿代替妈妈送我去上学”,说明心里是多么快活。
引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一读。
预设三:“寂静的大街上,……奔跑到学校。
”抓住“奔跑”可以感受到他们和“我”一样对晨读十分向往。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带着向往、喜悦、急切的感情读一读。
预设四:“教室里静悄悄的……我们的心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重点指导这部分的朗读,读中体会听老师读书时的美好感受,理解“我们的心便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这句话的含义。
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生活实际谈理解。
预设五:“我们为美好的情感滋润着……智慧的星在我们心中闪光。
”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阴暗而又潮湿的教室与宫殿之间的不同,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引导他们体会读书会使人成为精神上的富翁,读书把人带进了美好生活的宫殿。
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读书时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
第三、四自然段介绍的内容比较多,蕴含的感情也比较丰富。
学生也可能从以下几个角度找自己感受深的情景:可能是对老师的描写;也可能是对老师读书时情景的描写;也可能是“我们”对读书的深刻体会。
无论从哪个角度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二、拓展阅读1.比较阅读另一篇《晨读》,读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2.边读冰心的《蒲公英》,边想象体会老师给学生晨读的情景。
3.课外阅读《寄小读者》、《背影》、《万卡》和《爱的教育》。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懂得今天生活的幸福,珍惜优越的条件,多读书、勤学习。
】三、选择练习1.重点指导书写“汽、巷、诵、善、良”。
(注意把字写工整、美观)2.填上合适词语。
()的身材()的微笑()的文章( ) 的情感()的画面()的小镇()的宫殿()的古庙()的教室3.根据课文填空。
(把字写正确、美观)书籍使我们认识了(),熟悉了(),长了(),了解了(),欣赏了(),在()。
板书设计26 晨读读书(心灵)破旧的教室辉煌的宫殿教学反思:附:阅读资料(一)晨读乳白色的晨雾迷迷蒙蒙,村外的溪水传来叮咚的响声小院的篱笆上开满了繁星一样的牵牛花。
鲜红的、天蓝的、浅紫的……真像一只只彩色的小喇叭,花瓣上闪着几颗晶莹的露珠。
枣树上画眉在和黄莺对唱,声音清脆、婉转……是在听溪水叮咚的流响吗?是在听画眉和黄莺的对唱吗?还是彩色喇叭真会广播?啊,喇叭花下邻家的小男孩正在念书,他念得那么轻细,那么流利,那么动听,真好像是溪水的琴声,小鸟的歌声,真好像是喇叭花在广播呢!大妈的笑从心底溢到脸上。
她提着水桶回家去了,脚步放得很轻很轻,生怕惊断了孩子的念书声,还怕惊落了喇叭花上那忽闪忽闪的露珠……(二)蒲公英冰心一月十九晨,是雪后浓阴的天。
我早起游山,忽然在积雪中,看见了七八朵大开的蒲公英。
我俯身摘下握在手里,——真不知这平凡的草卉,竟与梅菊一样的耐寒。
我回到楼上,用条黄丝带将这几条缀将起来,编成王冠的形式。
人家问我做什么,我说:“我要为我的女王加冕。
”说着就随便的给一个女孩子戴上了。
大家欢笑声中,我只无言的卧在床上——我不是为女王加冕,竟是为蒲公英加冕了。
蒲公英虽是我最熟识的一种草花,但从来是被人轻忽,从来是不上美人头的,今日因着情不可却,我竟让她在美人头上,照耀了几点钟。
蒲公英是黄色、叠瓣的花,很带着菊花的神意,但我也不曾偏爱她,我对于花卉是普遍的爱怜。
虽有时不免喜欢玫瑰的浓郁,和桂花的清远,而在我忧愁无奈的时候,玫瑰和桂花也一样的成粪土。
在我心情欢悦的一刹那间,高贵清华的菊花,也不能和我手中的蒲公英来占夺位置。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重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
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失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
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满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如庸碌了。
所以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
悟到万物相衬托的理,我只愿我心如水,处处相平。
我愿菊花在我眼中,消失了她的富丽堂皇,蒲公英也解除了她的局促羞涩,博爱的极端,翻成淡漠。
但这种普遍淡漠的心,除了博爱的小朋友,有谁知道?阅读点拨此文从雪后游山,看到在积雪中大开的、平凡的草卉——蒲公英写起,写了蒲公英的耐寒特性、形态、色彩和“我”因情不可却竟让蒲公英上美人头的举动,引出了作者对被人轻忽的蒲公英和几种富丽清华的花在不同心境下的不同感受,说明了万物相衬托,平凡与超绝的相对性,从而表达了“世上一物有一物的长处,一人有一人的价值。
我不能偏爱,也不肯偏憎”的博爱思想。
26 晨读作业练习:一、读拼音,写词语。
qì chēɡōnɡ jù zhōnɡ biǎo xiànɡ zishàn liánɡ dàn shì jié shěnɡ lì yònɡ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气()良()诵()纪()汽()浪()勇()记()三、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情感()的仙女()的宫殿()的眼睛()的身材()的文章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阵阵()一条条()一棵棵()一朵朵()一片片()一辆辆()一座座()一串串()提示:先想想平时经常怎样说,经常怎样搭配。